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佛性与魔性:“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欢萍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僧尼作为"三言"、"二拍"中大量出现的形象类型历来较少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盲点。这些僧尼可分为两大类型:得道佛僧、淫邪魔僧。其中魔僧形象尤为丰满,呈现出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由此,本文进一步就时代社会思潮、...
僧尼作为"三言"、"二拍"中大量出现的形象类型历来较少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盲点。这些僧尼可分为两大类型:得道佛僧、淫邪魔僧。其中魔僧形象尤为丰满,呈现出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由此,本文进一步就时代社会思潮、宗教信仰、话本叙事以及作者思想等方面探悉这一审美取向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尼形象
佛性
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2
作者
田冬梅
张颖夫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期8-9,共2页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僧尼形象
佛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僧尼形象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牛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冯梦龙的"三言"是晚明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文本。其中的僧尼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与以往僧尼形象迥然有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类解析,探讨其在审美取向上形成"避美趋丑"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三言
僧尼形象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僧尼形象浅析
4
作者
于春波
《克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本文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僧尼形象分成市侩僧、侠僧、邪僧、儒僧四种类型,并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反佛教倾向。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僧尼形象
反佛教倾向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分析
5
作者
刘向群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僧尼形象
多层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冯梦龙对佛教的态度——从《喻世明言》说起
6
作者
叶永胜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6-20,共5页
该文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 ,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文 ,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 ,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文认为 ,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 :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 。
关键词
冯梦龙
佛教
《喻世明言》
僧尼形象
话本
禁欲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
被引量:
7
7
作者
柯凡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中晚明戏曲作品中 ,僧尼已成为利欲、性欲、情欲的化身 ,其宗教外衣蒙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他们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方式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确立人生价值观念 ,试图实现快意享受现世生活的人生理想。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出现同明代佛教状...
在中晚明戏曲作品中 ,僧尼已成为利欲、性欲、情欲的化身 ,其宗教外衣蒙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他们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方式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确立人生价值观念 ,试图实现快意享受现世生活的人生理想。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出现同明代佛教状况、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也折射出市民阶层全新的处世态度、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中晚期
戏曲作品
僧尼形象
世俗化
禁欲主义
宗教文化
审美情趣
利欲
性欲
情欲
原文传递
汪曾祺小说评价中的圣俗问题——以寺庙空间为切口的考察
8
作者
褚云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90,共9页
在汪曾祺小说评价史上,出现了大量围绕圣俗问题展开的研究,这与作家笔下出现的寺庙和僧尼形象密切相关。汪曾祺家学传承、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表明,佛教文化的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但作家与宗教思想、义理之间并无密切关联,寺庙...
在汪曾祺小说评价史上,出现了大量围绕圣俗问题展开的研究,这与作家笔下出现的寺庙和僧尼形象密切相关。汪曾祺家学传承、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表明,佛教文化的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但作家与宗教思想、义理之间并无密切关联,寺庙空间在其文本中更多承担的是表现世俗化生活的功能,其寺庙题材小说的出现以及和谐、圆融风格的形成也有着比佛学修养、禅宗体验更为复杂的背景。学界常见的那种用佛教观念解读汪曾祺小说的路数存在误读的嫌疑。解读汪曾祺的创作不应一厢情愿地将其带入批评者建构的"传统",而是要回到作家自身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佛教观念
家学传承
创作素材
僧尼形象
评价史
佛教文化
寺庙
原文传递
题名
佛性与魔性:“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欢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8-30,共3页
文摘
僧尼作为"三言"、"二拍"中大量出现的形象类型历来较少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盲点。这些僧尼可分为两大类型:得道佛僧、淫邪魔僧。其中魔僧形象尤为丰满,呈现出丑多美少的审美倾向。由此,本文进一步就时代社会思潮、宗教信仰、话本叙事以及作者思想等方面探悉这一审美取向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僧尼形象
佛性
魔性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2
作者
田冬梅
张颖夫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大理学院教育系
出处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期8-9,共2页
文摘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三言”
僧尼形象
佛教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僧尼形象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牛玥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文摘
冯梦龙的"三言"是晚明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文本。其中的僧尼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与以往僧尼形象迥然有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类解析,探讨其在审美取向上形成"避美趋丑"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三言
僧尼形象
审美
Keywords
"San Yan"
Buddhist monk and nun
aesthetic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僧尼形象浅析
4
作者
于春波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克山学区
出处
《克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文摘
本文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僧尼形象分成市侩僧、侠僧、邪僧、儒僧四种类型,并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揭示出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反佛教倾向。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僧尼形象
反佛教倾向
人文主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分析
5
作者
刘向群
机构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学生科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文摘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僧尼形象
多层意义
Keywords
"San Yah(三言)" and "Er Pai ( 二拍 ) " ( short titles of five Chinese books written by Ming Dynasty scholars)
image of monks and nuns
multiple significance
分类号
I106.7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冯梦龙对佛教的态度——从《喻世明言》说起
6
作者
叶永胜
机构
金陵职业大学
出处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6-20,共5页
文摘
该文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 ,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文 ,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 ,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文认为 ,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 :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 。
关键词
冯梦龙
佛教
《喻世明言》
僧尼形象
话本
禁欲主义
Keywords
colloquial story
draft of colloquial story
Buddhism
Neo Confucinism
asceticism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
被引量:
7
7
作者
柯凡
机构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在中晚明戏曲作品中 ,僧尼已成为利欲、性欲、情欲的化身 ,其宗教外衣蒙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他们追求世俗化的生活方式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确立人生价值观念 ,试图实现快意享受现世生活的人生理想。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出现同明代佛教状况、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也折射出市民阶层全新的处世态度、审美情趣。
关键词
明朝中晚期
戏曲作品
僧尼形象
世俗化
禁欲主义
宗教文化
审美情趣
利欲
性欲
情欲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汪曾祺小说评价中的圣俗问题——以寺庙空间为切口的考察
8
作者
褚云侠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9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批准号:16ZDA2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世界中经典化:中国当代作家海外传播研究”(批准号:19FZWB030)成果。
文摘
在汪曾祺小说评价史上,出现了大量围绕圣俗问题展开的研究,这与作家笔下出现的寺庙和僧尼形象密切相关。汪曾祺家学传承、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表明,佛教文化的确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但作家与宗教思想、义理之间并无密切关联,寺庙空间在其文本中更多承担的是表现世俗化生活的功能,其寺庙题材小说的出现以及和谐、圆融风格的形成也有着比佛学修养、禅宗体验更为复杂的背景。学界常见的那种用佛教观念解读汪曾祺小说的路数存在误读的嫌疑。解读汪曾祺的创作不应一厢情愿地将其带入批评者建构的"传统",而是要回到作家自身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佛教观念
家学传承
创作素材
僧尼形象
评价史
佛教文化
寺庙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佛性与魔性:“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探析
刘欢萍
《枣庄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田冬梅
张颖夫
《文教资料》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言”僧尼形象的审美分析
牛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僧尼形象浅析
于春波
《克山师专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分析
刘向群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冯梦龙对佛教的态度——从《喻世明言》说起
叶永胜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
柯凡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4
7
原文传递
8
汪曾祺小说评价中的圣俗问题——以寺庙空间为切口的考察
褚云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