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儒交涉与晚明佛学的经世思潮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永革 《佛学研究》 2000年第0期55-66,共12页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 佛教性体论或心体论与程朱儒学理体论之间的相互歧异,是晚明佛教丛林力图加以辨析的重要课题。阳明学的展开和流变、儒释混融形态的形成,使晚明佛教丛林把佛教出世解脱的般若智慧心性化、内在化,并体现出把佛教修证工夫德性化的佛学倾向,表明其受到宋明儒学心性──伦理本体论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晚明丛林佛教经世取向,是晚明儒佛调和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晚明佛教复兴的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交涉 儒佛俱显 教经世
下载PDF
明清佛教学者的儒佛之辨
2
作者 许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46-152,共7页
明清时期,一些佛教学者逐渐意识到只有把握住佛教作为一种宗教而区别于儒道发展的特殊学术价值,才能在理论层面对宋明儒家的排佛论展开有力又有效的回应。这既是作为佛教徒的护教情怀使然,更是明清三教关系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时代... 明清时期,一些佛教学者逐渐意识到只有把握住佛教作为一种宗教而区别于儒道发展的特殊学术价值,才能在理论层面对宋明儒家的排佛论展开有力又有效的回应。这既是作为佛教徒的护教情怀使然,更是明清三教关系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因此,尽管明清时期三教会通成为时代主流,但是不论是儒家还是佛教的有识之士都清楚地认识到,儒佛分际仍是不能模糊的。明清佛教学者对历史上的三教同源说和阳儒阴释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拒斥,他们主动参与儒佛之辨,表达儒佛俱显的现实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心性修行论 儒佛俱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