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邮政储蓄体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友才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储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的有关部门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革。建议将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同等地位的邮政储蓄银行。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市场经济 中国 制度缺陷 改革 金融市场竞争
下载PDF
邮政储蓄体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生平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邮政储蓄 农村经济 金融机构 储蓄体制 经济结构
下载PDF
我国邮政储蓄体制的改革建议
3
作者 楼戬 《浙江金融》 2003年第5期9-10,12,共3页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以来,在方便居民储蓄、聚集社会资金、增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16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末,存款余额高达7369.03亿元,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市...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以来,在方便居民储蓄、聚集社会资金、增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16年的发展,截至2002年末,存款余额高达7369.03亿元,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邮政储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不合理的高利率转存款制度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改革 宏观调控能力 管理体制 风险控制 邮政储蓄银行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探讨
4
作者 刘中华 田富双 +1 位作者 付国庆 郐忠林 《吉林金融研究》 2005年第6期18-19,共2页
2005年,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已开始进入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针对拥有3.15万家分支机构和2.5亿个储户,持有的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邮政储蓄系统,如何改革?首先应该对邮政储蓄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改革探讨 邮政储蓄系统 储蓄存款余额 2005年 议事日程 监管部门 体制改革 分支机构 3.15 人民币 储户 持有
下载PDF
从牡丹江市邮政储蓄体制缺陷看邮政储蓄改革
5
作者 李莹 《黑龙江金融》 2005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增加 国民储蓄 储蓄余额 邮政储蓄业务 邮政金融业务 营业网点 定金 绿卡 缺陷
下载PDF
邮政储蓄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6
作者 王海涛 《黑龙江金融》 2005年第6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改革问题 准备金存款利率 国有商业银行 1986年 储蓄账户 分支机构 3.15 存款余额 相关规定 《通知》 转存利率 金融机构 特殊待遇 央行 人民币 银行业 总额 下调
下载PDF
改革现行邮政储蓄体制建立邮政储蓄银行
7
作者 钟敏 龙太明 周秋仔 《金融信息参考》 2004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邮政储蓄银行 改革 邮政部门 中国
原文传递
对青海省邮政储蓄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前景展望
8
作者 李国福 《青海金融》 2005年第5期8-12,共5页
关键词 发展状况 青海省 展望 前景 储蓄存款余额 金融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邮政储蓄体制 地方经济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 银行监管体系 1986年 2005年 创业发展 充分利用 网络优势 自身改革 金融事业 金融监管 金融秩序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对牡丹江市邮政储蓄业务的调查
9
作者 王华成 李莹 《黑龙江金融》 2004年第6期35-36,共2页
牡丹江市邮政储蓄业务恢复开办以来,在邮政部门的努力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储蓄余额、绿卡发行等业务大幅增加,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市金融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牡丹江市邮政储蓄业务恢复开办以来,在邮政部门的努力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储蓄余额、绿卡发行等业务大幅增加,市场份额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市金融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牡丹江市 邮政储蓄业务 套利 中国人民银行 邮政储蓄体制
下载PDF
海东地区邮政储蓄小额信贷业务分析
10
作者 海东银监分局课题组 陈国强 李国福 《青海金融》 2007年第11期62-63,共2页
海东地区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创业发展,其机构与业务充分利用邮政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居工、农、建之后列第4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进... 海东地区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创业发展,其机构与业务充分利用邮政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居工、农、建之后列第4位。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邮政储蓄体制给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秩序稳定、地方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制造了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对其现有体制进行重新审视和安排。银监会审时度势作出了“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的改革意见,这无疑是对邮政储蓄现有体制的重新安排和市场定位。但海东地区其特殊的地域性、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自身所具有的个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储蓄体制 海东地区 业务分析 小额信贷 市场经济体制 地方经济发展 储蓄存款余额 金融体制改革
下载PDF
金融,面对盛会的检阅
11
作者 郭一先 《金融经济》 2005年第4期5-5,共1页
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两会"代表、委员聚首北京.
关键词 中国 金融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资产管理 储蓄体制
下载PDF
住房体制改革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被引量:6
12
作者 钟宁桦 朱亚群 陈斌开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6,共14页
基于中国32个城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98-2000年取消福利分房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城镇家庭的储蓄行为。研究表明:(1)在1998—2001年间,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平均增加了0.9%左右;(2)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影... 基于中国32个城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98-2000年取消福利分房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城镇家庭的储蓄行为。研究表明:(1)在1998—2001年间,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平均增加了0.9%左右;(2)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居民储蓄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那些在改革前没有得到公房的家庭上,其储蓄率平均提高约2%。特别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作、技术级别比较高、在改革前却未得到公房的家庭,其储蓄率提高约4%;(3)在90年代中后期,公房比例越低的城市,在2000年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之后,该地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越大,使得其房价增长越快,而居民储蓄率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储蓄财富冲击
原文传递
Can Lithium Energ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olivia?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Challenges
13
作者 Gilles Carbonnier Elizabeth Jimenez Zamor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3年第9期521-526,共6页
A new extractive boom looms over Bolivia, home to roughly a third of the world's lithium reserves. Since previous mining booms have not put the country 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s t... A new extractive boom looms over Bolivia, home to roughly a third of the world's lithium reserves. Since previous mining booms have not put the country 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s the initial results of a research on policy options to break away with the past. The paper first ass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looking at the evolution of genuine savings in Bolivia and neighbouring, resource-rich countries. It then discusses Bolivia's potential position on the world's lithium market and examines the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that shape perceptions, expectations and policy options at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Notwithstanding major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shed light on how inclusive processes can be nurtured in rentier states, and how far specific institutional reforms can contribute to turning the looming lithium boom into sustainable outcomes in the Bolivian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ivia LITHIUM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source curse human capital genuine saving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