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22井区构造-岩性圈闭研究中的储层预测技术
1
作者 刘其军 朱健 《江汉石油科技》 2003年第3期6-9,共4页
介绍了在地质条件优越的角22井区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和步骤。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等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沙三中三砂组储层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结合精细构造... 介绍了在地质条件优越的角22井区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和步骤。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等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沙三中三砂组储层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结合精细构造研究,指出了构造一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落实勘探井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22井区 构造-岩性 储层预测 复合储层 预测 层位标定 地震剖面 波阻抗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论成岩圈闭在苏北盆地存在的可能性
2
作者 于雯泉 陆梅娟 毕天卓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在了解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开发井采油、采液强度代表储层物性来规避取心资料稀少与测井资料不全的问题,通过解剖高邮凹陷阜一段的多个油藏,论证了苏北盆地存在成岩圈闭的可能。分析认为,在高邮凹陷中深层的阜一段低渗透储层中,由于... 在了解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开发井采油、采液强度代表储层物性来规避取心资料稀少与测井资料不全的问题,通过解剖高邮凹陷阜一段的多个油藏,论证了苏北盆地存在成岩圈闭的可能。分析认为,在高邮凹陷中深层的阜一段低渗透储层中,由于酸性流体来自上覆的阜二段,自深向浅运移,导致在运移的主通道上存在以酸性流体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的储集砂体,而在高部位与边缘则存在由碳酸盐胶结导致砂体致密的封闭条件。对比发现,成岩作用强烈的阜一段的多个油藏具有储层物性与构造及沉积相关性不大的成岩圈闭特征,而沉积相控特征明显的阜三段油藏则没有这种特征。因此,在苏北盆地深层阜一段很可能存在"成岩圈闭"型油藏,对勘探程度较高的苏北盆地及我国东部探区的下一步深化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采油强度低渗透储层高邮凹陷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油田红层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9
3
作者 韦启新 苑小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在我国东部油田的新生代地层中,多发育大套的红色碎屑岩地层,其中发育有很好的油气藏。红层中油气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东部油田的红层油气藏的研究表明,沉积与构造是控制红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油气保存条件... 在我国东部油田的新生代地层中,多发育大套的红色碎屑岩地层,其中发育有很好的油气藏。红层中油气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东部油田的红层油气藏的研究表明,沉积与构造是控制红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油气保存条件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厚层泥岩沉积对圈闭的封闭性也有重要影响。对红层中油气藏的分析与对比表明,供油断层与砂岩体相接触、储层侧向与垂向受泥岩或其他岩性或不整合的封堵是形成红层中油气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红色碎屑岩地层 油气藏 沉积构造 储层圈闭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异常高压枯竭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四维地质力学分析——以西南X储气库为例
4
作者 杨军伟 贾善坡 +4 位作者 付晓飞 徐萌 张广权 王者超 伍国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189-4203,共15页
异常高压气藏开发阶段压力变化幅度较大,且其改建储气库后交变注采阶段上限压力无法达到原始地层压力,在其地质力学问题评价时,常规方法不适用,缺乏系统的评价技术。为了更好地保障异常高压气藏型储气库安全、高效的运行,以X异常高压枯... 异常高压气藏开发阶段压力变化幅度较大,且其改建储气库后交变注采阶段上限压力无法达到原始地层压力,在其地质力学问题评价时,常规方法不适用,缺乏系统的评价技术。为了更好地保障异常高压气藏型储气库安全、高效的运行,以X异常高压枯竭气藏为对象,选取开发末期储层压力场和地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场进行数据交互传递,建立圈闭地应力-储层渗流动态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差分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以储气库圈闭为基本评价单元,系统、准确地评价圈闭地质体的四维地质力学问题,形成异常高压枯竭气藏型储气库圈闭地质体四维地质力学问题评价技术,为同类气藏改建储气库后的地质力学问题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存 异常高压枯竭气藏型储气库 交变应力 地应力-储层渗流动态耦合模型 四维地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