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情者》中的“傀化”情感政治:表征和诊断
1
作者 程仲 《外国语言文学》 2022年第5期91-102,135,共13页
聚焦《同情者》中的“傀化”情感,指出“傀化”者北越、美国和南越通过制定权力话语体系实现对被“傀化”者的操控与规训。被“傀化”者通过新型的另类抗争方式实现对“傀化”者的致命反击,分析了该情感的情感表征和情感政治,探索了“... 聚焦《同情者》中的“傀化”情感,指出“傀化”者北越、美国和南越通过制定权力话语体系实现对被“傀化”者的操控与规训。被“傀化”者通过新型的另类抗争方式实现对“傀化”者的致命反击,分析了该情感的情感表征和情感政治,探索了“傀化”情感的政治诊断功能,即强权政治掩盖了失败方南越的话语权,被“傀化”者亟待通过情感联合建立公正的话语体系和记忆伦理。新时期,美国少数族裔群体通过诉说情感体验,言说记忆创伤来消解叙述霸权,争取生存话语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者》 傀化 情感表征 情感政治 政治诊断
下载PDF
傀化情感与有效沟通:《恩惠》中的深度共同体
2
作者 张利华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2期215-217,237,共4页
以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的深度共同体为理论参照,从傀化情感及有效深度沟通来探究《恩惠》中呈现出的共同体意识。小说《恩惠》(A Mercy, 2008)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大多将批评视角集中于女性、种族与奴役之上,然而小说中... 以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1921—1988)的深度共同体为理论参照,从傀化情感及有效深度沟通来探究《恩惠》中呈现出的共同体意识。小说《恩惠》(A Mercy, 2008)自出版以来,学者们大多将批评视角集中于女性、种族与奴役之上,然而小说中的17世纪的美洲创作背景同样具有研究价值。17世纪移民至美洲大陆的人身负重建新大陆的使命,但在建构中他们遭受傀化情感控制,彼此间的沟通、交流是一种无感情、无深度的沟通,因而由他们建构出的新大陆无疑存在多种伪共同体关系。该关系体现出有情感、有深度的沟通在共同体想象与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惠》 傀化情感 有效沟通 深度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