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艺术语言的程式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为观察解读对象,借用中国画以抽象的符号表现程式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阐释。认为恩施土家族傩愿戏在三段式表演中运用程式化符号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研究有利于它的保护...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为观察解读对象,借用中国画以抽象的符号表现程式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阐释。认为恩施土家族傩愿戏在三段式表演中运用程式化符号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研究有利于它的保护、传承及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愿戏 中国画 程式 土家族
下载PDF
湘西傩愿戏的传承及美学价值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素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4-66,共3页
作为傩文化的孑遗,傩愿戏至今仍存活于湘西的僻域山乡,并以其活化石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湘西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由驱鬼向酬神到娱人的演变,表演独特,唱腔优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傩愿戏 酬神还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试论未来戏曲向傩愿戏等祭祀戏剧的“返祖”
3
作者 宋运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包含傩愿戏在内的华夏祭祀戏剧 ,自 2 0世纪 4 0年代末起 ,遭遇了 30余年的尘封 ,对其丰厚的文化堆积进行真正的非急功近利、恶意掠夺的抢救性发掘、清理、研究迫在眉睫。而傩愿戏等祭祀戏剧所蕴涵的优秀口语文化艺术遗产 ,对多样化的... 包含傩愿戏在内的华夏祭祀戏剧 ,自 2 0世纪 4 0年代末起 ,遭遇了 30余年的尘封 ,对其丰厚的文化堆积进行真正的非急功近利、恶意掠夺的抢救性发掘、清理、研究迫在眉睫。而傩愿戏等祭祀戏剧所蕴涵的优秀口语文化艺术遗产 ,对多样化的未来戏曲在渐变中的影响 ,亦不可忽视 ,其中未来戏曲向祭祀戏剧的“返祖” ,似首当其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傩愿戏 未来 演变
下载PDF
解读鄂西土家傩愿戏的艺术价值
4
作者 刘红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5期111-112,共2页
傩愿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目的,以傩坛为载体,以还愿为依托,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鄂西土家传统文化就是以图腾崇拜、鬼魂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由巫师"梯玛"主持,走乡串寨,进行祭... 傩愿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目的,以傩坛为载体,以还愿为依托,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鄂西土家传统文化就是以图腾崇拜、鬼魂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由巫师"梯玛"主持,走乡串寨,进行祭祀活动,"梯玛"在这过程中传播了土家古文化,这些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使土家族不少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因此,傩愿戏自觉和不自觉地为传承和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土家 傩愿戏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艺术语言虚实表现——从中国画的角度进行探讨
5
作者 周琼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109-110,共2页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虚实主要表现在"散点透视"与"留白"构图方法的运用,这两种方法是中国画特有的时空布局方式。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表演以时间或空间的转换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视点,在这里多个视点的时空具有...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虚实主要表现在"散点透视"与"留白"构图方法的运用,这两种方法是中国画特有的时空布局方式。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表演以时间或空间的转换形成了多个不同的视点,在这里多个视点的时空具有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运用中国画"留白"的语言,在演唱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心理时空。无论是"散点透视"还是"留白"的虚拟空间,在作品中都是虚实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傩愿戏 中国画 虚实
下载PDF
土家族傩愿戏的舞蹈形态及表现特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6
作者 焦娜 《当代经济》 2012年第7期42-43,共2页
本文从傩舞的音乐形态、舞蹈动作、常见的脚下舞步以及舞蹈的动态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对傩舞所表达的民族情感、精神内涵等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土家族 傩愿戏 舞蹈形态 表现特征
下载PDF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傩愿戏的田野调查
7
作者 吴振琦 崔彬 邱绮 《民间文化论坛》 2011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事项,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恩施自治州鹤峰县的傩愿戏作为傩文化的孔遗,以其活化石的史学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鹤峰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事项,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恩施自治州鹤峰县的傩愿戏作为傩文化的孔遗,以其活化石的史学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鹤峰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由驱鬼向酬神到娱人的演变,表演独特,唱腔优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生存价值。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鹤峰傩愿戏的发展历程、独特表演形式、主要价值、传承和保护状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愿戏 表演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广西仫佬族“傩愿戏”表演特征及其传承对策——以石围屯、白标屯“依饭仪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健清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期39-40,共2页
依饭仪式表演是仫佬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仪式中,依饭师公常常要进行吟诵“依饭唱本”、跳“依饭傩舞”、头戴面具扮演神灵等表演来感恩许愿、祭祀祈福,这是一种仪式戏剧,也称“傩愿戏”。与此同时,在当下“傩愿戏”的表演在传... 依饭仪式表演是仫佬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仪式中,依饭师公常常要进行吟诵“依饭唱本”、跳“依饭傩舞”、头戴面具扮演神灵等表演来感恩许愿、祭祀祈福,这是一种仪式戏剧,也称“傩愿戏”。与此同时,在当下“傩愿戏”的表演在传承和保护上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傩愿戏”的表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愿戏 依饭唱本 依饭 人物扮演
下载PDF
探析恩施地区土家傩愿戏的艺术价值
9
作者 焦舰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2期I0311-I0312,共2页
傩愿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目的,以傩坛为载体,以还愿为依托,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本文以傩愿戏发展溯源为线索,分析各阶段傩愿戏的艺术特点,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挖掘丰富的内涵,提示其独特的艺术... 傩愿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目的,以傩坛为载体,以还愿为依托,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本文以傩愿戏发展溯源为线索,分析各阶段傩愿戏的艺术特点,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挖掘丰富的内涵,提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土家 傩愿戏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广西仫佬族依饭节(傩愿戏) 被引量:7
10
作者 赖锐民 《中华艺术论丛》 2009年第1期314-320,共7页
依饭节是仫佬族全民性的宗教祭祀的盛大节日。清代同治年间立的《谢府祠碑记》中,叙述了谢姓仫佬族先祖的来源:"……远祖颜政,于明朝自闽中播越此都,始基立郊田之杨(阳),名曰谢村……当是时也,
关键词 傩愿戏 依饭节 宗教祭祀 同治年间 谢村 曲剧种 鸡血酒 锣鼓声 送圣 始基
原文传递
广西环江毛南族“肥套”(傩愿戏) 被引量:2
11
作者 蒙国荣 《中华艺术论丛》 2009年第1期305-313,共9页
一、肥套——还愿仪式"肥套",毛南语,汉译为"还愿仪式",亦称"傩戏"(以下称"还愿")。"还愿"源于中原傩,是毛南人一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敬神祭祀活动,是由原始宗教仪式发展而成... 一、肥套——还愿仪式"肥套",毛南语,汉译为"还愿仪式",亦称"傩戏"(以下称"还愿")。"还愿"源于中原傩,是毛南人一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敬神祭祀活动,是由原始宗教仪式发展而成的一种古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愿戏 广西环江 毛南语 雷王 敬神 师公 祭祀活动 南山乡 踏桥
原文传递
一颗璀璨的土家文化活化石——记恩施市傩愿戏传人蒋品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绍敏 《民族大家庭》 2008年第5期33-34,共2页
在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之南、清江中游,有一座拥有78万人口、3967平方公里国有土地的城市,它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让人感到有不同的韵味;
关键词 土家文化 傩愿戏 国有土地 湖北省西南部 文化 薅草锣鼓 陪十姊妹 鹤峰县 风俗礼仪
原文传递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艺术语言形神表现——以中国画的点、线、面形式进行研究
13
作者 周琼 《现代声像档案》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与中国画有着共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二者在审美上有共同特征。本文用中国画的点、线、面语言来研究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研究发现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造...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它与中国画有着共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二者在审美上有共同特征。本文用中国画的点、线、面语言来研究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研究发现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夸张,在点、线、面的勾画点染中表现了其独特的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傩愿戏 中国画 形神
原文传递
试论傩堂戏与宗教之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朴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1-58,共8页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愿戏 安安送米 黔东北 帷堂 放五猖
下载PDF
中国戏剧史上的活化石———傩堂戏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国康 田永红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0-74,共5页
傩堂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主要目的。演出时头戴面具、身穿法衣、一般在厅堂内表演。在湘、鄂、川、黔边区,都有这种戏,贵州、四川称之为傩堂戏或傩坛戏;湖北、湖南称之为傩愿戏或傩戏。虽然叫法不同、... 傩堂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主要目的。演出时头戴面具、身穿法衣、一般在厅堂内表演。在湘、鄂、川、黔边区,都有这种戏,贵州、四川称之为傩堂戏或傩坛戏;湖北、湖南称之为傩愿戏或傩戏。虽然叫法不同、表演上有细微差别,但其共同点是粗犷、古朴、源远流长,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 湘鄂川黔流传的土家族傩堂戏,是在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特别是祭祖活动、原始歌舞的基础上产生的。早期受到中原文化,特别是巴楚文化的直接影响;后期在元、明、清小戏发展高潮中,又受到了其它戏剧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石 土家族 中国剧史 巴楚文化 民间 傩愿戏 发展高潮 剧种
下载PDF
再论云岭高原傩戏——兼与金重同志的质疑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登智 《民族艺术研究》 1990年第2期33-42,共10页
金重同志对拙作《云岭高原话傩戏》的一些论断提出质疑,这对我进一步思考问题很有帮助,深致谢意。可是,金重同志有些意见,很难令人苟同,尤其把我的一些建议说成是论断,并断章取义的以自己的推论将对方树为“靶子”加以评说,更难使人折... 金重同志对拙作《云岭高原话傩戏》的一些论断提出质疑,这对我进一步思考问题很有帮助,深致谢意。可是,金重同志有些意见,很难令人苟同,尤其把我的一些建议说成是论断,并断章取义的以自己的推论将对方树为“靶子”加以评说,更难使人折服。我不想就金童同志提出的每个疑问都逐一答辩,只是想把最近一年来我对云南傩戏调查了解到的新的情况再作一介绍,其目的是再次提请专家、学者的关注,顺带与金重同志质疑进行商榷。反正真理愈辩愈明,只要不盛气凌人,而是开展同志式的讨论,心平气和,平等对待,我想,通过争论是会说清楚问题的,对云南戏剧特别是傩戏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端公 吹吹腔 傩愿戏 跳神 变人 湖南花鼓 演出习俗
下载PDF
古老、奇特的戏剧之花──四川傩戏
17
作者 于一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6,共3页
古老、奇特的戏剧之花──四川傩戏于一一、千姿百态的四川傩戏四川傩戏.名称繁多,遍布全川。如流行于川东的有傩愿戏、酉阳阳戏(俗称鬼脸壳戏)杨戏、庆坛、端公戏;流布于川南地区的有端公戏、师道戏、庆坛;流布于川西一带的有成... 古老、奇特的戏剧之花──四川傩戏于一一、千姿百态的四川傩戏四川傩戏.名称繁多,遍布全川。如流行于川东的有傩愿戏、酉阳阳戏(俗称鬼脸壳戏)杨戏、庆坛、端公戏;流布于川南地区的有端公戏、师道戏、庆坛;流布于川西一带的有成都地区的端公戏,雅安地区的芦山庆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公 傩愿戏 酉阳 安安送米 方相氏 踩九州 演出剧目
下载PDF
傩戏戏神趣谭(一)
18
作者 于一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3-,71,共2页
傩戏戏神趣谭(一)于一傩戏是一种集祈神还愿、驱邪纳吉为主旨,融祭祀仪式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戏剧样式。凡演傩戏,必设坛祭祀,且供奉神像,坐镇坛场。而所供神像不但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威,同时极富传奇色彩,故事动听优美。由于四川... 傩戏戏神趣谭(一)于一傩戏是一种集祈神还愿、驱邪纳吉为主旨,融祭祀仪式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戏剧样式。凡演傩戏,必设坛祭祀,且供奉神像,坐镇坛场。而所供神像不但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威,同时极富传奇色彩,故事动听优美。由于四川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傩戏品种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郎 剧表演 剧样式 祭祀仪式 纳吉 傩愿戏 芦山县志 灌州 飞仙关
下载PDF
从恩施现代傩戏《整酒》的创新看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19
作者 曾楠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7期58-58,共1页
湖北省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位于云贵高原之东的余脉地带,恩施地区历史悠久,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恩施西北的大巴山、西边的巫山、西南的武陵山等山脉文化在恩施进行最后的交汇后渐次消失,长江、清江及鄂西西部的酉水等江... 湖北省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位于云贵高原之东的余脉地带,恩施地区历史悠久,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恩施西北的大巴山、西边的巫山、西南的武陵山等山脉文化在恩施进行最后的交汇后渐次消失,长江、清江及鄂西西部的酉水等江河文化在这儿混溶交汇,土家、苗、汉等多个民族的人文文化(含其中的佛、道、儒、巫)在这里繁衍发展,所以恩施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传统文化和多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沉积带。近几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重视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恩施市 酉水 民族文化遗产 恩施自治州 九大 恩施地区 混溶 傩愿戏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江淮“童子”与“童子戏”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行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3-106,共4页
扬剧、淮剧、通剧,都生长在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它的前身——“童子戏”、(也称香火戏),同其它地区的“端公戏”、“傩愿戏”、“师公戏”一样,在解放前与巫觋(童子)迷信活动有一定关系。 有关“童子”与“童子戏”的源流,虽然已有人注... 扬剧、淮剧、通剧,都生长在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它的前身——“童子戏”、(也称香火戏),同其它地区的“端公戏”、“傩愿戏”、“师公戏”一样,在解放前与巫觋(童子)迷信活动有一定关系。 有关“童子”与“童子戏”的源流,虽然已有人注意研究,但说法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子 香火 端公 长江 迷信活动 源流 师公 淮剧 扬剧 傩愿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