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储能工程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立业 张京业 +8 位作者 聂子攀 王志峰 王粟 唐文冰 闫存极 李鑫 夏孝天 邱清泉 郭文勇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从未来能源发展与需求出发,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地下储能工程的概念与内涵,综述了地下抽水储能、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地下重力储能和地下储热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地下储能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分析,说明了地下储... 本文从未来能源发展与需求出发,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地下储能工程的概念与内涵,综述了地下抽水储能、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地下重力储能和地下储热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地下储能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分析,说明了地下储能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地下储能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能工程 地下抽水储能 地下压缩空气储能 地下重力储能 地下综合储能系统
下载PDF
硬岩地区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地下储气洞室选址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金维平 彭益成 《电力与能源》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在硬岩地区修建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地下储气洞室的关键技术点,提出了硬岩地区地下储气洞室的场址选址、围岩识别、洞室范围确定等原则,并引入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硬岩储气洞室选址综合评价体系。该... 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在硬岩地区修建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地下储气洞室的关键技术点,提出了硬岩地区地下储气洞室的场址选址、围岩识别、洞室范围确定等原则,并引入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硬岩储气洞室选址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中包括5个准则层因素和19个评价层因素,建立了利用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的方法,为评价候选场址的适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地区 压缩空气储能工程 地下储气洞室
下载PDF
风电场储能工程的应用
3
作者 乐可定 许慧 《电力系统装备》 2021年第9期6-7,共2页
对风电并网中对储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储能配置准则和储能规模配置方法对风电场储能规模配置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能控制问题,提出了风机交流侧接入、风机直流侧接入、升压站交流侧接入三种储能站接入方式,解决了风电场发电不稳定... 对风电并网中对储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储能配置准则和储能规模配置方法对风电场储能规模配置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能控制问题,提出了风机交流侧接入、风机直流侧接入、升压站交流侧接入三种储能站接入方式,解决了风电场发电不稳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电并网 储能工程 电能质量
下载PDF
新兴电力设施—储能工程
4
作者 邱碧云 《科技信息(吉林)》 1991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发电 电力设施 储能工程
全文增补中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进展与探讨
5
作者 饶中浩 刘新健 +3 位作者 刘臣臻 王坤 李孟涵 田亮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3-1095,共13页
储能对于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固的人才支持,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自西安交通大学于2020年获批第一个储能... 储能对于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固的人才支持,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自西安交通大学于2020年获批第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以来,目前已有60余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这一迅猛发展趋势清晰地表明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给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虽然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但是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仍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且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向有所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汇总了部分高校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向设置以及储能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等情况,总结了不同高校在储能领域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思路,为该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基于产学融合提升储能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
6
作者 毛云峰 刘妮 《科技风》 2024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国际能源战略转型之际,储能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革新的重要支持,储能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正逐步加强储能学科建设,提高储能人才培养,制定和优化国家储能战略,以抢占能源战略高地。而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通过转变... 国际能源战略转型之际,储能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革新的重要支持,储能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正逐步加强储能学科建设,提高储能人才培养,制定和优化国家储能战略,以抢占能源战略高地。而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通过转变观念、健全制度、推进转化,对于储能相关专业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储能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上海理工大学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通过构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尤其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实现校企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储能专业教学质量和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本文从储能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储能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讨论了储能专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从联合建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国家与省市研发项目联合申请等角度讨论了提高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上述讨论可为服务储能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实现储能技术突破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产学融合 学科交叉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工科本科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巨星 徐超 +3 位作者 沈国清 杜小泽 肖万里 杨勇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84-4091,共8页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枢纽和核心技术,为适应能源体系变革,教育部、发改委等积极推动储能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推动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是具有典型产教融合特征的“新工科”专业,学科交叉体系复杂,...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枢纽和核心技术,为适应能源体系变革,教育部、发改委等积极推动储能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推动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是具有典型产教融合特征的“新工科”专业,学科交叉体系复杂,与产业联系紧密。自2019年启动筹备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学科经过4年的建设,历经3届学生培养,在读本科生(包括2019、2020和2021届)340余名,初步探索了储能科学与工程的新工科培养模式。本文总结相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思考积累。重点针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介绍学科和专业建设情况,储能方向定位和课程培养体系特点,并对导师制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也针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的总体策略和培养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剖析了华北电力大学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面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上述内容可为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新工科 本科教育
下载PDF
用户侧储能系统工程设计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涛 《电工技术》 2019年第22期140-142,共3页
文章描述了锂电池储能项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容量配置的依据,并依据现阶段已经发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细化的接入设计,使工程设计合理并满足并网条件。此外,对单一依赖削峰填谷的储能项目的收益进行了简单的收益测算,分析储能更广阔的... 文章描述了锂电池储能项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容量配置的依据,并依据现阶段已经发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细化的接入设计,使工程设计合理并满足并网条件。此外,对单一依赖削峰填谷的储能项目的收益进行了简单的收益测算,分析储能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工程 电池容量 接入设计 削峰填谷 收益测算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储能学科教学新形态
9
作者 彭纪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7期45-48,共4页
在“双碳”背景下,储能方向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京工程学院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同时学院是江苏省内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建设高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都属于新开专业,各个... 在“双碳”背景下,储能方向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京工程学院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建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同时学院是江苏省内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建设高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都属于新开专业,各个学校都缺少好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为了完善储能专业课程体系,聚焦及提升注重实践的专业教学能力,学院推进建设了“储能规模化并网运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课程利用3D重构技术,一比一建设虚拟储能电站。在实践教学中可利用该虚拟仿真资源学习储能电站关键结构部件,运行特征以及运维检修技术,提升储能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虚拟仿真技术 实践教学 双碳
下载PDF
电网规模化储能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一飞 杨飞 徐川 《湖北电力》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随着储能技术不断提升以及电网电能质量要求日益严格,配电网规模化接入储能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各类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列举了我国的重点规模化储能示范工程中的关键储能技术,并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随着储能技术不断提升以及电网电能质量要求日益严格,配电网规模化接入储能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各类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总结列举了我国的重点规模化储能示范工程中的关键储能技术,并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探讨了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运行模式及核心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对电网规模化储能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网 规模化储能示范工程 优化配置 运行模式 核心设备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雅玲 陶文铨 +4 位作者 郑庆华 兰剑 王秋旺 别朝红 徐忠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16,共3页
储能技术是能源科技战略性新兴领域,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科技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推动我国储能人才培养、产... 储能技术是能源科技战略性新兴领域,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国际能源科技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推动我国储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建实践,阐述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新的专业建设模式等。希望能为我国相关高校的储能专业建设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丹亚 吴为亚 +2 位作者 吴康 靳维维 华飞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为了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根据"职教20条"及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以储能材料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和分析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职业教育中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是2019... 为了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根据"职教20条"及国家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以储能材料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和分析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职业教育中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是2019年新增专业,该专业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智能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名称可以尝试更名为"储能材料智能应用与结构工程",下面都以此名来介绍该专业。文章通过对该专业的设置背景、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分析、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来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 储能材料智能应用与结构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化学类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以《电化学基础教程》为例
13
作者 朱永明 胡会利 +2 位作者 于元春 李旭东 高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互联思维打造立体化教材已经成为高校教材改革的趋势。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专业,面临着紧迫的教材体系建设任务。本文以《电化学基础教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入手,提出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互联思维打造立体化教材已经成为高校教材改革的趋势。储能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专业,面临着紧迫的教材体系建设任务。本文以《电化学基础教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实施为例,从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路径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法。希望能为新形态教材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教材建设 新形态教材 立体化教材 电化学
下载PDF
储能技术在大容量风电接入电网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甘德树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3年第6期8-10,35,共4页
风力发电环境友好、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之一。然而,风力发电其自身间歇性、不可控、无调频能力、控制复杂等特点,使其接入电网后给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用储能技术全面提升风电场的发... 风力发电环境友好、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之一。然而,风力发电其自身间歇性、不可控、无调频能力、控制复杂等特点,使其接入电网后给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用储能技术全面提升风电场的发电性能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文章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储能技术,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典型的储能示范项目。最后提出储能系统功率特性的持续提升、储能成本的降低与储能和风力发电系统的高级集成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风力发电 电池特性 储能经济性 储能示范工程
下载PDF
学科交叉视角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席奂 兰剑 何雅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23,37,共4页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加快培养储能科学与技术方面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如何加快推进储能专业的建设,探索储能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国内拟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院校思考的共同问题... 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加快培养储能科学与技术方面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如何加快推进储能专业的建设,探索储能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国内拟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的院校思考的共同问题。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构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可为有关高校建设储能技术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科学与工程 课程体系 学科融合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Design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of non-supplementary fire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TICC-500 被引量:39
16
作者 MEI Sheng Wei WANG Jun Jie +5 位作者 TIAN Fang CHEN Lai Jun XUE Xiao Dai LU Qiang ZHOU Yuan ZHOU Xiao X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00-611,共12页
The integration and accommodation of the wind and solar energy pose great challenges on today’s power system operation due to the intermittent nature and volatility of the wind and solar resources.High efficient larg... The integration and accommodation of the wind and solar energy pose great challenges on today’s power system operation due to the intermittent nature and volatility of the wind and solar resources.High efficient large-sca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After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storage technologies,this paper proposes an overall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n-supplementary Fire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NFCAES)system,including system design,modeling and efficiency assessment,as well as protection and control.Especially,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multistage regenerative,i.e.heat recovery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fully recycle and utilize the waste heat from compression are provided,so as the overall system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scertains the storage decoupling rules in the potential and internal energy of molecular compressed air and reveals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gas,heat,power,electricity and other forms of energy.On this basis,a 500-k W physical simulation system of CAES system(TICC-500,Tsinghua-IPCCAS-CEPRI-CAES)is built,which passed a system-wide 420-k W load power generation test with less pollution and zero carbon emissions.Besides,the multi-form energy conversion of multi-stage regenerative CAES and storage efficiency is verified,especially its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 in solving the uncertainty problem in wind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Finally,the propaganda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the CAES system in China i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x terms-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non-supplementary fired regenerative/heat recovery multi-stage expansion TICC-500
原文传递
Realization of a non-markov chain in a single 2D mineral RRAM 被引量:3
17
作者 Rongjie Zhang Wenjun Chen +3 位作者 Changjiu Teng Wugang Liao Bilu Liu Hui-Ming Che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6期1634-1640,M0003,共8页
The non-Markov process exists widely in thermodymanic process,while it usually requires the packing of many transistors and memories with great system complexity in a traditional device structure to minic such functio... The non-Markov process exists widely in thermodymanic process,while it usually requires the packing of many transistors and memories with great system complexity in a traditional device structure to minic such functions.Two-dimensional(2D)material-based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device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 systems with much-reduced complexity.Here,we achieve a non-Markov chain in an individual RRAM device based on 2D mineral material mica with a vertical metal/mica/metal structure.We find that the potassium ions(K+)in 2D mica gradually mov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lied electric field,making the initially insulating mica conductive.The accumulation of K+is changed by an electric field,and the 2D-mica RRAM has both single and double memory windows,a high on/off ratio,decent stability,and repeatability.This is the first time a non-Markov chain proces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a single RRAM,in which the movement of K+is dependent on the stimulated voltage as well as their past states.This work not only uncovers an intrinsic inner ionic conductivity of 2D mica,but also opens the do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ch RRAM devices with numerou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materials MICA Ion transport RRAM Non-Markov cha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