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干扰技术的催化式甲烷传感器设计
1
作者 张雪梅 梁光清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矿用甲烷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中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因其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因素,在低瓦斯矿井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矿井巷道电磁环境愈来愈复杂,催化式甲烷传感器检测数据抗干扰能力面临挑战。该文研究了煤... 矿用甲烷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中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因其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等因素,在低瓦斯矿井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矿井巷道电磁环境愈来愈复杂,催化式甲烷传感器检测数据抗干扰能力面临挑战。该文研究了煤矿用载体催化甲烷传感器的抗干扰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抗干扰技术的催化式甲烷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提供可靠的感知数据。采用抗干扰硬件设计、抗干扰软件处理方法,设计了基于抗干扰技术的矿用催化式甲烷传感器,增强了传感器的工作的可靠性,提升了传感器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式甲烷传感器 抗干扰技术 干扰抑制 干扰识别 智能化
下载PDF
山药催化式红外干燥特性及色泽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白竣文 肖瑞 +3 位作者 董晨 魏靖雯 马海乐 吴本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1-225,共5页
为了缩短山药干燥时间、减少色泽劣变,本文研究了山药在催化式红外干燥中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0.5、1.0、2.0、3.0 min)、切片厚度(0.5、0.8、1.0、1.5 cm)和红外辐射距离(30、36、42、48 cm)条件下干燥曲线和产品色泽。研究表明:切片厚... 为了缩短山药干燥时间、减少色泽劣变,本文研究了山药在催化式红外干燥中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0.5、1.0、2.0、3.0 min)、切片厚度(0.5、0.8、1.0、1.5 cm)和红外辐射距离(30、36、42、48 cm)条件下干燥曲线和产品色泽。研究表明: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切片厚度0.5 cm下干燥时间比切片厚度1.5 cm缩短约47.73%,辐射距离30 cm下干燥时间比辐射距离48 cm缩短约46.67%,减少切片厚度、缩短辐射距离能够有效提高干燥效率;烫漂时间(1.0、2.0、3.0 min)对山药干燥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山药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山药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4770×10-9~5.5043×10-9m2/s。不同条件下山药干燥后白度值(Whiteness index,WI)为56.19~78.78。通过对山药干燥时间和色泽的综合分析,优化的烫漂和干燥工艺为:热水烫漂1~2 min,切片厚度1.0 cm,辐射距离30 cm,干燥时间约160 min,WI值约为77.36。本研究为山药催化式红外干燥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催化式红外干燥 干燥特性 色泽
下载PDF
基于催化式红外杀青对芋头热风干燥的影响
3
作者 张东京 马晓敏 +2 位作者 吴本刚 王敏 韩方凯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6-80,95,共6页
以新鲜芋头为原料,研究催化式红外杀青对芋头品质的影响,对杀青后的芋头进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得到芋头干成品.考察芋头中多酚氧化酶含量、V_(C)、色泽和复水性等指标的变化,优化了催化式红外杀青联合热风干燥的芋头干加工工艺,选取红外... 以新鲜芋头为原料,研究催化式红外杀青对芋头品质的影响,对杀青后的芋头进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得到芋头干成品.考察芋头中多酚氧化酶含量、V_(C)、色泽和复水性等指标的变化,优化了催化式红外杀青联合热风干燥的芋头干加工工艺,选取红外杀青工艺条件为:芋头片厚度5 mm,上下两块板辐射距离32 cm,杀青时间3 min,热风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150 min.试验结果建立了红外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钝化动力学模型和干燥过程中水分干燥动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测芋头杀青干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催化式红外杀青 热风干燥
下载PDF
催化式红外辐照改善樱桃番茄去皮效果及品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保国 周天楚 +4 位作者 魏本喜 任晓锋 吴本刚 周存山 马海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9-305,共7页
为了探寻一种去皮效果好、产品品质破坏低和环境友好型的樱桃番茄去皮方法,该文采用催化式红外技术对樱桃番茄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催化式红外条件对樱桃番茄去皮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热水和碱液去皮)和超声波去皮方式进行对比... 为了探寻一种去皮效果好、产品品质破坏低和环境友好型的樱桃番茄去皮方法,该文采用催化式红外技术对樱桃番茄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催化式红外条件对樱桃番茄去皮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热水和碱液去皮)和超声波去皮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其去皮效果、番茄红素含量、果肉色泽和质构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式红外在照射距离30cm和照射时间3min的条件下,樱桃番茄的去皮效果最佳;与传统的去皮方式相比,催化式红外的去皮效果显著提升(P<0.05);并且经催化式红外去皮方法所得樱桃番茄的皮肉质量比仅为7.68%,显著降低了樱桃番茄的果肉损失(P<0.05)。此外,催化式红外去皮很好地保持了去皮后番茄果肉形状的完整度,是一种去皮效果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樱桃番茄去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照射 去皮 食品加工 樱桃番茄 催化式红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催化式红外辐射预处理对糙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姚豪杰 马海乐 +3 位作者 潘忠礼 吴本刚 洪晨 王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106,11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催化式红外辐射预处理对糙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先考察红外辐射时间、辐射距离和糙米初始水分含量对糙米品质的影响,得到最佳处理条件为:红外辐射时间6 min、处理距离35 cm,初始水分含量14.50%。随后在35℃、85%RH(相对湿度)... 本文研究了催化式红外辐射预处理对糙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先考察红外辐射时间、辐射距离和糙米初始水分含量对糙米品质的影响,得到最佳处理条件为:红外辐射时间6 min、处理距离35 cm,初始水分含量14.50%。随后在35℃、85%RH(相对湿度)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游离脂肪酸、虫害、霉菌等来比较不同环境的贮藏效果。结果显示,红外辐射气调包装组的糙米贮藏效果最好,游离脂肪酸仅增加15.45 mg KOH/100 g,霉菌总数保持在180 cfu/g左右,未有虫害发生。以上结果表明,红外辐射预处理能有效的减缓糙米游离脂肪酸的生成,降低水分含量,并抑制虫害和霉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催化式红外 游离脂肪酸 霉菌 虫害
下载PDF
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6
作者 庾晋 子荫 《汽车电器》 2001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汽车 排气系统 净化处理 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下载PDF
基于催化式红外的西红柿干法去皮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莹 曲文娟 +3 位作者 罗圣通 马海乐 潘忠礼 蒋群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3-200,共8页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且绿色环保的西红柿去皮方法。方法:利用催化式红外设备进行西红柿干法去皮,考察工艺参数对西红柿去皮性能和果肉品质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热水和碱液去皮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双板距离、红外加热温度和红外加热时间均对...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且绿色环保的西红柿去皮方法。方法:利用催化式红外设备进行西红柿干法去皮,考察工艺参数对西红柿去皮性能和果肉品质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热水和碱液去皮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双板距离、红外加热温度和红外加热时间均对西红柿去皮率和果肉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西红柿催化式红外干法去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催化红外温度450℃,双板距离25 cm,红外处理时间5 min,此时西红柿去皮率高达98%,且果肉硬度(7.60 g/mm 2)和番茄红素含量(30.39 mg/kg)最优,颜色鲜红。与传统热水和碱液去皮方式相比,红外去皮属于干法去皮,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去皮方法;红外去皮处理后西红柿果肉具有最高的硬度、番茄红素含量,颜色更红润,果肉完整性良好;红外去皮处理对果皮和果肉微观结构的影响最小,对果皮果肉连接层的微观结构有明显影响,促进了果皮与果肉的分离,表明红外去皮机制与其他几种去皮方式不同。结论:催化式红外去皮方式更适合西红柿的去皮加工,可以实现高效去皮、绿色环保且能保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加热去皮 催化式红外技术 热水去皮 碱液去皮 西红柿
下载PDF
催化式红外对黄曲霉孢子抑制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李敏 孔佳怡 +1 位作者 佟润齐 彭江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54-57,共4页
考察催化式红外对黄曲霉孢子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催化式红外不同距离和不同温度对黄曲霉孢子平板进行杀菌,并采用平板计数方法观察杀菌效果,筛选合适的距离和温度参数进行抑制动力学测定;结果:距离对催化式红外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能力... 考察催化式红外对黄曲霉孢子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催化式红外不同距离和不同温度对黄曲霉孢子平板进行杀菌,并采用平板计数方法观察杀菌效果,筛选合适的距离和温度参数进行抑制动力学测定;结果:距离对催化式红外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能力影响较弱,而温度影响较强,在9.5 cm和70 ℃条件下绘制得到抑制动力学曲线,为催化式红外杀菌研究提供数据;结论:催化式红外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有良好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式红外 黄曲霉孢子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通过蓄热来降低排放的新型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9
作者 李沐 《轻型汽车技术》 1998年第4期69-70,共2页
富有创新精神的新装置由 Benteler Auto—motive 和美国能源部共同开发研制,打算2001年投放市场。这是不大可能闹革命的地方。而正是在科罗拉多州蔚蓝、晴朗的天气下,一个科学家小组正投入对21世纪汽车污染控制的再创造之中。他们的想... 富有创新精神的新装置由 Benteler Auto—motive 和美国能源部共同开发研制,打算2001年投放市场。这是不大可能闹革命的地方。而正是在科罗拉多州蔚蓝、晴朗的天气下,一个科学家小组正投入对21世纪汽车污染控制的再创造之中。他们的想法是设计出当今最新技术的热水瓶。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回收实验所(NREL)下的研究小组相信,受蓄电池设计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排气 净化器 催化式 蓄热
下载PDF
载体催化式甲烷检测仪器调校问题探讨
10
作者 朱琰 谭侃 《江西煤炭科技》 2020年第1期144-145,共2页
以江西高瓦斯乡镇煤矿为例,通过分析载体催化式甲烷检测仪器调校存在的问题,为做好甲烷检测仪器的维护、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乡镇煤矿 载体催化式 甲烷传感器 调校
下载PDF
新型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在组机厂进行试验:QuadCat排气化器结合柴油机微粒过
11
《内燃机世界》 2000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柴油机 微粒过滤器 换热器
下载PDF
旋转薄膜式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7
12
作者 桑雪梅 赵清华 +1 位作者 王敏 全学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7-109,11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强化薄膜浆态反应器的新型反应器——旋转薄膜式光催化反应器(RFFS)。以苯酚为模拟有机污染物,以商品的Degussa P25为光催化剂,首先研究了RFFS反应器的性能,然后与常规的鼓泡式光催化反应器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强化薄膜浆态反应器的新型反应器——旋转薄膜式光催化反应器(RFFS)。以苯酚为模拟有机污染物,以商品的Degussa P25为光催化剂,首先研究了RFFS反应器的性能,然后与常规的鼓泡式光催化反应器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RFFS反应器形成的旋转浆态薄膜扩大了与空气和光源的接触面积,强化了光催化体系的传质,提高了体系中催化剂对光能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在较高光催化剂浓度的条件下运行。在苯酚初始浓度为30mg/L,催化剂投加量为3.0g/L,通气气速1.0L/min,浆料循环流量为3.3L/min,光距为10cm的条件下,与传统反应器相比,苯酚的催化反应速率提高了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薄膜催化反应器 催化 苯酚 TIO2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珮石 原田吉明 山畸健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270℃、8.82MPa条件下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试验处理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反应时间10~15min时,废水中TOC浓度可由17900mg/L降至100mg/L以下.针对这一多相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以TOC为目标污染... 在270℃、8.82MPa条件下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试验处理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反应时间10~15min时,废水中TOC浓度可由17900mg/L降至100mg/L以下.针对这一多相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以TOC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建立了涉及液、气、固三相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时间、反应器入口TOC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器净化TOC性能影响的试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模型 催化氧化 有机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一维、三维耦合分析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鲁青 贾菲 张一平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3,共4页
通过所建立的一维发动机进排气系统CFD模型和三维排气歧管CFD模型,得到了各工况下排气歧管压力损失等数据和排气歧管瞬态流场分布等数据。采用一维、三维耦合方法对某型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评价试验分别对原模型及... 通过所建立的一维发动机进排气系统CFD模型和三维排气歧管CFD模型,得到了各工况下排气歧管压力损失等数据和排气歧管瞬态流场分布等数据。采用一维、三维耦合方法对某型号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评价试验分别对原模型及优化后模型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的背压降低,压力波动范围变小,压力损失也比较小,改善了内部流场情况,提高了发动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管催化转化器 结构优化 耦合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车用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流速及压力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柏群 李明扬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分析了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气流分布状态,并与常规的底盘下催化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入口流量的增大,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流速增大、压力损失增大、径向分布均匀性降低;气流的径向分...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分析了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气流分布状态,并与常规的底盘下催化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入口流量的增大,歧管式催化器内部气流流速增大、压力损失增大、径向分布均匀性降低;气流的径向分布不同于常规催化器集中于轴线的轴对称形式,而是在载体前端面呈比较分散的状态,其中管板复合型歧管式催化器呈现多中心进气状态,均匀性较常规催化器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管催化 数值模拟 流速 压力 均匀性
下载PDF
波纹板式SCR催化剂性能检测及其失活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小然 王金秀 +2 位作者 陈进生 于艳科 陈衍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催化剂性能检测对火电厂烟气脱硝运行和管理有重要意义。选取了某电厂运行23 500 h的波纹板式催化剂(旧催化剂)和同品牌新催化剂,采用XRF,XRD,H2-TPR,DRIFT等手段进行微观性能表征并测试了其活性。结果表明:与新催化剂相比,旧催化剂中Fe... 催化剂性能检测对火电厂烟气脱硝运行和管理有重要意义。选取了某电厂运行23 500 h的波纹板式催化剂(旧催化剂)和同品牌新催化剂,采用XRF,XRD,H2-TPR,DRIFT等手段进行微观性能表征并测试了其活性。结果表明:与新催化剂相比,旧催化剂中Fe、K、Na和Mg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多,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下降了38.7%和14.3%,氧化还原性能和Bronsted酸性位数目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脱硝效率由原来的96.2%下降为91.3%,活性系数下降25.3%;烟气飞灰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毒害作用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指出:波纹板式催化剂易被飞灰堵塞,应保持催化剂吹灰装置良好运行,并利用机组停运机会对催化剂进行清灰,以提高脱硝效率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波纹板催化 性能检测 失活 表征
下载PDF
可逆式催化燃烧器的热波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鸿伟 杨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了减少大气中VOC排放,利用了一种周期性改变流向的催化燃烧反应器——可逆式催化燃烧器进行了模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各种热波波形曲线并对影响热波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凡是影响一个周期内反应器热... 为了减少大气中VOC排放,利用了一种周期性改变流向的催化燃烧反应器——可逆式催化燃烧器进行了模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各种热波波形曲线并对影响热波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凡是影响一个周期内反应器热平衡的操作参数都有可能显著地影响反应段的温度水平,为这一类反应器的科学设计、优化操作和模型化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 可逆催化燃烧 热波特性 自热燃烧
下载PDF
浅谈热催化燃烧式甲烷传感器检测瓦斯的适用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樊雪梅 《同煤科技》 2009年第3期19-20,22,共3页
介绍了甲烷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技术性能及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探讨了使用载体催化元件的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 矿井瓦斯 瓦斯检测 催化燃烧甲烷传感器
下载PDF
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微机化检测技术研究
19
作者 顾文照 顾月清 +1 位作者 易登录 向小曼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3-68,共6页
载体催化燃烧方式检测可燃气浓度的方法因其线性和稳定性较好,以爆炸下限百分体积浓度[L.E.
关键词 催化燃烧 气体分析 可燃气体 微机 检测
下载PDF
1.3L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臧杰 张德生 +2 位作者 林明 卜范滨 张守泉 《内燃机》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通过对1.3 L汽油机原排气装置的干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维模型与模拟计算对比,发现原有的4合1的排气歧管结构方式降低发动机进气效率,将原有排气歧管结构方式由4合1改进为4组2合1,通过新旧两种方案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台架实验验证... 通过对1.3 L汽油机原排气装置的干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维模型与模拟计算对比,发现原有的4合1的排气歧管结构方式降低发动机进气效率,将原有排气歧管结构方式由4合1改进为4组2合1,通过新旧两种方案的数值模拟计算和台架实验验证的对比,进行了转矩、功率、燃油消耗率的比较。结果表明,配有改进后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的发动机功率有了提高,且其燃油消耗率曲线相对较平坦,低油耗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排气歧管催化转化器 改进 提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