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体儒用道——《荀子·解蔽》的“心学”启示
1
作者
杨威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9-85,共7页
荀子为儒派代表人物,这一点是学界所广泛认同的。然而,《荀子》一书所折显出的思想却极为博大,非拘囿儒家一门。《荀子》不仅关涉儒家经世治国之道,又参融他派思想,尤精擅道、心之学,终卓然行世,成为"外王"与"内圣"...
荀子为儒派代表人物,这一点是学界所广泛认同的。然而,《荀子》一书所折显出的思想却极为博大,非拘囿儒家一门。《荀子》不仅关涉儒家经世治国之道,又参融他派思想,尤精擅道、心之学,终卓然行世,成为"外王"与"内圣"贯合的典范。道家重"心",以证"心"为体,荀子亦重"心",却以其为"用",其意在"内圣","内圣"之旨又非止于"内",而是寻求契应于"外道",为"证"、"导"儒业提供内源指针。说到底,以最终实现"外王"为根本目的,故荀子"心学"仍以儒为体。《解蔽》是《荀子》一文中对"心学"证道最为精彩的一章,其"心学"之"主题思想"与"思维方式"均有匡正"儒学"之意,可谓"迥于儒"又"本于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解蔽》
体
儒
用
道
心
道
儒
内圣
外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2
作者
丁海玲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qu...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楚辞通释》
内丹丹法
儒体道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曹植游仙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关键词
曹植
游仙诗
儒体道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河文化精神结构与历史蜕变考察
被引量:
6
4
作者
胡焕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共16页
依芮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视角,文明时代3000多年的淮河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唐宋为大致分界,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历史阶段。前期自春秋战国至隋唐,约1600年历史,又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汉淮南国时期和魏晋三个时段。在前期历史阶段,淮河...
依芮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视角,文明时代3000多年的淮河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唐宋为大致分界,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历史阶段。前期自春秋战国至隋唐,约1600年历史,又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汉淮南国时期和魏晋三个时段。在前期历史阶段,淮河文化大传统以其多元思想成果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引领淮河文化走向辉煌。然而,两宋以后到近现代,淮河文化的“大传统”逐步衰落,民间文化“小传统”逐步成长壮大,最终一枝独秀。淮河文化“衰落”的过程是漫长的,蜕变的原因是复杂的。现阶段淮河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文化扶贫、文化产业、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文化
芮德菲尔德
大传统与小传统
文化模式
道
体
儒
用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
5
作者
马士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6,共9页
王弼通过“得意忘象”的方法展示出一个“内容真理”的领域。牟宗三认为,魏晋玄学对这一领域的形上思考属于主体境界心灵下的“内容体会”,而非对本体的抽象观想。在这一诠释脉络中,王弼《周易注》被认为只能揭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形...
王弼通过“得意忘象”的方法展示出一个“内容真理”的领域。牟宗三认为,魏晋玄学对这一领域的形上思考属于主体境界心灵下的“内容体会”,而非对本体的抽象观想。在这一诠释脉络中,王弼《周易注》被认为只能揭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形式义”,无法触及儒家心性义理的宗骨,并且其《易》注蕴涵的儒道会通模式,以儒道两家共享的“无”的境界作为会通基础,无法彰显儒道义理的本质差异。牟宗三在批判王弼易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一套“纵贯两态”的儒道会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儒道义理分别属于同一“纵贯”关系的两种不同讲法。然而,其儒家“纵贯纵讲”的基本界定不能成立,并且其儒家本位的立场使得这一会通模式沦为了主观性的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牟宗三
儒
道
会通
内容真理
道
体
儒
用
纵贯两态
原文传递
题名
体儒用道——《荀子·解蔽》的“心学”启示
1
作者
杨威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9-85,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51005)
文摘
荀子为儒派代表人物,这一点是学界所广泛认同的。然而,《荀子》一书所折显出的思想却极为博大,非拘囿儒家一门。《荀子》不仅关涉儒家经世治国之道,又参融他派思想,尤精擅道、心之学,终卓然行世,成为"外王"与"内圣"贯合的典范。道家重"心",以证"心"为体,荀子亦重"心",却以其为"用",其意在"内圣","内圣"之旨又非止于"内",而是寻求契应于"外道",为"证"、"导"儒业提供内源指针。说到底,以最终实现"外王"为根本目的,故荀子"心学"仍以儒为体。《解蔽》是《荀子》一文中对"心学"证道最为精彩的一章,其"心学"之"主题思想"与"思维方式"均有匡正"儒学"之意,可谓"迥于儒"又"本于儒"。
关键词
《荀子·解蔽》
体
儒
用
道
心
道
儒
内圣
外王
Keywords
Xunzi·Jiebi
originating from Conducianism and applying the moral
the mind
the moral
Confucianism
having saint's virtue
ruling by moral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2
作者
丁海玲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阴山学刊》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YCX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关键词
王夫之
《楚辞通释》
内丹丹法
儒体道用
Keywords
Wang Fuzhi
The explanation of Songs of Chu
Nei Dan law
Taoism explained the Confucian books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曹植游仙诗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月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文摘
曹植的"游仙诗"尽管是在写仙道、仙境,但实质上却内蕴着"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儒家情怀,是现实中的抱负在诗歌中的实现。
关键词
曹植
游仙诗
儒体道用
Keywords
CAO Zhi
poem of mystical excursion
Confucianism in formal and Taoism in n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河文化精神结构与历史蜕变考察
被引量:
6
4
作者
胡焕龙
机构
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共16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汉淮南国历史文化研究”(sk2017A0519)成果之一。
文摘
依芮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视角,文明时代3000多年的淮河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唐宋为大致分界,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历史阶段。前期自春秋战国至隋唐,约1600年历史,又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汉淮南国时期和魏晋三个时段。在前期历史阶段,淮河文化大传统以其多元思想成果与独特的人文精神,引领淮河文化走向辉煌。然而,两宋以后到近现代,淮河文化的“大传统”逐步衰落,民间文化“小传统”逐步成长壮大,最终一枝独秀。淮河文化“衰落”的过程是漫长的,蜕变的原因是复杂的。现阶段淮河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文化扶贫、文化产业、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
关键词
淮河文化
芮德菲尔德
大传统与小传统
文化模式
道
体
儒
用
生态文明建设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
5
作者
马士彪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6,共9页
基金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判教视域下牟宗三的三教观研究”(2020GN076)。
文摘
王弼通过“得意忘象”的方法展示出一个“内容真理”的领域。牟宗三认为,魏晋玄学对这一领域的形上思考属于主体境界心灵下的“内容体会”,而非对本体的抽象观想。在这一诠释脉络中,王弼《周易注》被认为只能揭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形式义”,无法触及儒家心性义理的宗骨,并且其《易》注蕴涵的儒道会通模式,以儒道两家共享的“无”的境界作为会通基础,无法彰显儒道义理的本质差异。牟宗三在批判王弼易学的过程中构建出一套“纵贯两态”的儒道会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儒道义理分别属于同一“纵贯”关系的两种不同讲法。然而,其儒家“纵贯纵讲”的基本界定不能成立,并且其儒家本位的立场使得这一会通模式沦为了主观性的会通。
关键词
王弼
牟宗三
儒
道
会通
内容真理
道
体
儒
用
纵贯两态
Keywords
Wang Bi
Mu Zongsan
fusion of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content truth
Daoism as conceptual body and Confucianism as function
two manifestations of vertical structure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体儒用道——《荀子·解蔽》的“心学”启示
杨威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王夫之“内丹法”释骚
丁海玲
《阴山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曹植游仙诗
李月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淮河文化精神结构与历史蜕变考察
胡焕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道会通的两种型态——牟宗三对王弼易学的批判反思及其理论困境
马士彪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