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反演技术在车排子地区储层流体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国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3期188-189,共2页
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PX地区沙湾组一段2砂组含油砂体为例,阐述了研究区沙湾组一段2砂组储层流体识别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流体预测方法。在横波估算基础之上,开展不同储层流体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对油层反... 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PX地区沙湾组一段2砂组含油砂体为例,阐述了研究区沙湾组一段2砂组储层流体识别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流体预测方法。在横波估算基础之上,开展不同储层流体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对油层反映敏感的弹性参数,确定了采用以叠前同时反演为核心的储层流体预测技术,来解决该区叠后地震剖面亮点是否含油的问题。最终利用岩石物理分析结果对叠前同时反演成果进行解释,实现了对储层流体的高精度预测,合理预测了PX地区沙湾组一段2砂组的含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组 亮点 叠前同时反演 储层流体预测
下载PDF
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王振涛 曲志鹏 慎国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41-550,共10页
地震波在含油气储层中传播时,因为波致流的影响,会发生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使得地震流体预测描述成为可能。但是,这些现象产生理论不明确和数学表达精度不高,使得含油气识别困难。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地震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 地震波在含油气储层中传播时,因为波致流的影响,会发生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使得地震流体预测描述成为可能。但是,这些现象产生理论不明确和数学表达精度不高,使得含油气识别困难。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地震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利用Chapman孔裂隙衰减理论考虑波致流影响,引入挤喷流效应,构建粘弹介质固液解耦流体因子。然后,推导构建关于流体因子的反射系数特征方程,并与Zoeppritz方程和Aki近似方程对比分析,验证新方程的精度。最后,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分角度、分频带变化信息,提出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反演方法,并利用该流体因子在胜利油田胜北地区进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新构建的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对储层油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提出的地震反射特征方程和反演方法准确可靠,实际储层流体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度较高,为复杂储层流体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介质 波致流 频散和衰减 频变反演方法 储层流体预测
下载PDF
AVO技术在港北地区流体预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夏露 潘仁芳 +1 位作者 王湘君 顾霜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第6期23-26,44,共5页
港中油田位于港北地区滨海断层以北的区域,针对港中油田港北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含油气层段砂泥岩的波阻抗差异小、砂体分布复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点,将AVO技术引入该工区开展储层和流体预测。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 港中油田位于港北地区滨海断层以北的区域,针对港中油田港北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含油气层段砂泥岩的波阻抗差异小、砂体分布复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预测难度大等技术难点,将AVO技术引入该工区开展储层和流体预测。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选取有效的储层和流体敏感弹性属性,对目标区沙二段滨Ⅲ储层进行了岩性和流体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技术 弹性参数储层预测流体预测
下载PDF
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被引量:40
4
作者 卫平生 潘建国 +1 位作者 张虎权 谭开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的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开俊 卫平生 +1 位作者 潘建国 张虎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8-13,19,共7页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 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来满足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火山岩地震储层学是地震储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盆地构造环境及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和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和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火山岩的储层建模。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测井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储层建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六大关键技术。火山岩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由于受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火山岩优质薄储层仅能识别到10m左右,对储层物性、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半定量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震储层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