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禅宗僧俗伦理研究
1
作者
无
《普陀学刊》
2017年第2期281-316,共36页
本文从制度、修证两个角度进行禅宗僧俗伦理探讨,认为禅宗僧俗伦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僧尊俗卑、僧俗平等。一、清规制度与传法制度中所呈现出的是僧尊俗卑的伦理模式,禅宗在制度层面通过僧俗身份的差异对僧俗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僧人为主,...
本文从制度、修证两个角度进行禅宗僧俗伦理探讨,认为禅宗僧俗伦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僧尊俗卑、僧俗平等。一、清规制度与传法制度中所呈现出的是僧尊俗卑的伦理模式,禅宗在制度层面通过僧俗身份的差异对僧俗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僧人为主,俗人为辅;僧人肩负着住持三宝的重担,俗人则担当护持三宝的责任。二、禅宗就修证层面而言,僧俗的修证工夫与境界是平等的,不存在由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尊卑不同。这种僧俗平等的伦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傅大士、庞蕴等在家大居士与僧人的交往中,他们对禅僧拥有教导、督促、勘验的权利。傅大士教团在僧俗平等的伦理之上,甚至出现了尊俗抑僧的吊诡倾向。修证层面僧俗平等的理论依据是禅宗“即心即佛”的心性论、道在平常的修道论与修有所证的境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僧俗伦理
清规
传法
尊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摩诘经》僧俗伦理与隋唐“沙门致敬王者”的论争
被引量:
1
2
作者
圣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6,共6页
"沙门致敬王者"的争论是王权与佛法的矛盾表征,更是佛教僧俗伦理的表现。在隋末唐初,"沙门致敬王者"争端再现,主张沙门拜俗者援引《维摩诘经》作为论据。本文探讨"沙门致敬王者"论议中《维摩诘经》的援...
"沙门致敬王者"的争论是王权与佛法的矛盾表征,更是佛教僧俗伦理的表现。在隋末唐初,"沙门致敬王者"争端再现,主张沙门拜俗者援引《维摩诘经》作为论据。本文探讨"沙门致敬王者"论议中《维摩诘经》的援引情况,考察佛教界对《维摩诘经》中僧人礼拜居士的解释,指出隋唐佛教界所强调的"表法非律制"、"个人体道非大众教化",与《维摩诘经》注疏所解释的"感恩致敬""致敬亡相"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佛教界对"拜俗"的统一理解。同时,因为现实的论争,导致窥基以"无知忘相"极端式的解释来否定"拜俗"在制度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俗伦理
拜俗
维摩诘经
彦琮
净影慧远
智顗
窥基
原文传递
题名
禅宗僧俗伦理研究
1
作者
无
机构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出处
《普陀学刊》
2017年第2期281-316,共36页
文摘
本文从制度、修证两个角度进行禅宗僧俗伦理探讨,认为禅宗僧俗伦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僧尊俗卑、僧俗平等。一、清规制度与传法制度中所呈现出的是僧尊俗卑的伦理模式,禅宗在制度层面通过僧俗身份的差异对僧俗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僧人为主,俗人为辅;僧人肩负着住持三宝的重担,俗人则担当护持三宝的责任。二、禅宗就修证层面而言,僧俗的修证工夫与境界是平等的,不存在由身份不同而导致的尊卑不同。这种僧俗平等的伦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傅大士、庞蕴等在家大居士与僧人的交往中,他们对禅僧拥有教导、督促、勘验的权利。傅大士教团在僧俗平等的伦理之上,甚至出现了尊俗抑僧的吊诡倾向。修证层面僧俗平等的理论依据是禅宗“即心即佛”的心性论、道在平常的修道论与修有所证的境界论。
关键词
禅宗
僧俗伦理
清规
传法
尊卑
分类号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B82-05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摩诘经》僧俗伦理与隋唐“沙门致敬王者”的论争
被引量:
1
2
作者
圣凯
机构
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论学派研究"(14BZJ014)阶段性成果
文摘
"沙门致敬王者"的争论是王权与佛法的矛盾表征,更是佛教僧俗伦理的表现。在隋末唐初,"沙门致敬王者"争端再现,主张沙门拜俗者援引《维摩诘经》作为论据。本文探讨"沙门致敬王者"论议中《维摩诘经》的援引情况,考察佛教界对《维摩诘经》中僧人礼拜居士的解释,指出隋唐佛教界所强调的"表法非律制"、"个人体道非大众教化",与《维摩诘经》注疏所解释的"感恩致敬""致敬亡相"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佛教界对"拜俗"的统一理解。同时,因为现实的论争,导致窥基以"无知忘相"极端式的解释来否定"拜俗"在制度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
僧俗伦理
拜俗
维摩诘经
彦琮
净影慧远
智顗
窥基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禅宗僧俗伦理研究
无
《普陀学刊》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维摩诘经》僧俗伦理与隋唐“沙门致敬王者”的论争
圣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