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治疗中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的效果
2
作者 高鸿翔 王存平 +1 位作者 韩思林 陆文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62-65,共4页
探究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治疗中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病例共36例,分为对照组(n=18;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与试验组(n=18;保留中... 探究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治疗中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病例共36例,分为对照组(n=18;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与试验组(n=18;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好(P<0.05)。结论 保留中柱的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僵硬性脊柱后凸 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 一次全脊椎楔形截骨术
下载PDF
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评估
3
作者 李唯 陈锴 +2 位作者 邵杰 石志才 白玉树 《骨科》 CAS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评估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病人,其中21例采用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421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导航组,22例采用传... 目的 评估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病人,其中21例采用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421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导航组,2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86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徒手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置钉数量以及顶椎区域置钉数量。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分级分析两组病人术后CT图像,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及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徒手组,导航组置入于顶椎区域的螺钉数量更多[(7.37±1.12)个vs.(6.45±0.96)个],手术时间更长[(376.19±56.26) min vs.(331.36±50.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总体置钉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但在顶椎区域,导航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6.1%vs.89.4%,χ^(2)=5.051,P=0.025)。此外,术中CT导航系统明显降低了椎弓根内侧穿孔率(χ^(2)=5.122,P=0.024)。结论 CT导航系统可有效提高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顶椎区域的置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术中CT导航 置钉准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5E康复护理在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宇 张英华 刘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分析5E康复护理对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骨科行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并对其中符合研究标准87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E... 分析5E康复护理对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骨科行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手术治疗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并对其中符合研究标准87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E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所产生不同影响。结果 两组间进行对比数据,指标:遵嘱行为、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再入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P<0.05。结论 5E康复护理应用于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围术期,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 康复护理 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围术期 康复效果
下载PDF
40例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矫形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蒋慧韬 韦广源 黄坚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79-82,共4页
研究Ilizarov矫形技术在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入本院2017.03-2022.03的40例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甲组(常规治疗)、乙组(常规治疗+Ilizarov技术矫形),各40例,观察组间疗效。... 研究Ilizarov矫形技术在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入本院2017.03-2022.03的40例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甲组(常规治疗)、乙组(常规治疗+Ilizarov技术矫形),各40例,观察组间疗效。结果 相比手术前,手术后患者步态更佳;生活质量、依从性、满意度更高;手术后肌张力更低(P<0.05)。结论 使用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脑卒中后遗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治疗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脑卒中后遗症 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步态 满意度 肌张力
下载PDF
5E康复护理在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宇 张英华 刘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对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60例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实施5E康复护理的30例为... 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对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60例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实施5E康复护理的30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周、2周、4周的恐动症水平、疼痛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分量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5E康复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术后患者恐动症水平,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护理 僵硬性马蹄内翻足 恐动症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后路松解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利 史亚民 +3 位作者 侯树勋 王华东 高天君 韦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松解组4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2例。后路松解组39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对两组患者松解术前、术后Cobb角及脊柱畸形改善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路松解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Cobb角由101°矫正至61°,特发性脊柱侧凸由96°矫正至53°;后路组先天性脊柱侧凸由106°矫正至78°,特发性脊柱侧凸由89°矫正至63°,脊柱畸形改善率前路松解优于后路松解(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松解的脊柱畸形改善率明显优于后路松解,前路松解更适合于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一期松解,不适合行前路松解的患者可选择后路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 后路松解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德霞 岳彦顺 +3 位作者 文娟 靳斐斐 薛娜 宋乔林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4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总结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行一期后路全脊柱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例特发性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脊柱弹性主动锻炼、唤醒试验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引流管及疼痛护理、各种并发... 目的总结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行一期后路全脊柱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例特发性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脊柱弹性主动锻炼、唤醒试验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体位管理、引流管及疼痛护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抓住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护理,是安全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性 脊柱侧凸 截骨 矫形 护理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0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647-5653,共7页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 200-6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 脊髓短缩技术 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数字化软件测量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骨标志性指标的可靠和准确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伟 李飞 +2 位作者 李璐兵 王雪 王成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6-891,共6页
背景: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是复杂的三维异常结构畸形,应用二维平片以及体格检查等难以对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进行精准评估。目的:探讨数字化软件测量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 背景: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是复杂的三维异常结构畸形,应用二维平片以及体格检查等难以对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进行精准评估。目的:探讨数字化软件测量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14例(20足)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应用mimics软件根据负重位CT图像重建出负重状态下所需骨骼3D模型,运用3-Matic拟合出所需骨骼的中轴线,使用选择性投射功能获取负重正位、侧位及跟骨轴位图像,进行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相关指标测量。利用3-Matic软件测量法与常规X射线测量法对14例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测量,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研究已通过新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1)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正位片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跟骨-骰骨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侧位片跟骨-距骨角、胫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第5跖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跟骨轴位片胫骨-跟骨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结果说明,应用3-Matic软件测量可以精准生成所需骨骼中轴线,进而实现相关指标的精确测量,测量时可以选择性投射相关骨骼及其中轴线,消除重影干扰,测量结果稳定可靠,观察时具有直观、清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僵硬性 3-Matic软件 数字化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03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春明 罗绍坚 +1 位作者 黎超伟 邓桂彬 《现代医院》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 利用头盆环缓慢牵引的作用,将难以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变成容易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矫形加内固定术。方法 以髂前上棘上2~4厘米为进针点,以髂后上棘稍偏内约0.5厘米为出针点,在骨盆上穿两根4毫米的骨圆... 目的 利用头盆环缓慢牵引的作用,将难以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变成容易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矫形加内固定术。方法 以髂前上棘上2~4厘米为进针点,以髂后上棘稍偏内约0.5厘米为出针点,在骨盆上穿两根4毫米的骨圆针连接盆环,用四根螺丝钉将头环固定在颅骨板外层,接上四条力柱作为支撑棍,平均每天撑高0.2~0.5厘米。结果 通过29~62天的缓慢牵引,10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除1例神经纤维瘤病牵引无明显效果外,其余102例均增高5~23厘米,平均每例增高11.35厘米,脊柱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头盆环持续、缓慢地撑开牵引,既可避免脊髓不可逆损伤,又能取得单纯内固定矫形所无法取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盆环牵引 治疗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矫形内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PSO截骨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立强 谢世明 +5 位作者 彭伍四 陈玉龙 徐剑峰 曹云 刘云杰 卿培东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改良PSO截骨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05-2012-04采用经后路顶椎区改良PSO截骨、凸侧部分肋骨头颈段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17例。测量患者术... 目的评价经后路改良PSO截骨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05-2012-04采用经后路顶椎区改良PSO截骨、凸侧部分肋骨头颈段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17例。测量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缘间的水平距离(SVA间距)以及身高指标来评价侧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50°,术后15°;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90°,术后18°;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术前平均4.2 cm,术后0.7 cm;SVA间距术前平均4.1 cm,术后1.5 c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后路改良PSO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成人特发性僵硬性脊柱侧弯,能有效矫正畸形和恢复脊柱冠、矢状面平衡,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 僵硬性 骨切开术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明 王晓平 +7 位作者 马华松 岳春生 陈志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赵宋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666-8671,共6页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并评估远期预后。方法:纳入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修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37例。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指数、脊柱骶骨角及矢状面垂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随访时间、后凸矫正角度、躯干偏移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6 min(212-47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089 m L(1 200-6 000 m L),手术共切除104个椎体,截骨平面在T4-L2。术后随访20-35个月,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41.6°(10°-90°),矫正率为65%;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12至23 mm),矫正率为73%。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术后患者各解剖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通过对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得出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关系以及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参数关系,获得截骨角度的技术参数,实现预手术设计,术中选择合适截骨平面,使修复结果更接近于人体脊柱、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截骨术 生物力学 解剖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全脊椎截骨 脊髓短缩技术
下载PDF
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矫正僵硬性脊柱角状后凸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11 位作者 谭荣 陈志明 陆明 袁伟 徐启明 任冬云 麻巍 李龙 伍佳剑 张敬 郑蕊 辛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92-4997,共6页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 背景:胸腰椎角状后凸手术的治疗难点在于矫正率低,矢状面重建难,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术后失平衡、假关节发生率高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目的:探讨改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端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联合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87例,男36例,女51例,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的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治疗后为15°-57°,平均27.9°,改善率为76%。躯干矢状位偏移的改善率为76%。术中失血量为800-3 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 300 mL;手术时间为5-7 h,平均手术时间5.9 h;治疗前2例患者伴有双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型C级,治疗后恢复至E级。治疗后随访9-57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可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治疗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程度是保证后凸畸形矫正、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僵硬性角状后凸 后路截骨 安全 有效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福江 陈志明 +4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袁伟 赵浩 沙鑫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103例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的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103例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的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凸的类型(本研究中主要有先天性和特发性)、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侧弯矫正率、是否行胸廓成形术、是否有椎管内畸形、融合的节段、椎弓根螺钉的数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出血量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平均出血量(2 311.1±1 123.1)mL(700~6 500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如下:t=-1 562.8+42.6A+629.0B+78.8C+9.9D,其中T指出血量(mL),A指年龄(岁),B指侧凸类型(特发性=0,先天性=1),C指椎弓根螺钉数量,D指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3,P<0.000 1。结论年龄、脊柱侧凸类型、椎弓根螺钉数量、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是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预测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为正相关,采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性脊柱侧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出血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成人僵硬性高弓足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子璇 孙亚宁 +5 位作者 武泽皓 李彦森 王晓猛 唐钰超 何天博 张奉琪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185-2188,共4页
目的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术治疗成人僵硬性高弓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三关节融合(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治疗10例成人僵硬性高弓足患者;患者行三关节融合术的同时联合跟腱Z行延长及跖筋膜松... 目的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术治疗成人僵硬性高弓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三关节融合(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治疗10例成人僵硬性高弓足患者;患者行三关节融合术的同时联合跟腱Z行延长及跖筋膜松解作为辅助术式改善足部功能,同时保证术后踝关节的功能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患者术前术后的主观满意度,末次随访时通过影像学分析对比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等。结果术后1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36个月,平均23.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且术后患者的外观、症状、步态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末次随访时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7例,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术后AOFA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Meary角、Pitch角及第一跖楔关节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成人僵硬性高弓足可以显著纠正关节畸形,解除足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三关节融合术主要应用后足僵硬型高弓足,因其限制了足部部分功能,故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关节融合术 僵硬性 高弓足
下载PDF
关于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海宁 冯帆 +4 位作者 李星野 林友禧 陈崇 李政 沈建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3期181-186,共6页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后路Ⅰ期矫形手术的8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柔韧性、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均在主弯凹侧采用长短双棒进行撑开矫形,在凸侧放置第3根棒加压矫形。结果:主弯Cobb角术前100°~131°,平均118.5°±12.0°,柔韧性0%~18.2%,平均11.6%±5.6%;术后40°~94°,平均60.1°±16.8°,较术前明显改善(t=9.3,P<0.001),矫正率26.5%~66.6%,平均49.1%±13.2%;末次随访46°~91°,平均62.6°±14.7°,较术前明显改善(t=13.2,P<0.001)。手术时间230~385 min,平均(302.5±45.5)min;出血量600~1300 ml,平均(962.5±272.2)ml;置入物密度43.3%~69.2%,平均55.5%±8.2%。术中脊髓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棒 凹侧双棒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建清 列平 +1 位作者 黄春明 罗绍坚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17-18,共2页
总结 10 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行头盆环牵引病人的护理重点 ,提出头盆环牵引中注意过牵症状的观察 ,加强牵引针的护理、预防感染和活动指导 。
关键词 头盆环牵引 脊枉侧凸 重度 僵硬性 护理
下载PDF
分期策略治疗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文奇 许同龙 +1 位作者 宋国勋 施忠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估分期治疗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分期策略治疗26例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2.8岁(35-66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皮跟腱延长术及环形支架矫正,... 目的评估分期治疗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分期策略治疗26例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2.8岁(35-66岁)。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皮跟腱延长术及环形支架矫正,待力线纠正后行二期距周关节融合术。结果2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12~48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12周(10~15周)。末期随访时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除2例患者出现伤口浅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未见融合失败、畸形愈合或复发、固定失效、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分期策略是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畸形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纠正力线,避免软组织并发症,降低二次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策略 僵硬性高弓马蹄内翻 手术治疗 外固定 关节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