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组分加强秸秆裂解制氢的研究
1
作者 胡一铭 刘楠 +2 位作者 杨颖 李红晋 高竹青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生物质制氢作为一种绿色、清洁、零排放的技术,目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技术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有望逐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实验采用微波裂解技术从不同原料、微波功率、催化组分预处理秸秆等方面对产物进行研究,重... 生物质制氢作为一种绿色、清洁、零排放的技术,目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技术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有望逐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实验采用微波裂解技术从不同原料、微波功率、催化组分预处理秸秆等方面对产物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了对裂解气产率及氢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裂解气产率上看,在600 W条件下,KOH、Na_(2)CO_(3)的催化效果最明显,气体产物产率由不加催化剂预处理的49%分别增加到58.4%、56.2%,NaOH催化剂条件下的裂解气产率比无催化剂条件下略低。从气体组分含量看,三种催化组分均可提高H_(2)含量并抑制CH_(4)的生成。其中高粱秸秆经KOH预处理效果最好,氢气含量由28.67%提升到3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微波裂解 催化组分 产氢
下载PDF
CuPc/FeNC双组分催化剂协同催化硝酸盐转化为氨
2
作者 王毅 王硕 +6 位作者 付云凡 桑佳琪 臧一鹏 魏鹏飞 李合肥 汪国雄 包信和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其中,NO_(2)^(−)是NO_(3)^(−)活化转化和深度还原合成NH_(3)的重要中间体.酞菁铜(CuPc)能够高效地活化转化NO_(3)^(−)为NO_(2)^(−),但在低过电位时无法有效地将NO2−还原为NH3,难以获得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NH3)和分电流密度.而氮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C)则有较好的NO_(2)^(−)吸附活化特性.因此,利用双组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NO_(3)^(−)RR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CuPc/FeNC串联催化剂,利用CuPc和FeNC对NO_(3)^(−)和NO_(2)^(−)的吸附活化能力的差异,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X射线衍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FeNC催化剂中Fe原子均匀分布于ZIF-8热解后的基底.通过将FeNC和CuPc负载于气体扩散电极,在流动电解池中完成NO_(3)^(−)RR.CuPc/FeNC催化剂在较低电势区间中能够实现接近100%的NH3法拉第效率,同时在−0.57 V vs.RHE时达到273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并且在整个电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NO_(2)^(–)聚集.与单组分催化剂CuPc和FeNC对比结果表明,在−0.53 V vs.RHE时,CuPc/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FE(NH_(3))/FE(NO_(2)^(−))比值,是CuPc催化剂的50倍;同时CuPc/FeNC催化剂上NH3分电流密度是FeNC催化剂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NO_(3)^(–)RR中的串联反应机制,其中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NO_(2)^(–)RR活性,并且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此外,CuPc/FeNC催化剂和FeNC催化剂在NO_(2)^(−)RR中表现出类似的NH3分电流密度,这表明在NO_(3)^(−)RR中,CuPc/FeNC催化剂性能的提高来源于FeNC位点能够进一步还原CuPc位点产生的NO_(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C比CuPc表现出更强的NO_(2)^(–)吸附活化能力,说明NO_(2)^(−)在FeNC上更容易进行加氢还原.NO_(3)^(−)RR反应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O_(3)还原到*NO2过程,CuPc相对于FeNC位点具有明显降低的反应自由能,说明CuPc有利于NO_(2)^(−)的生成;而FeNC位点在后续的^(*)NO_(2)还原合成^(*)NH_(3)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自由能,这与实验结果一致.一系列非原位和原位表征证明了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存在少量金属颗粒析出,与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NH_(3)分电流密度快速增加结果一致.综上,本工作中CuPc和FeNC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通过串联反应机制,在低过电位下有效增加了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为设计和合成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电化学还原为氨 协同催化转化 串联催化 组分催化 动态现场原位表征
下载PDF
构建多活性位点的单组分金属卤化物@吡啶/咪唑多孔有机框架用于CO_(2)的高效吸收与催化
3
作者 刘方旺 王建花 +5 位作者 于明月 张莉 张倩 孟建华 高庆平 江津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3-292,共10页
定向设计的多孔有机框架被认为是提高CO_(2)捕集与利用效率的优异纳米材料。本研究通过ZnCl_(2)催化的氰基离子热聚合反应以及合成后修饰法构建了一系列多活性位点的单组分金属卤化物@吡啶/咪唑多孔有机框架材料(M@PIPOFs),并详细探讨... 定向设计的多孔有机框架被认为是提高CO_(2)捕集与利用效率的优异纳米材料。本研究通过ZnCl_(2)催化的氰基离子热聚合反应以及合成后修饰法构建了一系列多活性位点的单组分金属卤化物@吡啶/咪唑多孔有机框架材料(M@PIPOFs),并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作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多层次孔隙结构的多相催化材料,M@PIPOFs同时含有丰富的氢键供体基团、Lewis酸/碱基团和亲核基团,在吸收CO_(2)以及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耦合制备环状碳酸酯方面表现出极好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材料对CO_(2)的吸附性能较强,在273 K、100 kPa CO_(2)压力下吸附量最高,为3093μmol/g。考察了M@PIPOFs结构和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分1.0ZnI_(2)@PIPOF-400-30材料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其能够在无溶剂、无助催化剂的条件下,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催化CO_(2)与含有不同终端基团的环氧化物耦合,并以88%~98%的收率生成相对应的环状碳酸酯。此外,该M@PIPOFs催化剂回收简单,具有持久的高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最后,基于对M@PIPOFs材料的表征和催化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多活性位点单组分催化机理。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后续高效多相催化体系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组分多相催化 耦合反应 环状碳酸酯 多孔有机框架
下载PDF
含茂金属的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慧 董金勇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18,共6页
评述了含茂金属的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大多数含茂金属的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用于制备宽分子量分布聚烯烃,尤其是宽分布聚乙烯,少数用于制备支化或嵌段聚合物。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已经成为分子剪裁与材料设... 评述了含茂金属的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大多数含茂金属的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用于制备宽分子量分布聚烯烃,尤其是宽分布聚乙烯,少数用于制备支化或嵌段聚合物。双组分或多组分催化体系已经成为分子剪裁与材料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 催化组分 催化组分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负载双组分催化剂用于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2
5
作者 江琦 高智勤 李向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数17.6%为佳,KCl最佳负载量随载体的不同而不同,KCl-K2CO3/Y2O3催化剂中KCl的最佳负载量为17.6%,其他三种催化剂中KCl最佳负载量则为22.2%。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的影响,KCl-K2CO3/Nd2O3催化活性最高;KCl-K2CO3/Y2O3在焙烧温度超过800℃时,其催化活性仍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焙烧使部分K+或者Cl-进入到Y2O3的晶格,生成KYO2或Y3O4Cl,以及YOx的结构,这些物种充当活性位使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稀土氧化物 组分催化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下载PDF
Re组分及ZrO2载体制备方法对Ru-Re/ZrO2催化丙三醇氢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兰 贺德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分别采用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和不同气氛下焙烧的方式制备了ZrO2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Ru及Ru-Re组分制备了Ru/ZrO2和Ru-Re/ZrO2催化剂.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晶... 分别采用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和不同气氛下焙烧的方式制备了ZrO2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Ru及Ru-Re组分制备了Ru/ZrO2和Ru-Re/ZrO2催化剂.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晶体结构、形貌及还原特性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e组分及ZrO2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在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ZrO2载体对负载型Ru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沉淀法在空气中焙烧制得ZrO2负载活性组分后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对较低(转化率18.7%),而以沉淀法在氮气中焙烧以及水热合成法制备的ZrO2负载活性组分后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对较高(转化率25.8%).Re组分的引入对Ru/ZrO2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组分催化 丙三醇 氢解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双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书明 江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0-33,共4页
在双组分催化剂的作用下 ,由CO2 、甲醇和环氧烷烃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2h ,温度 1 60℃ ,加入无机碱 7.5g和Lewis酸 5 .0g ,在此条件下DMC的收率达 1 1 .75 %。
关键词 组分催化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环氧烷烃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烯烃聚合单组分稀土催化剂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太奇 王立成 胡友良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51,共5页
概述了烯烃聚合单组分稀土催化剂在烯烃均聚、烯烃与烯烃、苯乙烯共聚及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组分稀土催化 烯烃 聚合 聚烯烃
下载PDF
单组分稀土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滕洪祥 应来强 +1 位作者 巴晓薇 金鹰泰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1-42,共12页
以 77篇代表性文献综述了单组分稀土聚合催化剂的最新进展 ,重点介绍这一催化剂的主要特征 ,并指出了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催化 组分稀土聚合催化
下载PDF
双组分助催化剂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莹 童敏明 邓玉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r助催化剂的催化元件,其反应活性明显增强,在体积分数为1%的CH4下其工作温度比普通催化元件降低约40℃,反应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将此瓦斯催化元件接入测试模块进行误差测试,试验证明,体积分数为1%~5%的CH4下其最大测量误差约为3%,远小于国家标准,完全符合瓦斯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ZR 组分催化 瓦斯传感器 催化元件
下载PDF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幼菱 王立 +1 位作者 封麟先 沈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4-769,共6页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体系 ,催化乙烯聚合 .结果表明 ,两类催化剂组成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能得到支化的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聚合温度和改变两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和分子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可以利用改变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例和聚合温度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茂金属催化 乙烯 聚合 支化宽分子量分布 聚乙烯
下载PDF
己二酸合成中高岭土对催化活性组分的载体作用
12
作者 田玉平 李继红 +2 位作者 刘珊珊 周慧 陈丹云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636-640,共5页
以高岭土为载体、钨粉为催化剂前驱物,过氧钨酸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经催化H2O2-环己酮的反应合成了己二酸.利用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组分在高岭土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在反应完成后分离出负载过氧钨酸的高岭土并重复循环使用,考察了反应条件对... 以高岭土为载体、钨粉为催化剂前驱物,过氧钨酸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经催化H2O2-环己酮的反应合成了己二酸.利用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组分在高岭土表面的选择性吸附,在反应完成后分离出负载过氧钨酸的高岭土并重复循环使用,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己二酸收率的影响,并测定了过氧钨酸-高岭土的重复使用性能.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高岭土及循环使用的过氧钨酸-高岭土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载体高岭土能够在反应过程中有效负载过氧钨酸,并且过氧钨酸-高岭土第4次循环利用后其产物的收率基本不随重复利用次数增加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载体 催化活性组分 己二酸 合成
下载PDF
多组分Mo-Bi-Fe-O催化剂上丙烯氨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炜 《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3期55-60,共6页
综述了多组分Mo_Bi_Fe_O催化剂上丙烯氨氧化研究进展 ,包括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晶格氧迁移。
关键词 组分Mo-Bi-Fe-O催化 选择性氧化 氨氧化 丙烯 丙烯腈 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Ⅲ.Pt-Bi/P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作者 梅平 张曼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Pt-Bi/P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组分催化 载体效应 负载型
下载PDF
单组分酚膦中性镍催化乙烯均聚与共聚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红亮 李彦国 李悦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1-1388,共8页
以酚膦化合物为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了一系列单组分中性镍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表明,酚膦配体结构显著影响中性镍的催化性能,酚氧邻位无取代基的(2-PPh2-C6H4O)Ni(Me)(Py)(3a)活性较低,向酚氧邻位引入叔丁基或苯基等位阻基团可大幅度提... 以酚膦化合物为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了一系列单组分中性镍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表明,酚膦配体结构显著影响中性镍的催化性能,酚氧邻位无取代基的(2-PPh2-C6H4O)Ni(Me)(Py)(3a)活性较低,向酚氧邻位引入叔丁基或苯基等位阻基团可大幅度提高(2-PPh2-C6H3(R)O)Ni(Me)(Py)(3b~3d)的催化效率,最高催化活性可达4.46×106g PE/(mol(Ni)·h)。同时,聚乙烯的分子量也可以通过取代基效应进行适度调控,使用酚氧邻位带有苯基或蒽基的催化剂(3c~3d)可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用供电子叔丁基替代二苯膦的一个苯环可提高催化活性中心镍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辅助配体吡啶更容易离去,从而可在较低温度下引发乙烯聚合反应。此外,这类酚膦中性镍催化剂对极性基团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催化乙烯与极性5-降冰片烯-2-乙酸酯的共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镍催化 乙烯聚合 极性基团耐受性 组分催化
下载PDF
双组分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沈佳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z1期67-71,共5页
以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双元素钕和锌掺杂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考察了它对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比较了三种制备方法对光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不同焙烧温度、不同光照、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 以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双元素钕和锌掺杂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考察了它对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比较了三种制备方法对光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不同焙烧温度、不同光照、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杂 催化降解 组分
下载PDF
Cu-Zn二元组分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
17
作者 何简 刘定华 刘晓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8,共5页
针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开发具有较高活性的Cu-Zn二元组分催化剂体系.采用正交设计和中心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并使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3~373 K、反应压力2.8 ... 针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开发具有较高活性的Cu-Zn二元组分催化剂体系.采用正交设计和中心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并使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63~373 K、反应压力2.8 MPa、催化剂质量浓度(以甲醇的体积计)0.20~0.30 g/mL和反应时间4~6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可达53.51%,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可达9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组分催化 碳酸二甲酯 甲醇 氧化羰基化 正交设计 响应曲面
下载PDF
多组分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制
18
作者 刘丽芝 赵文涛 +1 位作者 蒲延芳 闻学兵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2期30-32,共3页
开发了负载第二组分K和第三组分为稀土金属的多组分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0.3MPa,原料n(C_2H_4)∶n(HCl)∶n(O_2)=1.04∶2∶0.57。在添加第二组分K的最佳质量分数0.6%~0.9%和添加第三组分Ce或L... 开发了负载第二组分K和第三组分为稀土金属的多组分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0.3MPa,原料n(C_2H_4)∶n(HCl)∶n(O_2)=1.04∶2∶0.57。在添加第二组分K的最佳质量分数0.6%~0.9%和添加第三组分Ce或La的最佳质量分数0.4%~0.6%的条件下,HCl转化率大于99.5%,二氯乙烷选择性大于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乙烯氧氯化 氯乙烯 组分催化
下载PDF
乙炔氢氯化多组分复合磁性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的制备与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雨阳 熊奇 吴广文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3期23-24,27,共3页
以铜为主要活性组分制备锡铜铋铈四组分复合无汞催化剂,并加入少量铁增加催化剂的磁性,评价其催化性能。以等体积浸渍法,在V(HCl)∶V(C2H2)=1.05∶1,反应温度为140℃,空速90 h-1的条件下进行评价。最后制备的SnCl4-CuCl2-BiCl3-CeCl3-Fe... 以铜为主要活性组分制备锡铜铋铈四组分复合无汞催化剂,并加入少量铁增加催化剂的磁性,评价其催化性能。以等体积浸渍法,在V(HCl)∶V(C2H2)=1.05∶1,反应温度为140℃,空速90 h-1的条件下进行评价。最后制备的SnCl4-CuCl2-BiCl3-CeCl3-FeCl3/C磁性催化剂以2wt%Sn,10wt%Cu,1.5wt%Bi,1.5wt%Ce,0.15 gFeCl3最优的筛选组分,其转化率达到95.2%,选择性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无汞催化 磁性 等体积浸渍法
下载PDF
Mo-Bi-Fe多组分丙烯腈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粮华 陈欣 +2 位作者 汪国军 谢在库 陈庆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19-1622,共4页
简要介绍了MB-98型Mo-Bi-Fe多组分丙烯腈催化剂的研制和工业应用.
关键词 组分Mo-Bi-Fe催化 选择性氧化 氨氧化 丙烯 丙烯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