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成岩角度看鄂尔多斯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及其储集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国蓉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3期46-5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间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间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分析,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第Ⅵ期裂缝和喜山运动形成的第Ⅶ期裂缝可成为有效储渗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集意义
碳酸盐岩
油气藏
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国蓉
刘正中
+6 位作者
谢子潇
段勇民
何赛
邓美洲
王雨辰
李勇
吴章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较深入地开展了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研究。研究指出区内雷口坡组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鞍形白云石;构造裂缝内的鞍形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发亮桔红色光或不发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富集稀土元素、并具负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高,明显不同于围岩,可能是深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灰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内鞍形白云石沉淀物在阴极射线下发玫瑰红色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低、贫稀土元素、缺乏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低,与白云岩围岩极其相似,代表了白云石化流体及物质来源于地层本身,是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是中-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地层内部流体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区内雷口坡组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发育分布有限,广泛发育分布的是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指示了雷口坡组储层并非热液作用成因;埋藏条件下,地层流体及热液流体活动较弱,大量的有效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液成因
储集意义
鞍形白云石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西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溶蚀作用期次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国蓉
武恒志
+5 位作者
叶斌
刘正中
彭博
吴亚军
彭光明
朱永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9-717,共9页
溶蚀作用是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内长兴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充分结合,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存在着三期溶蚀作用,不同期次溶蚀作用产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别...
溶蚀作用是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内长兴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充分结合,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存在着三期溶蚀作用,不同期次溶蚀作用产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别。第Ⅰ期溶蚀作用发生于同生期-成岩早期,成岩流体为海岸带大气降水,遵循高频层序界面、层序不整合界面、礁滩控制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机制;第Ⅱ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中成岩早期阶段,成岩流体为上二叠统地层内部流体,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系有机质热演化释放的有机酸进入成岩流体有关;第Ⅲ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成岩晚期阶段,成岩流体为长兴组地层内部来源或中下三叠统来源流体,或为深部热液流体,溶蚀作用遵循深埋藏条件下构造作用驱动的多类型溶蚀作用机制。第Ⅰ期、第Ⅱ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液态原油运移进入长兴组聚集成藏(古油藏)具有重要意义,第Ⅲ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现今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长兴组
储层
溶蚀作用
储集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成岩角度看鄂尔多斯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及其储集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国蓉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
出处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3期46-53,共8页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间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分析,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第Ⅵ期裂缝和喜山运动形成的第Ⅶ期裂缝可成为有效储渗裂缝。
关键词
裂缝
储集意义
碳酸盐岩
油气藏
盆地
Keywords
fracture,implications for oil and gas storage,carbonate rock,Majiagou Formation,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国蓉
刘正中
谢子潇
段勇民
何赛
邓美洲
王雨辰
李勇
吴章志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5-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0)
文摘
鞍形白云石通常由热液作用形成,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广泛发育的鞍形白云石也被许多学者归为热液作用成因,并由此将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归为热液成因储层。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鞍形白云石的成因,并为储层研究提供指引,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较深入地开展了雷口坡组鞍形白云石研究。研究指出区内雷口坡组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鞍形白云石;构造裂缝内的鞍形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发亮桔红色光或不发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高、富集稀土元素、并具负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高,明显不同于围岩,可能是深部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灰岩中的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内鞍形白云石沉淀物在阴极射线下发玫瑰红色光,氧同位素值相对较低、贫稀土元素、缺乏Eu异常、锶-钾-铁-锰含量较低,与白云岩围岩极其相似,代表了白云石化流体及物质来源于地层本身,是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是中-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地层内部流体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区内雷口坡组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发育分布有限,广泛发育分布的是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指示了雷口坡组储层并非热液作用成因;埋藏条件下,地层流体及热液流体活动较弱,大量的有效储集空间得以保存下来。
关键词
非热液成因
储集意义
鞍形白云石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西部
Keywords
non-hydrothermal origin
reserving significance
saddle-shaped dolomite
Leikoupo Formation
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溶蚀作用期次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国蓉
武恒志
叶斌
刘正中
彭博
吴亚军
彭光明
朱永源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9-7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0/D0207)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5-002)
地调项目(1212011220757)联合资助
文摘
溶蚀作用是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区内长兴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充分结合,认为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存在着三期溶蚀作用,不同期次溶蚀作用产物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别。第Ⅰ期溶蚀作用发生于同生期-成岩早期,成岩流体为海岸带大气降水,遵循高频层序界面、层序不整合界面、礁滩控制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机制;第Ⅱ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中成岩早期阶段,成岩流体为上二叠统地层内部流体,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系有机质热演化释放的有机酸进入成岩流体有关;第Ⅲ期溶蚀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的埋藏过程中,相当于成岩晚期阶段,成岩流体为长兴组地层内部来源或中下三叠统来源流体,或为深部热液流体,溶蚀作用遵循深埋藏条件下构造作用驱动的多类型溶蚀作用机制。第Ⅰ期、第Ⅱ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液态原油运移进入长兴组聚集成藏(古油藏)具有重要意义,第Ⅲ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储渗空间对于现今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坝地区
长兴组
储层
溶蚀作用
储集意义
Keywords
Yuanba area
Changhsing Formation
Reservoir
Dissolution
Significance of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成岩角度看鄂尔多斯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裂缝及其储集意义
李国蓉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西部雷口坡组非热液成因鞍形白云石的发现及意义
李国蓉
刘正中
谢子潇
段勇民
何赛
邓美洲
王雨辰
李勇
吴章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溶蚀作用期次与机制研究
李国蓉
武恒志
叶斌
刘正中
彭博
吴亚军
彭光明
朱永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