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态翻译学思想探论
1
作者 董亭亭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翻译修养及翻译语境转化的适应选择,还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实现了译本生命的“长生长存”。以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爬梳《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译境”“译者”及“译本”维度的翻译特征,可对傅雷的翻译研究提供个体研究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境和谐 译者中心 译本长存 傅译本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下载PDF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被引量:21
2
作者 修文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texts)着手探求先生的翻译思想。本研究的切入点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文本——副文本(paratext),试图通过对傅译序言、献辞等副文本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以求和文本、外文本的研究成果相互参照,互为补充。傅雷先生虚怀若谷的译德、严肃严谨的译风,以及关注读者、引导读者、对读者负责的译旨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 副文本 翻译观 读者观
下载PDF
论翻译文学的发生——以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维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论证了实现翻译文学及其经典化的可能性。根据语言这一特性,文学可分为本语文学、外语文学和翻译文学三种形式。翻译文学是本语文学和外语文学之间文字、文学和文化译介实现的特殊文学...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论证了实现翻译文学及其经典化的可能性。根据语言这一特性,文学可分为本语文学、外语文学和翻译文学三种形式。翻译文学是本语文学和外语文学之间文字、文学和文化译介实现的特殊文学形式,是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那些内容忠实、表达地道、影响深远的优美译文才能称之为翻译文学的经典。明确翻译文学的定义和发生过程,理清和认识翻译文学、本语文学和外语文学的辩证关系,凝练出译界优良传统的永恒价值,对认识翻译文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我国译论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本语文学 外语文学 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
下载PDF
傅译实践之“化”浅论——以傅译《搅水女人》为例
4
作者 李丹丹 《社科纵横》 2016年第6期129-133,共5页
"神似"和"化境"是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通过援引二者定义,对比译界学者探其内涵的言论,我们认为"神似"和"化境"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傅译《搅水女人》与巴尔扎... "神似"和"化境"是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通过援引二者定义,对比译界学者探其内涵的言论,我们认为"神似"和"化境"在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傅译《搅水女人》与巴尔扎克法语原著进行对比,同时将傅译本和高名凯译本对比,从词语翻译、长短句翻译、风格传达三方面来展现傅译"出神入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似” “化境” 《搅水女人》 傅译实践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研究的当代回响——“‘莎士比亚诗剧在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傅译莎士比亚’对谈会”综述
5
作者 李鑫 《天府新论》 2020年第1期156-159,共4页
21世纪以来,傅光明先生立足当代中国文化语境,重拾莎士比亚翻译,出版的译作在学界引起诸多反响。2019年10月19日,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莎士比亚诗剧在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傅译莎士比亚’对谈会”在... 21世纪以来,傅光明先生立足当代中国文化语境,重拾莎士比亚翻译,出版的译作在学界引起诸多反响。2019年10月19日,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莎士比亚诗剧在中国’学术研讨会暨‘傅译莎士比亚’对谈会”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四川等地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余名莎学研究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与会专家围绕“莎学”研究的历史与当下莎剧的译况展开,就莎剧的“原味儿”、傅译莎剧的特色以及莎剧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诗剧 莎剧翻译 傅译 傅光明 中国文化语境 戏剧翻译研究
下载PDF
从《搅水女人》看傅译特色
6
作者 李丹丹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4年第2期93-95,共3页
傅雷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他提出“神似说”,形成了“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的翻译特色。本文将傅译《搅水女人》与巴尔扎克法文原著进行对比,论述傅译特色与艺术魅力,另外将傅译本和高名凯译本进行具体比较,... 傅雷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他提出“神似说”,形成了“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的翻译特色。本文将傅译《搅水女人》与巴尔扎克法文原著进行对比,论述傅译特色与艺术魅力,另外将傅译本和高名凯译本进行具体比较,探讨各自的翻译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搅水女人》 傅译特色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下《飘》译本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黄丽 邓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3-25,共3页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译本和李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影...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译本和李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 《飘》 翻译策略 傅译本 李译本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下《飘》译本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徐黄丽 孙慧敏 《汉口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5-38,共4页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东华译本和李野光等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东华译本和李野光等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 《飘》 翻译策略 傅译本 李译本
下载PDF
从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看傅东华对《飘》的译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萍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2期77-78,共2页
本文运用勒菲弗尔"三要素"理论对傅东华《飘》的译介进行分析,指出人们应该把傅译本的《飘》放置于客观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了解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以使人们对傅译本有个公正的认识。
关键词 《飘》的傅译本 诗学观 意识形态 赞助人
下载PDF
巴尔扎克《幻灭》傅雷译本之“声音美”刍议
10
作者 赵忻 刘春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以《幻灭》傅雷译本为研究样本,结合文艺心理学、修辞学理论进行论述,小说译文在语音修辞作用下所形成的“声音美”之于作品感情的传达效果有积极作用;倡导译语中应发扬汉语独特魅力,促进异国文化之美在国内传播之时,于译文的中国形象... 以《幻灭》傅雷译本为研究样本,结合文艺心理学、修辞学理论进行论述,小说译文在语音修辞作用下所形成的“声音美”之于作品感情的传达效果有积极作用;倡导译语中应发扬汉语独特魅力,促进异国文化之美在国内传播之时,于译文的中国形象之美加以塑造与维护,使译文具有双重感召力;中国独特的感兴语音修辞可使译文气韵生动,宜于读者移情与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汉译 感兴修辞 《幻灭》傅译本
下载PDF
在翻译中再现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傅光明新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1-19,158,共10页
在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的历史中,傅光明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具有开创性意义。仅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译作为例,译者在语言方面真切地还原了莎剧的经典性和本真面貌,保留了原作作为舞台艺术的语言特点,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内容,尽可... 在中国莎士比亚翻译的历史中,傅光明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具有开创性意义。仅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译作为例,译者在语言方面真切地还原了莎剧的经典性和本真面貌,保留了原作作为舞台艺术的语言特点,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内容,尽可能呈现出原作的语言风格,体现出译文自身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傅译本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必将改写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和接受的历史,成为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又一通行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言艺术 翻译语言
下载PDF
论傅译莎士比亚的伴随文本
12
作者 熊辉 《东吴学术》 2023年第3期12-20,共9页
傅光明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高的认可度,除与译文质量有关,也与傅译莎作拥有众多伴随文本密不可分。傅译莎士比亚的伴随文本有显性伴随文本、生成性伴随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和深层伴随文本,它们在原作和译... 傅光明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高的认可度,除与译文质量有关,也与傅译莎作拥有众多伴随文本密不可分。傅译莎士比亚的伴随文本有显性伴随文本、生成性伴随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和深层伴随文本,它们在原作和译作的双重文化语境中组成了强大的文化网络,为译者理解和翻译原作及读者理解译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对翻译文本的解读不能离开伴随文本,只有在充分掌握各种伴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且正确地理解文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莎士比亚 符号文本 伴随文本 戏剧翻译
原文传递
傅雷译作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钧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7-444,481,共8页
对傅雷翻译策略及语体选择的考察,有助于从文化意义上认识文学翻译的实质与作用;而对于傅雷译作文本选择标准及傅译副文本公共意识的关注,则可以充分理解傅译文学经典的社会价值及其人文意义。作者进而分析傅译语言"调和论"... 对傅雷翻译策略及语体选择的考察,有助于从文化意义上认识文学翻译的实质与作用;而对于傅雷译作文本选择标准及傅译副文本公共意识的关注,则可以充分理解傅译文学经典的社会价值及其人文意义。作者进而分析傅译语言"调和论"及风格"和谐说",试图重新认识傅译语言及其对于本土主流文学规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傅译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还原莎士比亚戏剧的宗教文化色彩——以傅光明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中,傅光明先生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具有开创性意义。仅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译作为例,译者充分再现了莎剧创作和接受的宗教语境,以及莎翁对《圣经》创作资源的利用,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尽量还原原文的...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中,傅光明先生的《新译莎士比亚全集》具有开创性意义。仅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译作为例,译者充分再现了莎剧创作和接受的宗教语境,以及莎翁对《圣经》创作资源的利用,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尽量还原原文的宗教色彩。同时,莎剧中的时代风尚和习俗文化等也是译者关注的重要维度,在译文中再现西方文化元素成为傅译本的又一亮色。因此,傅译本必将改写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和接受的历史,成为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又一通行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圣经》资源 时代风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