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皇帝及储君教育的缺失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琦 赵秀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9-784,共6页
明代皇室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皇帝和储君教育缺乏制度性约束,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使其实践能力大大削弱;明代讲官作为"帝王之师",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责,枯燥的内容、脱离时政的说教和急于求成的做法,引起皇帝的反感,使其... 明代皇室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皇帝和储君教育缺乏制度性约束,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使其实践能力大大削弱;明代讲官作为"帝王之师",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责,枯燥的内容、脱离时政的说教和急于求成的做法,引起皇帝的反感,使其对学业缺乏兴趣;宦官和后宫等皇帝亲近人员未能发挥良性引导、督促作用。因而,明代多数皇帝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低下,执政和治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且言行举止常背离皇帝的身份角色,对明王朝的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皇帝及储君 教育 缺失
下载PDF
也谈清代秘建储君制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家骥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95-98,共4页
清代的秘密立储之制,由于必须突破嫡长制下储君基本固定于某人的局限,才有“秘密”可言,实现其以秘密方式立储的目的,因而同时又废除嫡长制,不拘嫡长选立皇储。它扩大了太子的选择面,可以择优而立,雍正以后实行秘建储君制度,也... 清代的秘密立储之制,由于必须突破嫡长制下储君基本固定于某人的局限,才有“秘密”可言,实现其以秘密方式立储的目的,因而同时又废除嫡长制,不拘嫡长选立皇储。它扩大了太子的选择面,可以择优而立,雍正以后实行秘建储君制度,也确实把择优做为立储的重要因素。乾隆就是被优选而立的储君,对以后乾隆治世的形成也起过重要作用。这种做法也避免了嫡长德才有缺者继位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一做法,是对中国古代以嫡长原则立储制度的重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制度。研究清代秘建储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嫡长制 储君制度 立储 秘密建储 弘历 标点本 乾隆帝 中国古代 太子 《康熙政要》
下载PDF
明代储君早期经历及其影响
3
作者 赵秀丽 马建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7,共5页
明代储君早期经历多艰辛坎坷,险恶的生存环境使他们不得不克制、压抑自我欲望与自由意志,委曲求全,以期保住储位。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度紧张状态,一旦皇权在握,容易产生补偿心理,放纵情欲,对性格和执政产生深远影响,逐渐沦为"问题皇... 明代储君早期经历多艰辛坎坷,险恶的生存环境使他们不得不克制、压抑自我欲望与自由意志,委曲求全,以期保住储位。他们长期生活在高度紧张状态,一旦皇权在握,容易产生补偿心理,放纵情欲,对性格和执政产生深远影响,逐渐沦为"问题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储君 早期经历 影响
下载PDF
制度的空隙:唐初的储君制度与武则天的上台论略
4
作者 朱新屋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6X期20-20,24,共2页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来对其称帝成功原因的探析大都集中在其个人的主观因素上,亦有从客观条件分析者,但缺乏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和个案探讨。因此,从唐初的储君制度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是如何借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来对其称帝成功原因的探析大都集中在其个人的主观因素上,亦有从客观条件分析者,但缺乏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和个案探讨。因此,从唐初的储君制度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是如何借助储君制度的空隙,一步一步实现其称帝梦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储君制度 武则天
下载PDF
辽朝储君教育与培养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德慧 郭文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3-56,共4页
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注重骑射、实战等武事的历练,另一方面,随着契丹民族汉化的深入,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继位之前的政务实习也逐渐成为储君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体现了一种胡汉杂糅的现象,契丹民族在... 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注重骑射、实战等武事的历练,另一方面,随着契丹民族汉化的深入,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继位之前的政务实习也逐渐成为储君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辽朝储君的教育与培养体现了一种胡汉杂糅的现象,契丹民族在接受、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又有意识地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朝储君教育与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储君 教育 培养 特点
下载PDF
辽代储君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德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辽代是公元10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储君册立问题上,由于受到草原固有制度——世选制的影响,导致所封授的储君封号与中原王朝相比不甚相同,可以说是种类多样且特点鲜明。对辽代储君的考证分析,说明辽代储君之册立... 辽代是公元10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储君册立问题上,由于受到草原固有制度——世选制的影响,导致所封授的储君封号与中原王朝相比不甚相同,可以说是种类多样且特点鲜明。对辽代储君的考证分析,说明辽代储君之册立实为世选制与世袭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储君 世选制 考证
下载PDF
秦始皇追求长生与不立储君解密
7
作者 赵河清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6期192-193,共2页
刺杀秦始皇和谶语乱秦政,是秦统一前后东方六国用来阻止统一和实现复国的策略手段。面对汹涌而来的复国浪潮和历史震荡,扶苏"仁懦",诸子弱幼,储君难定,进入垂暮之年的秦始皇希望通过延长自己的寿命来解决江山稳固和王朝统绪问... 刺杀秦始皇和谶语乱秦政,是秦统一前后东方六国用来阻止统一和实现复国的策略手段。面对汹涌而来的复国浪潮和历史震荡,扶苏"仁懦",诸子弱幼,储君难定,进入垂暮之年的秦始皇希望通过延长自己的寿命来解决江山稳固和王朝统绪问题,这是秦始皇热衷仙道和追求长生的主要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长生 储君 历史震荡
下载PDF
明代储君养成制度探析
8
作者 赵锡成 《魅力中国》 2013年第5期45-45,46,共2页
帝制时代的储君教育在历朝历代都是王朝政治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明代,由于皇权的一元化,使储君失去了独自拥有东宫体系的权力。因此,明代储君培养制度有其独特性。明代储君培养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儒家经典,侧重于君德教育... 帝制时代的储君教育在历朝历代都是王朝政治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明代,由于皇权的一元化,使储君失去了独自拥有东宫体系的权力。因此,明代储君培养制度有其独特性。明代储君培养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儒家经典,侧重于君德教育,缺少实际治国能力的培养。储君缺少历练政事的机会,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只有极个别的储君得到了锻炼,对明代的整个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储君养成制度
下载PDF
努尔哈赤两废储君事考论
9
作者 张玉兴 《明清论丛》 2017年第1期205-215,共11页
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前后,曾两次立与废储君即接班人褚英及代善,这是深刻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关于二人被立储君事,论者谓二人皆因杰出的指挥才能与军功建树所致,此判断合乎实情。然而,关于二人之被废储君又几乎一律指出,是其得意忘形而恣... 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前后,曾两次立与废储君即接班人褚英及代善,这是深刻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关于二人被立储君事,论者谓二人皆因杰出的指挥才能与军功建树所致,此判断合乎实情。然而,关于二人之被废储君又几乎一律指出,是其得意忘形而恣意妄为所致,虽论述不一,但皆未点中肯綮。本文深入剖析诸多人们尚不清晰之隐秘,揭示了两废之根本原因所在,探讨了其得失与意义。指出:褚英执政地位的废黜乃政治因素所决定,是其以实际行动背叛了其父方针路线的结果。努尔哈赤采取断然措施,处置得当,无疑粉碎一场政变,达到思想政策的统一,推进了建州女真之发展,标志着努尔哈赤事业如日中天,蓬勃向上,展示了努尔哈赤大无畏雄心与气魄。而代善太子地位的废黜乃情感因素所驱使,完全是努尔哈赤的意气用事,是其出于狭隘阴暗心理,大施淫威,罗织罪状的结果。其因小失大,副作用极多,无疑自毁家业。暴露了努尔哈赤晚年的昏聩不智,从此风光不再,努尔哈赤及金国皆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哈赤 褚英 代善 储君 政治斗争 情感纠结
原文传递
汉代储君卤簿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鑫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5年第5期73-78,共6页
卤簿是体现天子身份、地位和车马等级的一项重要礼仪,自汉以后卤簿亦用于储君、诸侯王,但各有差别。汉代储君卤簿是汉代储君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储君卤簿构成、乘车规格、储君卤簿出行限制以及车马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梳理和探析,... 卤簿是体现天子身份、地位和车马等级的一项重要礼仪,自汉以后卤簿亦用于储君、诸侯王,但各有差别。汉代储君卤簿是汉代储君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储君卤簿构成、乘车规格、储君卤簿出行限制以及车马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梳理和探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储君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国之根本"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储君 卤簿 车马
原文传递
命运多舛的唐代储君——嫡长子继承法的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戟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21,共7页
有唐一代,登储位者31人,名义为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内有皇嗣一人,是武则天称帝时给降封的唐睿宗的称号,也是储君,这里一并计入在内。这31人中,19个得以继位,其中包括少帝重茂。其余12个未能继位的储君,被废、杀的10人(建成、承乾、... 有唐一代,登储位者31人,名义为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内有皇嗣一人,是武则天称帝时给降封的唐睿宗的称号,也是储君,这里一并计入在内。这31人中,19个得以继位,其中包括少帝重茂。其余12个未能继位的储君,被废、杀的10人(建成、承乾、忠、贤、宪、重俊、瑛、永、成美、裕)。也就是说,在储位上就出事的,占30%以上。如果换一种方法计算,曾在储位,连同登基后被杀的,达14人[建成、忠、贤、重俊、显(中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子 储君 继承法 唐代 唐太宗 武则天称帝 所生 中宗 李隆基 皇帝
原文传递
论《帝范》中唐太宗的语言与储君教育
12
作者 高保田 《汉字文化》 2018年第9期20-21,共2页
储君的教育关系着后世王朝的兴衰,唐太宗作为千古明君对于后代的教育尤为重视。他晚年写的这篇政治遗嘱性质的《帝范》从方方面面论述了储君必修的功课,成为帝王之大纲。笔者以这篇文章为基,结合实例对唐太宗的储君教育进行一番论述。
关键词 《帝范》 儒家思想 储君教育
原文传递
突厥菴罗之可汗号商兑——基于历史语境的考察
13
作者 雒晓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2-98,共7页
突厥第五任大可汗菴罗在将汗位让位给堂兄摄图后,被册封为北面可汗,降居独洛水所在的匈奴单于故庭。以《隋书》《北史》为肇端,对菴罗所担任的北面可汗分别冠以“第二”和“第三”的可汗号。或认为,突厥汗国中统押东方的小可汗是约定俗... 突厥第五任大可汗菴罗在将汗位让位给堂兄摄图后,被册封为北面可汗,降居独洛水所在的匈奴单于故庭。以《隋书》《北史》为肇端,对菴罗所担任的北面可汗分别冠以“第二”和“第三”的可汗号。或认为,突厥汗国中统押东方的小可汗是约定俗成的储君,即“第二可汗”,按位序推排,居北面的菴罗可汗则是“第三可汗”,是《隋书》有误。然结合佗钵可汗亡后,“四可汗子”争夺汗位的结果,以及菴罗在让位后建牙独洛水,与大可汗分掌漠北的政治格局,不难推定,菴罗实乃是汗国的“第二可汗”,是《北史》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史》 菴罗 储君 第二可汗 《隋书》 第三可汗
下载PDF
立储之争与明代政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8-103,共6页
立储之争是明代政治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储君,明代的皇帝、后妃、官僚、宦官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角逐。这种角逐,致使很多有政治才干的人因谮而谪外,破坏了明代政治的安定。
关键词 储君 立储之争 明代政治
下载PDF
两晋东宫述论
15
作者 沈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东宫的基本架构是以皇储为核心建立的一套职官制度。作为储君的僚属,他们的人选来源也极一时之选。此外,为太子选择有才干的人作为宾友;给东宫配备相当数量的军队;重视东宫教育;在对东宫实行经济保障也是加强储君地位的重要方面。两晋... 东宫的基本架构是以皇储为核心建立的一套职官制度。作为储君的僚属,他们的人选来源也极一时之选。此外,为太子选择有才干的人作为宾友;给东宫配备相当数量的军队;重视东宫教育;在对东宫实行经济保障也是加强储君地位的重要方面。两晋还存在着皇太弟现象,但两晋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两晋东宫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储地位,而在两晋皇权不甚强大的政治历史背景下,这种制度与设立的初衷相悖,这也是当时政治环境变化的真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 储君 东宫职官
下载PDF
百家公案与戏曲——《百家公案》考论之一(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萧相恺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1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六《今乐考证》著录有《包待制双勘丁》、《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曲录》等并录。《剧说》云:村中演剧,每演《包待制勘双钉》事,一名《钓金龟》,事亦见《辍耕录》:
关键词 总目 张氏 御史 公案 所知 储君 成化 文字 包公 妃子
下载PDF
西晋的立储与皇太弟、皇太孙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骏 《阅江学刊》 2014年第4期68-73,共6页
储君的名号称谓自秦汉以来通称皇太子。西晋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三个失误:立愚子、立悍妇、立庶孙导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严重失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储君名号:皇太弟与皇太孙,它们皆是宗室诸王争夺最高皇权的... 储君的名号称谓自秦汉以来通称皇太子。西晋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三个失误:立愚子、立悍妇、立庶孙导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严重失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储君名号:皇太弟与皇太孙,它们皆是宗室诸王争夺最高皇权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西晋出现的皇太弟制、皇太孙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补充,也是统治集团对最高权力转移机制的适度调整,从客观上而言,对于丰富和调整秦汉以来的皇位继承制度具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君 嫡长子继承制度 皇太弟 皇太孙 西晋
下载PDF
宋代立储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玖昀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58-60,共3页
宋代自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立国,到1279年末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自尽,南宋随之死亡,共历18帝,32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宋代有一个迥异于其他王朝的特点:既不严循嫡长继承制,皇帝在继位之初也从不及时立储,而这一... 宋代自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立国,到1279年末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自尽,南宋随之死亡,共历18帝,32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宋代有一个迥异于其他王朝的特点:既不严循嫡长继承制,皇帝在继位之初也从不及时立储,而这一规律的形成却又并非由于各代帝王的有意遵守。考察清宋朝历代君王在立储问题上的种种不如意、不得已,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宋初金匮之盟事件的有无及斧声烛影谜案的发生背景,理解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原因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储 太祖 建储 赵普 宋太宗 太子 继统 储君 赵匡 神宗
下载PDF
秦汉太子六百石以下属官考
19
作者 孙福喜 《阴山学刊》 1997年第1期45-47,68,共4页
秦汉时期为太子设官建职,藩卫储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太子不但拥有一大批类似皇帝少府、皇后后宫官员组成的负责管理、照料其日常生活的侍从、服务人员,而且还拥有众多的负责掌管表奏、进悻、谋议的文书、参谋人... 秦汉时期为太子设官建职,藩卫储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太子不但拥有一大批类似皇帝少府、皇后后宫官员组成的负责管理、照料其日常生活的侍从、服务人员,而且还拥有众多的负责掌管表奏、进悻、谋议的文书、参谋人员.这就为其日后登基继统,行使统治国家的权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太子 储君制度 官制 太子门大夫 中庶子 舍人 卫率长
全文增补中
从《论语》所阐释的君臣父子观看申生之死
20
作者 陈茜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6期77-79,共3页
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因骊姬之乱自缢而死,后人对其评价纷纭。为了给历史人物以正确的评价,参照春秋时代贵族子弟的生活环境与其所接受的思想熏陶,以《论语》中所阐释的君臣父子观为参照,从申生的人子、人臣、储君三种身份的角度,对申... 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因骊姬之乱自缢而死,后人对其评价纷纭。为了给历史人物以正确的评价,参照春秋时代贵族子弟的生活环境与其所接受的思想熏陶,以《论语》中所阐释的君臣父子观为参照,从申生的人子、人臣、储君三种身份的角度,对申生自缢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申生 人子 臣子 储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