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名山僧建多
1
作者 谢重光 《佛教文化》 1992年第4期29-31,共3页
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建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 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建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不抱成见、不存偏见,可谓仗义执言!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不实之词是古已有之,这类论调尚不止此一句。由来已久却并不一定就正确,谢重光先生的论析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因此,举凡在三教相争之中、在儒教高压之下形成的对佛教的一些扭曲的看法,都有必要一一澄清。澄清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好传统,哪些精神要弘扬光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读了谢先生的文章,会感到“满目青山照眼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建 谢重 三教 学者身份 峨眉山佛教 解脱坡 历史研究所 弘扬佛法 不肯去观音院
下载PDF
浅论苏州虎丘塔瑞光塔出土文物的佛教艺术
2
作者 吴琴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2年第S1期105-110,共6页
本文论述了苏州虎丘塔,瑞光塔出土文物的内容,形式及地域特色,并分析了它的佛教艺术价值.
关键词 佛教艺术 瑞光塔 虎丘塔 宝幢 西方极乐世界 印度佛教 往生净土 净土宗 中国佛教 僧建
下载PDF
佛教与文学结缘的媒介——峨眉山佛教文化现象管窥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火任 《乐山师专学报》 1993年第4期45-50,共6页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宗教之于峨眉山,经历了先道后佛、佛道并存到道衰佛盛的演变发展过程,迄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的历史。因此,峨眉山佛教文化现象,其内蕴是相当丰富复杂的,要想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全貌及其深蕴的内质,并非一件...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宗教之于峨眉山,经历了先道后佛、佛道并存到道衰佛盛的演变发展过程,迄今已有一千八九百年的历史。因此,峨眉山佛教文化现象,其内蕴是相当丰富复杂的,要想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全貌及其深蕴的内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赖于专家学者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剖析,才有可能将它全方位性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此,我只选取峨眉山佛教文化现象中佛教与文学结缘这一具体的角度和侧面,进行一点初步的研讨,仅陈一管之见,就教于方家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佛教 四大名山 佛道 演变发展过程 全方位性 峨眉山志 华严 僧建 非非想 万年寺
下载PDF
《新编金山志》评介
4
作者 白化文 《佛教文化》 1994年第4期35-35,共1页
古人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盖以佛寺多居山林名胜处之故。当代已有许多人提出异议,认为应改一字为“天下名山僧建多”。我国僧人向来崇奉“人间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凡创立寺院,经常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客观方面说,... 古人有云:“天下名山僧占多”,盖以佛寺多居山林名胜处之故。当代已有许多人提出异议,认为应改一字为“天下名山僧建多”。我国僧人向来崇奉“人间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凡创立寺院,经常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客观方面说,在开发和保护山林、旅游资源,服务于社会、人民,与海内外七众密切联系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即从驰名海内外的金山寺来说,到如今,究竟是山以寺著还是寺以山名,已经很难划分清楚。山寺合观,始称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僧建 旅游资源 七众 修志 兼山 瓷青纸 前志 三五十 慈舟
下载PDF
无声的展览
5
作者 李家振 《佛教文化》 1994年第6期8-10,共3页
《无声的展览》这篇文章是想说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合作举办的“佛教文化艺术展”的事。 展览会没有声音本来很平常,为什么要突出“无声”二字呢?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艺术 二字 南传佛教 僧建 信仰佛教 佛教影响 明心见性 佛事活动 汉传佛教
下载PDF
“第一祖庭”今何在?——磬山崇恩禅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
作者 陈文银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0-40,共1页
磬山崇恩禅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市,距宜兴城东南六十华里的湖汊镇岗下村境内,属太湖阳羡风景区。据《宜兴县志》旧志记载:“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岭,见四周山峰叠嶂,形似莲花,其中一坡地,状似象背,山青水... 磬山崇恩禅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市,距宜兴城东南六十华里的湖汊镇岗下村境内,属太湖阳羡风景区。据《宜兴县志》旧志记载:“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岭,见四周山峰叠嶂,形似莲花,其中一坡地,状似象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僧惊叹不已,遂掘基建寺,得一玉器,观其形似钵,击其声似磬,僧视之为宝,因命此山曰磬山,寺曰磬山禅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县志 阳羡 今何在 景色宜人 荆溪 祖庭 僧建 佛教协会 菩萨戒 此山
原文传递
编后语
7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7-47,共1页
业报是身、口、意的善恶业因所感招的苦乐果报,为佛教的重要基本观念。业报有善、不善、无记三种,善得善报,恶得恶报,无记则不报,这是必然的业报法则。唐仲容老居士《谈谈业报因果》一文,指出佛教因果论中的“业为因,果为报,因果相续,... 业报是身、口、意的善恶业因所感招的苦乐果报,为佛教的重要基本观念。业报有善、不善、无记三种,善得善报,恶得恶报,无记则不报,这是必然的业报法则。唐仲容老居士《谈谈业报因果》一文,指出佛教因果论中的“业为因,果为报,因果相续,无穷无止”的特点,对业报因果的基本理论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阐述。佛法,从来都称为佛法,近代才有称为佛学的。佛法流行于人间,必须作为有条理、有系统的说明,使他学术化;但佛法的本质,是理智的德行的宗教,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而达到究竟解脱,决非抽象的概念,也决非以说明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报 无记 编后语 法的本质 学术化 僧建 修持 梵刹 上海佛教居士林 优婆夷
原文传递
2005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8
《大艺术》 2005年第2期8-9,共2页
关键词 优秀作品选 雕塑系 僧建 军华 口区
原文传递
看天台上的流光百转
9
作者 三三 谢浩然 《明日风尚》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在思乐维这个位于香港铜锣湾闹市附近的新居,在与新居连着的一个小天台上,在这静谧的夜里,我跟她坐看这个璀璨之城的夜光流转——眼下是三百六十度没有阻隔的风光,而目光每移动一个角度,风景便会随着变迁,即使当中不少是香港常见的住宅... 在思乐维这个位于香港铜锣湾闹市附近的新居,在与新居连着的一个小天台上,在这静谧的夜里,我跟她坐看这个璀璨之城的夜光流转——眼下是三百六十度没有阻隔的风光,而目光每移动一个角度,风景便会随着变迁,即使当中不少是香港常见的住宅高楼,那高矮之间的迭宕,灯影的或明或昧,以至透过窗子窥见的人生百态,都教人看得目不暇给,而当目光移到最靠近楼梯的那一面小小的、残缺而老旧的红砖墙,以及它头上一片灰蓝的天空时,刚才被那城市流光带来的目炫瞬间被沉淀下来,我们的思绪亦回归到内心最温柔的那一角,静观,自在。思乐维,徜徉在这小天台,可会掀动你更多更多的诗绪,写下更多温柔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百态 铜锣湾 纸灯笼 就这样 冬夜 打乒乓球 告诉我 WARMING 荃湾 僧建
原文传递
镇远印象
10
作者 林文钦 《杉乡文学》 2011年第6期57-60,共4页
一河碧水泛着柔波向你微笑,两岸吊脚楼、马头墙上的红灯笼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多像儿时诱人的向往,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且将他乡作故乡。这就是镇远了,她脉脉地守候在黔东南这块风水宝地上,仿若待字闺中的清... 一河碧水泛着柔波向你微笑,两岸吊脚楼、马头墙上的红灯笼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多像儿时诱人的向往,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且将他乡作故乡。这就是镇远了,她脉脉地守候在黔东南这块风水宝地上,仿若待字闺中的清纯处子。认识镇远,是从一张青龙洞古建筑群的照片开始的,这不时出现在报纸、书刊、明信片上的"镇远经典",勾勒着无边的联想。这时,镇远是脑海里一个文化碰撞的漩涡。这里,有吕祖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洞 红灯笼 马头墙 筑群 吕祖 从一 令人 呼啸而过 文化碰撞 僧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