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流体恢复及在储集层形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单秀琴 张宝民 +3 位作者 张静 张立平 贾进华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 基于缝洞-溶洞充填泥的硼元素分析,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液相成分中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恢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储集层古流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岩溶储集层成因。缝洞-溶洞充填泥中硼元素含量总体小于80μg/g;充填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存在地区差异,盐度分布范围大,包裹体液相成分中HCO3-含量总体较高而Cl-、SO42-含量分布离散,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较为离散、δD值偏负、δ18O值偏正。这些证据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流体来源于表生期大气淡水、被埋藏封存的淡水-海水混合水、海水及浓缩海水,以及沿断裂带上窜的寒武系白云岩层系、蒸发岩系的埋藏卤水;孔洞-溶洞型储集层形成的最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侵蚀、溶蚀,在埋藏期经历了深部热流体不同程度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溶储集层 古流体恢复 储集层形成机理 微量元素硼 包裹体均一温度 包裹体盐度 氢氧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217
2
作者 孙龙德 邹才能 +5 位作者 朱如凯 张云辉 张水昌 张宝民 朱光有 高志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9,共9页
近年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在深层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勘探潜力与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进展。深层油气储集层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等,油层温度可高达295... 近年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在深层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勘探潜力与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进展。深层油气储集层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等,油层温度可高达295℃,深层碎屑岩在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背景下利于孔隙保持,溶蚀与裂缝作用改善了储集层物性;受断裂作用、岩溶热液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及早期油气充注影响,碳酸盐岩在8 000 m以深仍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深层火山岩受构造作用、火山作用、成岩作用及表生期和埋藏期成岩改造控制,发育原生型和次生风化型两类储集层。中国石油深层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火山岩3大领域,以气为主,已形成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松辽、三塘湖、渤海湾盆地等现实领域。中国深层油气已进入突破发现期,超深井钻井及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等工程技术已初步具备发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储集层形成机理 资源潜力 勘探工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