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探针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展望 赵书林 李舒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在pH2.3~2.5的B-R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引起配合物溶液褪色及吸光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其最大吸光度降低值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以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 在pH2.3~2.5的B-R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引起配合物溶液褪色及吸光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其最大吸光度降低值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以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人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在0~20mg/L范围内与配合物吸光度的降低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2为2.60×10^6L·mol^-1·cm^-1;生物体内的常见物质基本上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直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偶氮胂 配合物 蛋白质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钢样中稀土总量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北罡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吐温-80、乳化剂OP和聚乙烯醇5种表面活性剂对稀土-偶氮胂(Ⅲ)-乙醇显色反应的影响和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的条件。结果表明:只有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显色反应...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吐温-80、乳化剂OP和聚乙烯醇5种表面活性剂对稀土-偶氮胂(Ⅲ)-乙醇显色反应的影响和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的条件。结果表明:只有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显色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其余几种效果不明显。在pH28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偶氮胂Ⅲ与稀土显色反应有较高的灵敏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5×104L.mol-1.cm-1,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40nm和655nm,在25mL显色溶液中稀土质量在0~5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建立的方法直接用于低合金钢标样中稀土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十分吻合,RSD在0.37%~1.6%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总量 偶氮胂() 十二烷基磺酸钠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的镧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敏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90-392,共3页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的镧含量。在 p H=2 .8— 3.0条件下 ,镧与偶氮胂 ( )显色生成稳定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6 5 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58=5 .2 3× 10 4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5 0μg/2 5 m L ,...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的镧含量。在 p H=2 .8— 3.0条件下 ,镧与偶氮胂 ( )显色生成稳定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6 5 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58=5 .2 3× 10 4L· mol-1· cm-1,线性范围为 0—5 0μg/2 5 m L ,相对标准偏差 <2 % ,加标回收率为 98%— 10 2 % ,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催化剂 偶氮胂()
下载PDF
偶氮胂(Ⅲ)高灵敏度法测定痕量铬的研究
4
作者 周少敏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54-56,共3页
研究了偶氮胂(Ⅲ)与CrO7 2 -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度法测定痕量Cr(Ⅵ)方法 ,发现其在硝酸介质中具有高灵敏的褪色反应,摩尔吸光系数达4 .8×106,Cr(Ⅵ)量在0 -0 .8M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
关键词 光度法 褪色反应 偶氮胂() 测定
下载PDF
铀-偶氮胂配合物吸附极谱波的研究
5
作者 赵丽瑞 张淑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在 p H = 7.7 的 B R 缓冲溶液中,铀(Ⅵ)与偶氮胂(Ⅲ) 反应形成配合物,于- 0.73 V(vs. S C 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极谱波.检测下限为 8.0×10- 9m ol· L- 1,测得铀(Ⅵ)与偶氮胂... 在 p H = 7.7 的 B R 缓冲溶液中,铀(Ⅵ)与偶氮胂(Ⅲ) 反应形成配合物,于- 0.73 V(vs. S C 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极谱波.检测下限为 8.0×10- 9m ol· L- 1,测得铀(Ⅵ)与偶氮胂(Ⅲ)的配合比为 1∶1.配合物稳定常数 1.12×107,配合物还原的电子转移数为 2.用该法测定了水样中的铀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 配合物极谱吸附波
下载PDF
偶氮胂羧-Ce(Ⅲ)-HSA-OP的结合反应及其光度分析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秋娈 冯爱青 +1 位作者 张蓓 刘尚才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9,共3页
偶氮胂羧在pH3.8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与Ce3+反应生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λmax=702nm,比试剂本身的λmax=543 nm红移159 nm,ε=3.74×105L.mol-1.cm-1(HSA),蛋白质在0~90μg/mL范... 偶氮胂羧在pH3.8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与Ce3+反应生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λmax=702nm,比试剂本身的λmax=543 nm红移159 nm,ε=3.74×105L.mol-1.cm-1(HSA),蛋白质在0~90μg/m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加入表面活性剂OP形成多元复合物,灵敏度提高18%。与目前临床检验中使用的双缩脲法相比,灵敏度高17倍。方法已用于测定实际人血清总蛋白,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羧-铈()配合物 人血清蛋白 吸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偶氮胂Ⅲ-β-环糊精包合物与DNA作用方式的光谱法研究
7
作者 罗春媚 张丽 +1 位作者 王兴明 杨欢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5-1009,共5页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偶氮胂-β-环糊精包合物(β-CD-AS)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β-CD-AS与DNA的结合比为5: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结合常数为K291.15K=8.68×105 L&#...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偶氮胂-β-环糊精包合物(β-CD-AS)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β-CD-AS与DNA的结合比为5: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结合常数为K291.15K=8.68×105 L·mol-1,K310.15K=8.43×105 L·mol-1.热力学函数为ΔrHmθ=27.04J·mol-1,ΔrGmθ291.15K=-2.78×104 J·mol-1,ΔrSmθ=95.47J·mol-1·K-1.结果显示该反应为熵驱动.实验进一步表明β-CD-AS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模式,即部分嵌插和沟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鲱鱼精DNA 偶氮胂() 分子探针 Β-环糊精 作用方式
原文传递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α,α′—联吡啶
8
作者 陈为健 洪月英 +2 位作者 林秀清 谢灼钗 黄晓东 《闽江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5-46,3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HAc- NaAc 缓冲溶液中,微量α,α′—联吡啶加速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α,α′—联吡啶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 ×10- 8 ~4 .8 ... 本文研究了在HAc- NaAc 缓冲溶液中,微量α,α′—联吡啶加速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胂(Ⅲ)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α,α′—联吡啶的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 ×10- 8 ~4 .8 ×10-7mol/25ml,检测限为4.513 ×10- 8mol/2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偶氮胂() α α′-联吡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