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佛教传播与傣族贝叶文学经典解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方方
陈孟云
-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44,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澜沧江流域傣族佛经文学世俗化现象研究(项目号:11XZW03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佛教传入对傣族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傣族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是信仰佛教文化圈里产生的傣族贝叶文学。傣族贝叶文学作品数量庞大,文学样式多样,有经籍文学、佛本生经、佛教格言、民间寓言故事等等,经典之作不乏其中,解读经典之作有助于了解傣族文化之精髓。
-
关键词
佛教文化圈
傣族贝叶文学
世俗化经典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圣俗之间:傣族贝叶文学的发展与文学价值
- 2
-
-
作者
黄方方
陈孟云
-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XZW030)
-
文摘
傣族贝叶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宗教的"神圣"到市民的"世俗",最初佛教的传播需要借助文学塑造感人形象感化教育人们,以《苏帕雪》和《佛教格言》为代表的佛教典籍借助佛教里的哲学思想提升和整合了傣族文化;随着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佛教经典文学不能解决人们社会经济发展及思想困惑时,预示着佛教经典文学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傣族市民文学出现,以《宛纳帕丽》《楠波冠》等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出现,预示着世俗化文学时代的到来,但真正实现佛经文学走向世俗化的是佛本生经《召树屯》文本进入汉语文化圈所产生的文化流变,在民族文化融合中形成以孔雀文化符号为代表的傣族文学。
-
关键词
傣族贝叶文学
神圣与世俗
孔雀文化符号
-
Keywords
the Pattra - leaf literature of Dai people
religion and secularity
peacock cultural symbol
-
分类号
I2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佛经、世俗化和审美:多维视角细读《召树屯》
- 3
-
-
作者
陈孟云
-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东盟学院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0,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西部青年项目"傣族文学<召树屯>(孔雀公主故事)百年嬗变研究"(项目号:10XJC7510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召树屯》以佛经文学样式展现澜沧江流域的世俗化生活,将召树屯与孔雀公主爱情故事人性化地整合,傣族文学因而呈现出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一类审美体验。该故事亦是羽衣仙女原型经过跨语际跨文化的流变过程模塑成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宗教文化下的婚恋民俗审美情趣。
-
关键词
傣族贝叶文学
《召树屯》
宗教世俗化
审美追求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