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朝吐鲁番僧纲司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胜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5-90,共6页
吐鲁番僧纲司是明朝治理吐鲁番地区的重要政治举措之一。本文对明朝吐鲁番僧纲司的置废、执掌、治所以及历任国师、都纲等进行了考证。通过其兴衰置废,反映出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的变迁以及明朝经营西域的政治演变。
关键词 吐鲁番 僧纲 都纲
下载PDF
明代对西北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 被引量:7
2
作者 权平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西北 僧纲
下载PDF
明代洮州卫僧纲司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武海龙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洮州卫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其地处河、湟、洮、岷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强化对这一带的控制,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内地卫所的政策,建立僧纲司就是其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政策,通过对洮州卫僧纲司的建立、传承、作用的研究,对明... 洮州卫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其地处河、湟、洮、岷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强化对这一带的控制,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内地卫所的政策,建立僧纲司就是其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政策,通过对洮州卫僧纲司的建立、传承、作用的研究,对明代西北的宗教政策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洮州卫 僧纲 宗教政策
原文传递
明洪武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及其相关史实考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6,共7页
明洪武朝对元代有关藏传佛教政策多有借鉴 ,实施“因俗以治” ,册封藏传佛教各派势力 ,从而达到“西陲宴然”的政治目的。洪武朝的藏传佛教政策对以后明永乐等朝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明朝 洪武年间 藏传佛教政策 帕竹政教领袖 史实 考述 册封 喃加巴藏卜 萨迦派 噶玛派 和林国师 止贡噶举 僧纲 僧人
下载PDF
论明朝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庆英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74,共18页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领人士的封授中,以永乐年间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为大宝法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藏传佛教 管理 法王封授 僧纲管理制度
下载PDF
明代安边化民政策与贵州佛教发展之特点
6
作者 张坦 邱瑞祥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4期1-6,共6页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贵州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明初,明王朝通过一系列武装征伐及政治安抚手段,控制了贵州大部分地区,将贵州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管理区划。与此紧密相联,贵州佛教作为其“安边化民”政策之工具,...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贵州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明初,明王朝通过一系列武装征伐及政治安抚手段,控制了贵州大部分地区,将贵州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管理区划。与此紧密相联,贵州佛教作为其“安边化民”政策之工具,在中央政权的干预和利用下,迅速在全省传播、繁衍。其时寺庙林立,僧尼活动于穷乡僻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王朝 明初 贵州文化 僧纲 中央政权 永乐实录 善世 明实录 郭子章 僧官制度
下载PDF
青海乐都瞿昙寺考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谢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20-33,共14页
一、瞿昙寺和乐都南山地区 二、瞿昙寺的创建和三罗喇嘛其人 三、明王朝对于瞿昙寺的扶植 四、政教合一与神权统治 五、瞿昙寺的经济体制 六、瞿昙寺地区汉藏文化交流之一瞥 七。
关键词 瞿昙寺 三罗喇嘛 明王朝 翟昙寺 明宣宗 乐都 明宣德 僧纲 明史稿 政教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