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维碳纳米材料储氢机理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治 陈晓红 宋怀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氢能的储存是氢能利用的关键 ,一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及一些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异效应和性能 ,因此有望成为颇具优势的储氢材料。通过简述一维碳纳米材料储氢在各国的研究成果 ,表明其储氢容量比现有的一般储氢技术高 1... 氢能的储存是氢能利用的关键 ,一维碳纳米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及一些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特异效应和性能 ,因此有望成为颇具优势的储氢材料。通过简述一维碳纳米材料储氢在各国的研究成果 ,表明其储氢容量比现有的一般储氢技术高 1至 2个数量级 ,引起世人的瞩目 ;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纤维的储氢机理 ,可能包括氢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两种形式 ,详细情况尚待深入研究 ;除此以外 ,还有许多诸如 :如何提高体积储氢密度和氢的吸脱附速度及动力学和实用条件下的吸放氢研究等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碳纳米材料 储氢机理 应用前景 吸附
下载PDF
纳米碳管储氢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戴贵平 赵志刚 +3 位作者 刘敏 侯鹏翔 王茂章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平均直径为6nm的多壁纳米碳管(Multi walledcarbonnanotubes,MWNTs)进行纯化处理,提纯后的多壁纳米碳管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和电化学储氢研究,同时对该纳米碳管电极进行了自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多壁纳米碳管具...  对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平均直径为6nm的多壁纳米碳管(Multi walledcarbonnanotubes,MWNTs)进行纯化处理,提纯后的多壁纳米碳管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和电化学储氢研究,同时对该纳米碳管电极进行了自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多壁纳米碳管具有很高的电化学储氢容量(739mAh g),但氢与多壁纳米碳管之间的作用力很微弱,氢很容易从多壁纳米碳管中逃逸出。另外,通过对多壁纳米碳管的气相储氢性能的测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和气相储氢的主要吸附机理相同,即都是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储氢机理 电化学 制备 电极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甲烷提高水合物储氢稳定特性机理
3
作者 王芳 穆金池 +3 位作者 张政 黄泽皑 郭利红 周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CH_(4)作为促进剂可大幅降低水合物储氢苛刻的热力学条件并提高H_(2)水合物的总储能密度,但目前对CH_(4)提升水合物储氢机理的认识较为缺乏。为此,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建立了CH_(4)/H_(2)双客体分子水合物模型,采用径向分布函数、... CH_(4)作为促进剂可大幅降低水合物储氢苛刻的热力学条件并提高H_(2)水合物的总储能密度,但目前对CH_(4)提升水合物储氢机理的认识较为缺乏。为此,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建立了CH_(4)/H_(2)双客体分子水合物模型,采用径向分布函数、构象分析和均方位移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合物结构的稳定性,探究了H_(2)占据孔穴位置、占据比例和水合物热力学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揭示了温和条件下CH_(4)促进水合物储氢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纯H_(2)水合物在严苛条件下笼型结构破损严重,而纯CH_(4)水合物在263~273 K及5~20 MPa温压条件下能稳定存在,说明CH_(4)水合物具备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2) 263 K下储氢结构更为稳定,而5^(12)小笼可填充1~2个H_(2)分子,5^(12)6~2大笼中最佳储存3个H_(2)分子,且大笼储氢结构对水合物稳定性影响大,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敏感。结论认为,CH_(4)/H_(2)水合物储氢体系3L+2S、3L+2L、2S+2S体系在263 K、15~20 MPa温和条件下综合性能较好,其中3L+2S具备最优的热力学稳定性,储氢密度可达0.301%(质量百分比),该研究成果可为水合物储氢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水合物 甲烷 储氢技术 储氢密度 分子动力学 储氢机理 稳定性
下载PDF
镁/碳复合纳米材料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国俭 周仕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6-750,共5页
采用反应球磨法,将微晶碳、镁和镍在氢气气氛中反应复合,制备的镁/碳复合材料的纳米晶平均粒度在16.8~33.6nm。其吸/放氢性能表明,复合材料有很好的储氢动力学和较高的储氢密度,材料70Mg30C4Ni在160℃/2MPa氢气条件下,可以在2min内完成... 采用反应球磨法,将微晶碳、镁和镍在氢气气氛中反应复合,制备的镁/碳复合材料的纳米晶平均粒度在16.8~33.6nm。其吸/放氢性能表明,复合材料有很好的储氢动力学和较高的储氢密度,材料70Mg30C4Ni在160℃/2MPa氢气条件下,可以在2min内完成储氢,储氢密度可达5.0%(质量分数,下同)。XRD物相分析证明,球磨形成的纳米晶镁、纳米碳和催化剂镍三者的协同作用,是复合材料储氢密度增加和动力学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微晶碳对氢的化学吸附和氢原子在镁/碳复合材料中的传递路径,氢优先被碳吸咐,然后解析传递给镁,且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碳 纳米晶 储氢机理
原文传递
纳米碳管储氢实验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少龙 沈建其 +1 位作者 王新庆 王淼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3-145,共3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储氢材料研究的发展情况 ,主要介绍了纳米碳管储氢的实验进展。作者对纳米碳管储氢的机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针对单壁纳米碳管 。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储氢 解离凝聚机制 储氢材料 储氢机理
下载PDF
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永锋 李超 +1 位作者 高明霞 潘洪革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6,共8页
安全、高效、经济的氢储存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相对于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化储氢,通过氢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固溶体或氢化物的固态氢储存由于其好的安全性和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储存技术。为了满足... 安全、高效、经济的氢储存技术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相对于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化储氢,通过氢与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固溶体或氢化物的固态氢储存由于其好的安全性和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氢储存技术。为了满足车载氢源系统重量储氢密度大于5%的要求,目前发展中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铝氢化物、硼氢化物、氮氢化物和氨基硼烷化合物。作者简要综述了最近几年这些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材料的储氢容量、吸放氢反应热力学、吸放氢反应动力学和吸放氢机理以及成分调变、催化改性和尺寸效应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储氢标准 储氢机理 轻金属氢化物
下载PDF
Mg(NH_2)_2-2LiH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初 梁升 +4 位作者 夏阳 黄辉 甘永平 陶新永 张文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635,共9页
Mg(NH2)2-2Li H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最具应用潜力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之一.由于具有较合适的吸放氢热力学性能、相对较低的吸放氢操作温度、较高的可逆储氢容量和较优的吸放氢循环稳定性,Mg(NH2)2-2Li H材料现已成为储氢材料研究领... Mg(NH2)2-2Li H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最具应用潜力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之一.由于具有较合适的吸放氢热力学性能、相对较低的吸放氢操作温度、较高的可逆储氢容量和较优的吸放氢循环稳定性,Mg(NH2)2-2Li H材料现已成为储氢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Mg(NH2)2-2Li H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材料的组分、晶体结构、颗(晶)粒尺寸和催化动力学改性等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储氢机理,总结了Mg(NH2)2-2Li H储氢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物 氢化物 储氢性能 热力学 动力学 储氢机理
下载PDF
金属基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晶 陈敬超 肖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39-241,244,共4页
介绍了金属基合金储氢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机理,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包括稀土系、锆系、钛系、镁系金属以及一些新型的储氢材料,标志着研究的最新动向。简单介绍了对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储氢合金的方向。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 氢能源 储氢机理
下载PDF
镁基合金与碳纳米纤维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Ⅰ)——以化学镀Ni碳纳米纤维为前驱物热扩散法合成Mg_2Ni-CNFs复合储氢材料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晓琦 袁华堂 +4 位作者 张松林 张坤 孙波 高学平 宋德瑛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利用金属Mg易热扩散制合金的特性,以化学镀Ni的碳纳米纤维(Ni-CNFs)为前驱物,制备出了Mg-Ni合金与CNFs的复合储氢材料.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提出了镁基储氢合金与CNFs复合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
关键词 镁基合金 碳纳米纤维 复合储氢材料 储氢机理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煤岩吸附氢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韩双彪 王缙 +6 位作者 黄劼 金之钧 刘全有 万永平 王振川 刘宇 乔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1517,共17页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太原组11个不同变质程度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等温吸附实验,结合朗格缪尔模型、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评价了煤岩吸附氢气量,结合煤岩煤质、有机地化、矿物及孔隙结构特征对煤岩吸附氢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朗格缪尔模型适用于模拟煤岩吸附氢气潜力计算与评价,不同变质程度煤岩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量,且变质程度越高、有机质丰度越高、微孔越为发育的煤岩,其氢气吸附量越高。煤岩中的氢气主要通过范德华力被物理吸附在煤岩表面,随着煤岩变质程度升高,有机质参与形成的微孔越多,提供的孔体积及总比表面积逐渐增加,提高了氢气吸附量,且较高的孔隙连通性可以提高氢气进入孔隙并被吸附的效率。煤岩吸附氢气量会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但由于分子间斥力等原因,吸附速率逐渐下降,氢气储存逐渐达到饱和。中国深部煤层较为发育,为煤层储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化学反应、竞争吸附等问题,氢气在煤岩储层中会发生损耗和散失。利用高压进行氢气封存或采出氢气会对煤岩储层结构产生不可逆破坏,这对于通过煤岩储层进行氢气的一次或多次储存都存在不利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深部煤层作为储氢层位具备一定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克服氢气损耗和储层破坏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 氢气吸附 储氢潜力 氢气消耗 储氢机理
下载PDF
新型储氢材料——碳纳米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海梅 闫红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25-26,共2页
文章通过分析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对氢气这种新型能源储存作用的研究。对储氢的实验研究、储氢的机理和运算作了探讨。
关键词 储氢材料 碳纳米管 能源储存 氢气 储氢机理 吸附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gB_2 in 2LiBH_4+MgH_2 system for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 被引量:5
12
作者 寇化秦 肖学章 +2 位作者 陈立新 李寿权 王启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40-1046,共7页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MgB2 in 2LiBH4 + MgH2 system during dehydroge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LiBH4 is suppressed under relative high...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MgB2 in 2LiBH4 + MgH2 system during dehydroge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LiBH4 is suppressed under relative higher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of 4.0×10^5 Pa, wherein LiBH4 reacts with Mg to yield MgB2, and 9.16% (mass fraction) hydrogen is released within 9.6 h at 450 ℃. However, under relatively lower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of 1.0×10^2 Pa, LiBH4 decomposes independently instead of reacting with Mg, resulting in no formation of MgB2, and 7.91% hydrogen is desorbed within 5.2 h at 450 ℃. It is found that the dehydrogenation of 2LiBH4 + MgH2 system proceeds more completely and more hydrogen desorption amount can be obtained within a definite time by forming MgB2. Furthermo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gB2 includes incubation period and nucleus growth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gB2, especially the incubation period, is promoted by increasing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pressure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the incubation period is also influenced greatly by dehydrogenation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hydride LiBH4 MGB2 hydrogen storage 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秋雨 杜四川 +5 位作者 马哲文 林羲 邹建新 朱文 任莉 李映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158-2171,共14页
镁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量高、镁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固态储氢材料.然而其吸放氢焓值高且氢在镁氢化物中扩散系数低,导致吸放氢温度过高、吸放氢速度缓慢,限制了其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工... 镁基储氢材料具有储氢量高、镁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固态储氢材料.然而其吸放氢焓值高且氢在镁氢化物中扩散系数低,导致吸放氢温度过高、吸放氢速度缓慢,限制了其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聚焦于镁基储氢材料的热/动力学改性,目前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针对国内外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归纳了镁基储氢材料的改性方法,重点阐述了合金化、催化剂添加、纳米化、氢化物复合对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热/动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物相变化、吸放氢机理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MgH_(2) 镁基储氢材料 储氢机理 吸放氢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