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1
作者 陈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剩余油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油田企业所需要研究的重点开采项目,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储层流动单元来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结果的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靠流动单元,并在沉积危象的基础上对剩余油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剩余油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油田企业所需要研究的重点开采项目,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储层流动单元来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结果的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靠流动单元,并在沉积危象的基础上对剩余油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流动单元和剩余油分布之间会产生良好的对应关系,因此依靠流动单元指标能够实现对储层内部剩余有分布的有效计算工作。但是在实际研究工作过程中,不同的沉积微相流动单元,在储层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因此其渗流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依靠储层单元能够有效实现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工作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分
下载PDF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35
2
作者 魏斌 陈建文 +1 位作者 郑浚茂 李胜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3-410,共8页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密闭取心井岩芯分析资料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流动单元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沉积微相内部对应着多个流动单元类型的组合 ,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组合形式也不同 ,表现出的渗流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为表征流体渗流的平面差异性和评价剩余油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欢 2 6块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在本研究成果指导下 ,4口井 6个月累计增产原油 4 556t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高含水 剩余油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埋藏火山机构岩相定量模型及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唐华风 徐正顺 +4 位作者 王璞珺 舒萍 黄玉龙 边伟华 丁日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4-1082,共9页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火山机构、熔岩火山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3种。碎屑岩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9.3%,爆发相占55.3%,喷溢相占29.2%,侵出相占1.4%,火山沉积相占4.8%;火山机构半径为0.5-1.5 km,高度为50-220 m。熔岩...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火山机构、熔岩火山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3种。碎屑岩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9.3%,爆发相占55.3%,喷溢相占29.2%,侵出相占1.4%,火山沉积相占4.8%;火山机构半径为0.5-1.5 km,高度为50-220 m。熔岩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8.1%,爆发相占23.4%,喷溢相占62.6%,侵出相占5.1%,火山沉积相占0.8%;火山机构半径为1-2 km,高度为200-300 m。复合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4.9%,爆发相占34.4%,喷溢相占56.8%,侵出相占2.6%,火山沉积相占1.3%;火山机构半径为2-4 km,厚度为300-450 m。亚相控制储层流动单元的规模,碎屑岩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0.3-1.5 km,厚度小于60 m。熔岩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1-2km,厚度小于80 m。复合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1.5-3.0 km,厚度小于100 m。各类火山机构气藏开发时的井距和压裂方案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机构类型 岩相模型 储层流动单元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冷 李杰 +3 位作者 何顺利 顾岱鸿 涂彬 兰朝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6,共3页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储集层 非均质 沉积微相 流体流动 聚类分析 剩余油 流动单元划分 储层流动单元 应用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三上地层基准面旋回及储层流动单元 被引量:14
5
作者 曾大乾 李中超 +2 位作者 宋国英 汤军 张昌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研究了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上亚段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 ,划分出长期基准面旋回 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5 0个 ,并对三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 根据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研究了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上亚段长期、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 ,划分出长期基准面旋回 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 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5 0个 ,并对三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性及流动单元层次性与基准面旋回级次性的相关性 ,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 ,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沙三上地层 基准面旋回 储层流动单元 层序地层格架 沙三段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6
作者 唐华风 徐正顺 +1 位作者 吴艳辉 吴颜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指数(RQI)、流动层带指数(FZI)4个参数对XS1井区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388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聚类结果与各井产气情况的对比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所占比例依次为39.2%(Ⅲ类)、33.2%(Ⅱ类)、25.0%... 根据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指数(RQI)、流动层带指数(FZI)4个参数对XS1井区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388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聚类结果与各井产气情况的对比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所占比例依次为39.2%(Ⅲ类)、33.2%(Ⅱ类)、25.0%(Ⅰ类)、2.6%(Ⅳ类)。Ⅰ类储层流动单元多为高孔高渗、高孔中渗和中孔高渗储层,厚度范围为10~20m;Ⅱ类储层流动单元多为中孔高渗、高孔中渗和低孔高渗储层,厚度范围为10~47m;Ⅲ类储层流动单元多为中孔高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中渗储层,厚度范围为11~86m;Ⅳ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厚度小于10m。火山岩储层流动单元发育和分布受火山机构相带和火山岩亚相的控制,表现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成为Ⅰ、Ⅱ类储层流动单元的机率最大,近源相带成为Ⅱ、Ⅲ类储层流动单元的机率最大,远源相带成为Ⅲ类和Ⅳ类储层流动单元的机率最大。原生气孔发育的上部亚相和粒间孔发育的热碎屑流亚相形成Ⅰ类储层流动单元的机率最大,原生孔隙不发育的空落亚相和下部亚相形成Ⅲ类储层流动单元的机率大。实现了火山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单井识别,为其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营城组 火山岩储层流动单元 火山机构和亚相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进行分析——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尚锋 洪秀娥 +3 位作者 郑荣才 伊海生 张昌民 戴胜群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储层流动单元 层次性 基准面旋回 剩余油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吉 张烈辉 +2 位作者 冯国庆 徐丹舟 陈海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前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终究未有统一的结论,而对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在简要分析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成因和影响... 目前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终究未有统一的结论,而对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在简要分析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其它影响因素,并指出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成因 影响因素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下载PDF
锦45块储层流动单元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军辉 卢双舫 +3 位作者 柳成志 李笑梅 苏鹤成 杨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正确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BP网络技术对流动单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 正确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BP网络技术对流动单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其中Ⅰ类是该区储集性能最好的储层流动单元,虽然开发程度较高,大部分井已经关闭,但个别井目前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Ⅱ类是该区储集性能较好的储层流动单元,水淹的程度较低,还存有一定的剩余油,是目前油田生产的主要区域;Ⅲ类是该区储集性能较差的流动单元,开发效果一般,动用程度较差,所以是油田进一步挖潜的区域;Ⅳ类是该区储集性能最差的流动单元,原始含油性很差,因此不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对各类流动单元特征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为油田综合治理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45块油田 储层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BP网络技术 模糊综合判别 油田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超 罗水亮 +3 位作者 窦丽玮 程中疆 胡光明 李林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2,共11页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沉积过程分析结果,对层序格架内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期旋回中,储层颗粒的分选、粒度中值及杂基含量制约着延9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能力,使不同类型岩石相中沉积组构的差异特征控制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各类沉积微相内不同岩相的垂向组合影响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垂向差异分布;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与短期旋回内流动单元区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为E、G类优质流动单元分布优势区;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相序和相组合的变化,使不同基准面位置处同类沉积微相呈现不同的砂体叠置样式及规模,进而影响着各类流动单元相对比例的层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层序地层 马岭油田 延9油层组
下载PDF
注水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京红 侯连华 +1 位作者 吴锡令 林承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0,共6页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注水开发 渗流能力 剩余油 河流相 沉积微相 岩心 富集规律 储层参数 测井资料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在油田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吉林油田乾146区块开发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苗长盛 董清水 +3 位作者 张旗 崔大勇 许圣传 王敏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5,共7页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多参数模糊聚类分析 油田老区挖潜 高台子油层 乾146区块 油田
下载PDF
升平油田升132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建伟 刘招君 +2 位作者 董清水 何玉平 黄湘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2,共6页
升平油田具有典型的陆相多油层储层特征,其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的葡一组,地层平均厚度约50m,分为11个含油小层。储油层具有砂体薄、连通性差、开发效果较差等特点,可能存在有剩余油。为进一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原油采收率,... 升平油田具有典型的陆相多油层储层特征,其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的葡一组,地层平均厚度约50m,分为11个含油小层。储油层具有砂体薄、连通性差、开发效果较差等特点,可能存在有剩余油。为进一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工作。岩性、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本区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和河道间4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并在本区划分出A、B、C、D、E5类储层流动单元,其中A类是最好的储层流动单元,B类是次好的储层流动单元,E类是无效储层。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对比说明,前者好于后者,且有利于发现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聚类分析 剩余油
下载PDF
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祖兵 罗明高 +1 位作者 马斌 刘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近年来,流动单元概念已被广泛用于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怎样充分利用反映流储层及流动非均质性的各个参数来划分流动单元,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献中多局限在传统的划分方法上.基于充分利用各个反映储层特性的参数的思想,笔... 近年来,流动单元概念已被广泛用于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怎样充分利用反映流储层及流动非均质性的各个参数来划分流动单元,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献中多局限在传统的划分方法上.基于充分利用各个反映储层特性的参数的思想,笔者提出了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新疆油田某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由实践验证,这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划分的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综合指数法 充分利用 储层研究 非均质性 储层特性 划分方法 新疆油田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樊佐春 秦启荣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6,共3页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是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方法,评述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指出储层...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为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提供了有效手段,是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确定剩余油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方法,评述其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指出储层流动单元在油田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储层非均质性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马岭油田中—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成仟 赵昌伟 刘池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_9^(2+3)、延_(10)~2、延_(10)~2、延_(10)~3和延_(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中一区 储层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孔隙度 渗透率 泥质含量 剩余油分布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14
17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55,共4页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 ,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 4类 ,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 ,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 ,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 ,流动单元P的物...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 ,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 4类 ,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 ,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 ,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 ,流动单元P的物性最差。在特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G、M内剩余油相对富集 ,宏观剩余油多富集在流动单元接合部位、隔夹层处 ;对于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多在韵律层上部富集 ;对于三角洲相储层多在韵律层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形式多样 ,有孤滴、薄膜、网状、斑状和连片状等 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河流相 三角洲相 胜利油区
下载PDF
秦家屯油田松南142区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苗长盛 张志勇 +1 位作者 梁生 李朋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53-760,共8页
秦家屯油田松南142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为分析注采关系、预测剩余油分布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本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确定本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 秦家屯油田松南142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为分析注采关系、预测剩余油分布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本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结合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确定本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农Ⅷ~农V整体表现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的进积式沉积。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分析将本区储层划分为由好至差的A、B、C、D、E5类储层流动单元,并依此确定了研究区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回判标准。在储层流动单元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内油、水井之间的注采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利用研究区生产动态资料对该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证明分析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状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流动单元 多参数模糊聚类 剩余油 松南142区块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民安 孙宝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7,共9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了砂体对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在基准面旋回与流动单元层次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开展了砂体对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在基准面旋回与流动单元层次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等三个参数,将流动单元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分析了隔挡层类型、小尺度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样式与侧向分割性,探讨了流动单元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认为:①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A/S值直接控制砂体与流动单元的垂向叠置与侧向分割样式;②基准面旋回直接控制小尺度流动单元的类型、发育位置、规模及横向连通性;③在LSC2长期旋回内,随着可容空间和A/S值的增加,中期旋回流动单元的类型呈现由劣到优的变化趋势;④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内,随着可容空间及A/S值的增加,流动单元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变差,垂向厚度变小、横向延伸距离变短、侧向上的连通性也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储层流动单元 层次性 下石盒子组 大牛地气田
下载PDF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二平 孙卫 +3 位作者 任大忠 李向东 杨贤军 鲁永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54-57,7,共4页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梁长6油藏 储层流动单元 非均质性 靖安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