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佛儒交涉与晚明佛学的经世思潮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永革
《佛学研究》
2000年第0期55-66,共12页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倾向,表明其受到宋明儒学心性──伦理本体论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晚明丛林佛教经世取向,是晚明儒佛调和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佛
教
儒佛交涉
儒
佛
俱显
佛
教经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山之巅 深海之渊——论阳明良知说在儒佛交融史中的客观地位
2
作者
孙建安
邓子美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有关阳明学与禅学关系的研究,历来学者往往在"是禅"、"非禅"之间,非此即彼。本文则试图跳出此巢穴,从事功与学理两个层面,来分析阳明学与禅学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交融关系,认为阳明良知说既是陆王心学发展的最高峰,...
有关阳明学与禅学关系的研究,历来学者往往在"是禅"、"非禅"之间,非此即彼。本文则试图跳出此巢穴,从事功与学理两个层面,来分析阳明学与禅学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交融关系,认为阳明良知说既是陆王心学发展的最高峰,也是儒佛交融史上又一巅峰,并通过与禅宗这一中印文化交融的结晶及其深远影响作比较,凸显阳明良知说在此长期交融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良知学
禅学
儒佛交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徐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4,共9页
“大成圆教”是牟宗三早年形容儒家思想的术语,以其“大中至正”对佛老进行贬抑,但之后却不再使用。这种“消失的名词”反映了牟宗三理解“圆教”概念的范式转化。牟氏对圆教的掌握、吸收和消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由佛学中来,继...
“大成圆教”是牟宗三早年形容儒家思想的术语,以其“大中至正”对佛老进行贬抑,但之后却不再使用。这种“消失的名词”反映了牟宗三理解“圆教”概念的范式转化。牟氏对圆教的掌握、吸收和消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由佛学中来,继而融佛入儒,再跳出儒佛判分,将圆教纳入中国哲学的整体视域中。通过《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等著作,牟宗三从“玄智”“般若”凝练出“非分别说”,又从“性体”“佛性”凝练出“存有圆具”,以此两义赋予“圆教”全新的哲学架构,并最终在《中国哲学十九讲》《现象与物自身》和《圆善论》等晚期著作中将圆教模型视为一个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公共模型,用以对不同哲学流派的特色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圆教“各自纯净,各自丰富,各自限制”的“各美其美”。从圆教这一概念入手,可以对牟宗三晚期哲学的开放性乃至整个现当代新儒学的理论意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教
牟宗三
儒佛交涉
存有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佛儒交涉与晚明佛学的经世思潮
被引量:
3
1
作者
陈永革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中心
出处
《佛学研究》
2000年第0期55-66,共12页
文摘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倾向,表明其受到宋明儒学心性──伦理本体论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晚明丛林佛教经世取向,是晚明儒佛调和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
晚明
佛
教
儒佛交涉
儒
佛
俱显
佛
教经世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山之巅 深海之渊——论阳明良知说在儒佛交融史中的客观地位
2
作者
孙建安
邓子美
机构
上海大学历史系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文摘
有关阳明学与禅学关系的研究,历来学者往往在"是禅"、"非禅"之间,非此即彼。本文则试图跳出此巢穴,从事功与学理两个层面,来分析阳明学与禅学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交融关系,认为阳明良知说既是陆王心学发展的最高峰,也是儒佛交融史上又一巅峰,并通过与禅宗这一中印文化交融的结晶及其深远影响作比较,凸显阳明良知说在此长期交融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
阳明良知学
禅学
儒佛交涉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徐波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判教与圆教:牟宗三哲学中的天台佛学”(18FZX05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成圆教”是牟宗三早年形容儒家思想的术语,以其“大中至正”对佛老进行贬抑,但之后却不再使用。这种“消失的名词”反映了牟宗三理解“圆教”概念的范式转化。牟氏对圆教的掌握、吸收和消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由佛学中来,继而融佛入儒,再跳出儒佛判分,将圆教纳入中国哲学的整体视域中。通过《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等著作,牟宗三从“玄智”“般若”凝练出“非分别说”,又从“性体”“佛性”凝练出“存有圆具”,以此两义赋予“圆教”全新的哲学架构,并最终在《中国哲学十九讲》《现象与物自身》和《圆善论》等晚期著作中将圆教模型视为一个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公共模型,用以对不同哲学流派的特色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圆教“各自纯净,各自丰富,各自限制”的“各美其美”。从圆教这一概念入手,可以对牟宗三晚期哲学的开放性乃至整个现当代新儒学的理论意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圆教
牟宗三
儒佛交涉
存有论
Keywords
Perfect Teaching
Mou Zongsan
Confucian-Buddhist relationship
ontology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佛儒交涉与晚明佛学的经世思潮
陈永革
《佛学研究》
200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山之巅 深海之渊——论阳明良知说在儒佛交融史中的客观地位
孙建安
邓子美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徐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