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神与娱人:论巫傩仪式的演示性叙述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一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演示类叙述"这一叙述门类,即用身体、事物等作符号媒介的叙述,是人类最古老的叙述方式。它具有"展示""即兴""观者参与""非特制媒介"等特点。而人所特有的一种符号活动——巫傩仪式... "演示类叙述"这一叙述门类,即用身体、事物等作符号媒介的叙述,是人类最古老的叙述方式。它具有"展示""即兴""观者参与""非特制媒介"等特点。而人所特有的一种符号活动——巫傩仪式,本就带有表演性、即时性、叙述性等特征。进言之,它不仅是一类独具地域性、民族性风格质地的演示性符号文本,同时也体现出与演示性叙述各型(表演、竞技、游戏等)之间的衍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式 演示性叙述 即兴 非特有媒介
下载PDF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华 《戏剧之家》 2016年第3期42-42,共1页
沅水流域傩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态,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傩舞活动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沅水流域民族文化特色。研究沅水流域傩仪式中的乐舞文... 沅水流域傩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态,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傩舞活动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变化,显示了独特的沅水流域民族文化特色。研究沅水流域傩仪式中的乐舞文化活动,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沅水流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傩仪式 乐舞 研究
下载PDF
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与行动策略
3
作者 何茜 《歌海》 2022年第3期18-22,共5页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于传统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历史演进中,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先进傩文化,形成了兼具祈福、祭祀、表演等多重功能的民族文化形式,冲傩仪式是傩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黔北仡佬族冲傩...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于传统的巫术祭祀活动,在历史演进中,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先进傩文化,形成了兼具祈福、祭祀、表演等多重功能的民族文化形式,冲傩仪式是傩文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黔北仡佬族冲傩文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时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文化传播的战略定位与行动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 仡佬族冲傩仪式 文化传播 战略定位 行动策略
下载PDF
历史与田野:傩文化的发展之路——以萍乡车厢傩仪式活动为例
4
作者 易音晓 《民族艺林》 2020年第2期87-93,共7页
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现象,傩仪式活动在萍乡经久不衰。萍乡古时属于荆楚、吴越,巫风盛行,因此萍乡是傩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傩舞、傩庙、傩面具共同构成了萍乡傩文化的"三宝"。通过音乐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种角度,多层次... 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现象,傩仪式活动在萍乡经久不衰。萍乡古时属于荆楚、吴越,巫风盛行,因此萍乡是傩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傩舞、傩庙、傩面具共同构成了萍乡傩文化的"三宝"。通过音乐人类学、民俗学等多种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观察萍乡傩仪式活动的变迁与发展,以窥官方—民间两种力量在傩仪式活动中的权力博弈与互动,把握在历史进程中傩仪式活动本身发生的变化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式活动 萍乡车厢 面具 发展与变迁
下载PDF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基于《江淮神书》请神仪式唱词文本
5
作者 陈忠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是乡村社区司仪人员在举行仪式过程中沟通神灵、组织现场的一种重要媒介,引导仪式活动经过门槛的阈限状态进入仪式世界,在司仪人员、神灵、仪式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集体意识。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范式的探索有助于揭示...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是乡村社区司仪人员在举行仪式过程中沟通神灵、组织现场的一种重要媒介,引导仪式活动经过门槛的阈限状态进入仪式世界,在司仪人员、神灵、仪式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集体意识。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范式的探索有助于揭示村落仪式话语的特征与规律。以《江淮神书》中请神唱词的仪式话语分析为个例,初步建立以认知和语用为主要视角,以话语文本为分析材料,以功能、形式和内容为三个主要维度的乡村请神话语分析的范式。乡村傩戏请神仪式话语在功能上具有象征性的施为特点,在形式上具有通俗易懂的识记特征,在内容上具有民间地域的区隔特色。这些话语的特征与规律有助于仪式在乡村社区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特质,即朴素的原始思维,想象的人文关怀以及和谐的人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 仪式 话语分析 江淮神书 请神唱词
下载PDF
论江淮地区民间祭祀活动与方相驱傩仪式的关系--从南通方言词“放相”的语义成分来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同铸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江淮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相似的民间祭祀活动,其中尤其以南通地区最具代表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该祭祀活动与方相驱傩仪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方相与汉朝时期的词汇"放想"有着密切联系,后者指"可畏怖之貌",这... 江淮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相似的民间祭祀活动,其中尤其以南通地区最具代表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该祭祀活动与方相驱傩仪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方相与汉朝时期的词汇"放想"有着密切联系,后者指"可畏怖之貌",这一点在南通方言"放相"一词中得以保留。"放想"一词的三个主要语义成分——"令人讨厌或害怕"、"以小孩为主要描述对象"、"与丧葬有关"都与方相驱傩及该地区的民间祭祀活动相关,这说明这种古老的习俗在江淮地区的民间祭祀活动中,尤其是在南通地区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民间祭祀活动 方相驱傩仪式 语义成分
原文传递
疫灾的宗教解释与禳解——出土大傩仪式汉画的宗教认知人类学考察
7
作者 刘克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272,共10页
基于汉代频仍的疫灾,汉画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疫灾宗教解释与应对体系。民众认为疫灾是鬼怪作祟造成的,举行大傩仪式驱鬼从而实现人鬼隔离、各安其所,是应对疫灾的重要方式。与宗教认知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不同,民众在大傩仪式中认为祖先的行... 基于汉代频仍的疫灾,汉画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疫灾宗教解释与应对体系。民众认为疫灾是鬼怪作祟造成的,举行大傩仪式驱鬼从而实现人鬼隔离、各安其所,是应对疫灾的重要方式。与宗教认知人类学的有关理论不同,民众在大傩仪式中认为祖先的行头、画像都是神。这种认知倾向,跟疫灾禳解文化内涵的确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疫灾禳解法不仅陶铸了民众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定势,而且还扩散到仪式之外亡者阴间生活的领域。沿着宗教认知/传承的人类学义理指引的路径切入大傩仪式汉画研究,既能够弥补史乘文献记载不足这一缺憾,探索中所获得的新发现也许会对修正充实宗教认知/传承的人类学理论产生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汉画 汉代疫灾 傩仪式 认知人类学 禳解法
原文传递
仪式展演与民间叙事——贵州傩坛中的民间文学传承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贵州各地民间傩坛班常受人之请 ,举行各种傩祭仪式 ,于是坛班中流传着各种关于最高神灵傩公傩母的传说。这些传说大致可分为“洪水———兄妹婚型”和“放牛娃供人头型” ,前一类型又常与伏羲女娲神话相交叉。仪式中常有各种傩戏剧目的... 贵州各地民间傩坛班常受人之请 ,举行各种傩祭仪式 ,于是坛班中流传着各种关于最高神灵傩公傩母的传说。这些传说大致可分为“洪水———兄妹婚型”和“放牛娃供人头型” ,前一类型又常与伏羲女娲神话相交叉。仪式中常有各种傩戏剧目的表演。傩祭仪式对民间文学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民间文学 民间叙事 仪式 神话传说
下载PDF
巫傩舞源流简论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岚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对巫、傩舞蹈的发生、形成及其流变发展进行了简单勾勒和梳理,并从语源学、语音学和语义学对先秦巫、傩概念多层面的阐释。巫傩是一个多元文化概念即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复合体。本文研究证明:巫傩...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对巫、傩舞蹈的发生、形成及其流变发展进行了简单勾勒和梳理,并从语源学、语音学和语义学对先秦巫、傩概念多层面的阐释。巫傩是一个多元文化概念即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复合体。本文研究证明:巫傩从先秦以驱除疫鬼和疾病的巫术仪式开始,到秦汉时期逐渐演变为一种巫傩舞蹈的祭祀仪式;北宋时期,巫傩舞蹈艺术形态更倾向于本体化、本土化或倾向于戏剧化,明清巫傩舞蹈更朝向于民族化、民间化发展,从而使巫傩舞蹈成为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人类学 傩仪式 舞蹈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民间遗存巫傩舞蹈艺术形态的历史演变——以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建斌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3,共3页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傩仪式 舞蹈 艺术形态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南丰傩舞的原生性价值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勋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文字产生后,我国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江西南丰傩舞由此传承数千年并相沿成习,遗存了大... 文字产生后,我国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江西南丰傩舞由此传承数千年并相沿成习,遗存了大量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民间传统艺术珍品。从南丰本土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南丰传傩时间最长、宗教文化最盛以及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典型村落是广大学者们正确认识南丰傩舞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丰 原生性 仪式 文化
下载PDF
傩文化与沈从文的创作
12
作者 罗宗宇 翟翊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仪式 沈从文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山东“姑娘腔”研究回顾与反思
13
作者 孔培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1,3,共4页
山东“姑娘腔”是存在于“戏曲”与“巫傩”两个领域交缘地带的艺术概念。作为一种地方曲调,“姑娘腔”自明末以来曾多次出现在传奇剧本之中。同时,它又是山东巫傩仪式以及与之有渊源关系的其他省份巫傩仪式的重要音乐成分。鉴于山东“... 山东“姑娘腔”是存在于“戏曲”与“巫傩”两个领域交缘地带的艺术概念。作为一种地方曲调,“姑娘腔”自明末以来曾多次出现在传奇剧本之中。同时,它又是山东巫傩仪式以及与之有渊源关系的其他省份巫傩仪式的重要音乐成分。鉴于山东“姑娘腔”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该论题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目前学界既有研究论著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有关山东“姑娘腔”的研究结论,指出尚存的学术空缺,以及对此课题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娘腔 山东姑娘腔 巫娘腔 女儿腔 傩仪式
下载PDF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秋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6,共10页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 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 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其表现...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 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 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其表现的性意识也是目前所见的傩戏中最为直白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更为单一和纯粹。它的面具的形式更具朴陋特色。如果说“撮泰吉”(变 人戏)①是一种“亚傩戏”,②那么,这种布依族丧事中的仪式性傩戏“哑面”则应该是一种“前傩 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仪式 “哑面” 丧葬风俗 绕棺仪式 巫术意识 文化
原文传递
在神圣与凡俗之间——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共生互融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建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3,108,共9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了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与当地世俗音乐的共生互融关系。第一,从表层结构上看",冲傩"仪式音乐与当地民歌等世俗乐种在音调结构、节奏型、唱词特点等音乐形态方面具有"家族相似性"... 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了黔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与当地世俗音乐的共生互融关系。第一,从表层结构上看",冲傩"仪式音乐与当地民歌等世俗乐种在音调结构、节奏型、唱词特点等音乐形态方面具有"家族相似性";第二,从中层结构上看,表演行为和表演形式上的相通互融,使二者形成了既古朴凝重又高亢激越的音乐风格特征。第三,从深层结构上看,二者同处于黔北仡佬族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与民俗信仰的深层背景之中。因此,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在具备了神圣的宗教色彩以外,还具备了凡俗的民间文化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仡佬族 “冲仪式音乐 世俗音乐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重叠或交错:乡村傩祭仪式和傩戏民俗表演中空间关联模式的变异——以江西傩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澜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7,共10页
现代傩尚以乡村傩祭仪式与傩戏民俗表演两种不同形态存活于当今乡村。但是,关于两者的深层关联尤其是深层转换的讨论一直付之阙如。本文从空间关联模式入手,细致梳理并清晰地呈现了傩仪向傩戏表演的空间转换模式——由融合重叠的模式转... 现代傩尚以乡村傩祭仪式与傩戏民俗表演两种不同形态存活于当今乡村。但是,关于两者的深层关联尤其是深层转换的讨论一直付之阙如。本文从空间关联模式入手,细致梳理并清晰地呈现了傩仪向傩戏表演的空间转换模式——由融合重叠的模式转变为光谱式的复杂交错模式;这一转换过程密码的揭示,将为更深刻地理解仪式与、信仰与艺术之间的深层关联以某种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戏民俗表演 空间关联模式 变异
原文传递
苗族还傩愿仪式中巴岱舞步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符洪健 《民族论坛》 2013年第9X期52-55,共4页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能打开通向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神秘渠道,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勾连的宇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巴岱 巴岱舞步
原文传递
重解傩戏:戏剧治疗的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世武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从艺术治疗的角度看,傩戏是一种综合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艺术疗法,是远古人类对疾病、灾异等危险能量的积极应对。傩戏开创了戏剧治疗的先河,是现代戏剧治疗的鼻祖。傩戏治疗的疗效,在于凭借宗教传统及其病因学、灾异... 从艺术治疗的角度看,傩戏是一种综合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艺术疗法,是远古人类对疾病、灾异等危险能量的积极应对。傩戏开创了戏剧治疗的先河,是现代戏剧治疗的鼻祖。傩戏治疗的疗效,在于凭借宗教传统及其病因学、灾异学和相应的治疗技术,借助集体的力量,经历一种集体认可的、超越日常真实的"戏剧真实",调和健康与疾病、清吉与邪祟、生命与死亡、傩神与魔鬼、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的失衡,重建乐观生活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式 仪式 戏剧治疗 驱魔 仪式 戏剧真实
原文传递
神圣的“搜傩”之夜——石邮村观傩纪实
19
作者 茅慧 盛肖梅 《舞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1,共2页
2004年2月6日,也就是农历大年的正月十六这天,对于江两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200多户村民来说,是一年中极其不寻常的一天,凶为今年连续16天的正月“跳傩”活动将于今夜结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鸣锣收兵... 2004年2月6日,也就是农历大年的正月十六这天,对于江两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的200多户村民来说,是一年中极其不寻常的一天,凶为今年连续16天的正月“跳傩”活动将于今夜结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鸣锣收兵,“跳傩”的收尾活动被当地人称为“搜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邮村 “搜仪式 舞文化 江西 舞蹈动作
原文传递
关于“莲花台舞”历史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淑庆 奚治茹 《舞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3,共4页
该文是韩国国立国乐院首席舞蹈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沈淑庆的硕士论文部分章节。该文论及中国《柘枝舞》的发展演变以及传入高丽后的发展和变迁 ,是一篇中韩交流史上颇具学术价值的专题论文 ,特此介绍 ,以引发研究者的兴趣。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莲花台舞 历史演变 仪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