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与儒佛文化圈的形成
1
作者 王少宇 《丝绸之路》 2017年第22期31-34,共4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陆上通道和通往东亚、东南亚、西亚地区海上航线的总称,它拓宽了古代中国人的国际视野,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联系。儒佛文化圈是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以汉字为传播媒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陆上通道和通往东亚、东南亚、西亚地区海上航线的总称,它拓宽了古代中国人的国际视野,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联系。儒佛文化圈是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圈之一,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以汉字为传播媒介,以中国本土的儒学和古印度大乘佛教相结合的思想作为伦理基础和宗教信仰,其范围包括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在儒佛文化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儒佛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儒佛文化背景下的相貌观与古人的道德信仰
2
作者 郭迎春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文化 相貌 善恶 道德 信仰
下载PDF
柳宗元会通儒佛的交往模式及文化意义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翟鹏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167,共7页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儒佛文化 交往模式 文化主体 新变
下载PDF
中华儒道佛文化对国民人格涵养的审美观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飞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迥异诠释,盖乎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为此,现代国人理应弘扬爱国敬业的责任、忧患、使命意识且自觉抵制享乐、拜金、利己主义等生... 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迥异诠释,盖乎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为此,现代国人理应弘扬爱国敬业的责任、忧患、使命意识且自觉抵制享乐、拜金、利己主义等生命戕害而在日趋机变的演绎趋势中奉献自己的心力才智,从而建构出契合贯通着华夏传统文化精髓旨归的人格情韵。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诠释,儒家文化推崇"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道家文化崇尚以游入"逍遥无待"境界的"真人"为其理想人格形象;佛家文化信奉"众生度尽方成正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慈悲般的理想人格典范。为此,中华儒道释文化在国人的人格涵养苑囿的意蕴营造概不雷同,即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而各自富含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情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民人格涵养 审美观照
下载PDF
论“儒、道、佛”文化中超越生死伦理对去除临终患者死亡恐惧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学武 尤吾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9-531,共3页
我国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往往怀有巨大的死亡恐惧,而这种死亡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或者说主要与传统生死文化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由儒、道、佛文化构成,探求儒、道、佛文化中蕴含的超越死亡思想来指导临终关怀事... 我国临终患者在面对死亡时往往怀有巨大的死亡恐惧,而这种死亡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或者说主要与传统生死文化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由儒、道、佛文化构成,探求儒、道、佛文化中蕴含的超越死亡思想来指导临终关怀事业是去除临终患者死亡恐惧的明智举措。1伦理特性:儒、道、佛超越生死思想的主要特征1.1儒家儒家生死问题尤其是生死超越问题主要体现为伦理性。儒家学说是生命之学,从现实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文化 临终 死亡恐惧 生死智慧 超越死亡
下载PDF
康养旅游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研究——以儒、道、佛三家文化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葛幸幸 周金金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5期254-257,共4页
指出了康养旅游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颇为紧密,尤其涉及儒、道、佛三家文化。三家文化不仅在基础理念、内涵丰富、文化发展上充盈了康养旅游文化理念的表达,而且在圣地选址、生活方式等实践方面促进康养旅游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康养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 、道、文化 契合
下载PDF
图像学视域下清代湘西土家族文化的合流共生研究——以张家界玉皇洞石窟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斌 胡随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6-79,共4页
张家界玉皇洞石窟是南方石窟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彩绘石窟群。它是清朝时期湘西土家族文化与儒、佛、道文化互渗共生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文化合流"特征,对于研究湘西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 张家界玉皇洞石窟是南方石窟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彩绘石窟群。它是清朝时期湘西土家族文化与儒、佛、道文化互渗共生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文化合流"特征,对于研究湘西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图像学的视角,以"玉皇洞石窟"为例,探究儒、佛、道文化与湘西土家族文化合流的路径,进而发掘其文化共生的内涵,以期揭示湘西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文化 、道文化 文化合流 共生
下载PDF
论苏轼黄州词的文化生命 被引量:1
8
作者 梅大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5-8,38,共5页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作了近 10 0首词 ,占其词作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充分展示了由政治角色转换为文化角色的抒情主人公 ,在政治逆境中确立的难能可贵的生命文化价值 ,以及文化生命的延续并渐至佳境的路数。这主要是 :成熟地掺和儒佛道文...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作了近 10 0首词 ,占其词作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充分展示了由政治角色转换为文化角色的抒情主人公 ,在政治逆境中确立的难能可贵的生命文化价值 ,以及文化生命的延续并渐至佳境的路数。这主要是 :成熟地掺和儒佛道文化 ,正确认识人生 ,保持形而上的超越心态 ;成功地融入社会群体 ,与官吏、百姓建立真诚纯洁的美好情谊 ;热情地投身于大自然 ,柔和谐调主体与客体 ,从中体味人生之适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词 文化生命 政治逆境 文化
下载PDF
华夏茶文化信奉的审美体征
9
作者 张鹏飞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4-77,共4页
华夏子民始终信奉茶叶是天地大化的灵草妙药,且崇信茶乃是生于天、长于地、育于人并秉承天地万物之灵气与自然之美的生命尤物。加之儒家崇"善"、道家尚"真"、释家求"美",继而儒道佛三教的合流融通就最终... 华夏子民始终信奉茶叶是天地大化的灵草妙药,且崇信茶乃是生于天、长于地、育于人并秉承天地万物之灵气与自然之美的生命尤物。加之儒家崇"善"、道家尚"真"、释家求"美",继而儒道佛三教的合流融通就最终使得"真善美"演变为华夏民众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和合文化 文化 审美体征
下载PDF
浅析渠家大院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敏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渠家大院无处不在的"砖雕"艺术,体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含义深广。渠家大院的砖雕,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绝佳载体,是融传统民俗与儒、佛、道文化为一体的艺术杰作。渠家大院砖雕精湛的工艺手法,内容丰... 渠家大院无处不在的"砖雕"艺术,体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含义深广。渠家大院的砖雕,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绝佳载体,是融传统民俗与儒、佛、道文化为一体的艺术杰作。渠家大院砖雕精湛的工艺手法,内容丰富的题材,传统民俗与儒、佛、道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极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家大院 砖雕 民俗文化 文化
下载PDF
浅析儒、道、佛传统文化对德化瓷艺的影响
11
作者 王丽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德化陶瓷艺术,希望为德化陶瓷的创造、发展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化陶瓷 影响
原文传递
八卦端午及世界杯
12
《中国西部》 2010年第7期1-1,共1页
闲来与二三子饮茶,八卦世态百相。有说自打“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始,中国基本就没有文化了,十年“文革”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很多好的东西,我们没有发扬,反倒被邻居们发扬了,比如新加坡推崇的儒佛文化,再比如一个端午文化... 闲来与二三子饮茶,八卦世态百相。有说自打“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始,中国基本就没有文化了,十年“文革”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很多好的东西,我们没有发扬,反倒被邻居们发扬了,比如新加坡推崇的儒佛文化,再比如一个端午文化被韩国人发掘,便是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端午 八卦 世界杯 “文革” 儒佛文化 文化 新加坡
下载PDF
梁漱溟:淡泊、平和
13
作者 万辛 《祝您健康》 2006年第7期10-11,共2页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他博学多识,尤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佛文化的研究,因而又被外国学者称之为&qu...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他博学多识,尤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佛文化的研究,因而又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1988年5月17日,即在他逝世前一个月,他在病榻上接待台湾《远见》杂志记者时,仍强调一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二要"顺应时代潮流"。这两点似乎概括了他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民主人士 中国文化 宪法修改 儒佛文化 社会活动家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博学多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