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唐儒学重建下的《诗》学新说
1
作者 唐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施士匄为代表的中唐《诗》学新说,诞生于儒学重建的热潮中。此新说针对汉唐《诗》学阐释政教礼义的传统,提出《诗》说要合于情理及注重《诗》的文学性,这种理性思辨的阐释趋向与中唐儒、释合流的学术新思维密切相关,且影响着宋代《诗... 以施士匄为代表的中唐《诗》学新说,诞生于儒学重建的热潮中。此新说针对汉唐《诗》学阐释政教礼义的传统,提出《诗》说要合于情理及注重《诗》的文学性,这种理性思辨的阐释趋向与中唐儒、释合流的学术新思维密切相关,且影响着宋代《诗》学特征的形成。中唐的《诗》学新说是汉、宋《诗》学的重要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儒学重建 《诗》学新说 学术新思维
下载PDF
消解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徐复观的儒学创新论及其对当代儒学重建的启示
2
作者 郑治文 《中国文化论衡》 2020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与现代新儒家主流通过形上化学的方式转化儒学不同,徐复观“自家体贴出”了生活化的儒学创新之路。他强调儒学是立足于生活体验和工夫实践的生活的学问,儒学创新要本于自身“形而中学”的精神特质,向孔子“道”的思想性格回归,以避免趋... 与现代新儒家主流通过形上化学的方式转化儒学不同,徐复观“自家体贴出”了生活化的儒学创新之路。他强调儒学是立足于生活体验和工夫实践的生活的学问,儒学创新要本于自身“形而中学”的精神特质,向孔子“道”的思想性格回归,以避免趋附西方形而上学而没却儒家真精神的偏执。当代儒学重建要回应“儒家思想如何关联当代生活”的课题,正需要扭转熊、唐、牟等人形而上学化的儒学创新之路,把新儒学主潮下徐复观的“异端之见”转变为后新儒学时代的主流话语。也就是说,后新儒学或可“接着徐复观讲”,消解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建构价值理想与生活世界通为一体的“生活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儒学创新论 形而中学 儒学重建 生活儒学
下载PDF
朱熹文化生产活动与儒学的重建--基于媒介仪式理论的考察
3
作者 王乃考 谢清果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1,44,共7页
古登堡印刷活动的历史意义已被西方传播学者充分肯定和褒赞,而中国宋代朱熹通过出版活动构建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理学体系,却还没有被我国传播学者充分重视。研究者把朱熹出版活动的文化生产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用媒介仪式的理论视角进... 古登堡印刷活动的历史意义已被西方传播学者充分肯定和褒赞,而中国宋代朱熹通过出版活动构建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理学体系,却还没有被我国传播学者充分重视。研究者把朱熹出版活动的文化生产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用媒介仪式的理论视角进行历史意义阐释和传播实践分析,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朱熹文化生产活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组织与整合方式、从传统儒学到朱熹理学的创新性生产与消费方式、重建儒学自信及其价值体系的系统方法。结果发现,朱熹以出版活动为中心形成了一套理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文化系统工程,逐渐构筑起了适应当时及后世较长历史时期的儒学价值体系,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圈的深层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出版活动 文化生产 儒学重建 媒介仪式
下载PDF
理一分殊与儒学重建——兼与蒋国保先生商榷
4
作者 傅永聚 郑治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6,98,共9页
蒋国保先生通过对儒学三次复兴历史的分析与总结,说明当下儒学复兴宗教的、哲学的、生活的路向皆不足取,"世俗化"应是其所应遵循的路向。同样是基于儒学三次复兴历史的考察,我们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其一,鉴于儒学三次复兴游走... 蒋国保先生通过对儒学三次复兴历史的分析与总结,说明当下儒学复兴宗教的、哲学的、生活的路向皆不足取,"世俗化"应是其所应遵循的路向。同样是基于儒学三次复兴历史的考察,我们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其一,鉴于儒学三次复兴游走于世俗与神圣、现实与理想、形下与形上"两极"之偏执,我们提出儒学重建要回归孔子之"道",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其普遍规约(理一);其二,当代社会问题的纷繁复杂以及儒家传统本身的多层面、多维度决定了儒学的当代重建也应是多元多样的(分殊),否定多元开展径直以儒学走世俗化道路是一种危险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世俗化 理一分殊 儒学重建
原文传递
儒学现代重建的探索之路——郭齐勇教授的现当代儒学研究述评
5
作者 孙海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第2期20-29,共10页
儒学的现代重建是郭齐勇教授现当代儒学研究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学术思想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通过阐释熊十力的本体论论证了熊十力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奠基者地位,通过将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纳入五四以来整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 儒学的现代重建是郭齐勇教授现当代儒学研究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学术思想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通过阐释熊十力的本体论论证了熊十力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中的奠基者地位,通过将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纳入五四以来整个现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开辟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气象、新高度,并重估了该思潮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精神方向的地位。在应用层面的研究上,郭齐勇教授面向民间,通过开辟现代性论域,多方面增加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推进儒学在民间的灵根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齐勇 熊十力 现当代新儒学 民间儒学 儒学重建
下载PDF
颜炳罡:斯文在兹,以儒学重建乡村
6
作者 米一 《齐鲁周刊》 2020年第21期16-17,共2页
"在山东各地形成的乡村儒学,遥契孔孟原始儒学之精神,近承泰州学派人伦日用即道之传统,呼应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乡村建设之实验,重开宋明儒者讲学之风,让儒学为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文明服务。"——2013年以来,颜炳罡和尼山圣源... "在山东各地形成的乡村儒学,遥契孔孟原始儒学之精神,近承泰州学派人伦日用即道之传统,呼应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乡村建设之实验,重开宋明儒者讲学之风,让儒学为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文明服务。"——2013年以来,颜炳罡和尼山圣源书院的专家学者以儒学教化村民,引领了乡村儒学的山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泰州学派 原始儒学 儒学重建 人伦日用 乡村文明 乡村建设 梁漱溟
原文传递
现代语境中的儒学发展
7
作者 童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5-241,共7页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学所依赖的社会生活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儒学出现衰落。现代儒学的重建首先依赖于理论建设。新的理论阐发可以使传统儒学摆脱旧的话语背景,进入现代语境。既针对现代性所带来的具体问题给予创造性的理论回应...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学所依赖的社会生活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儒学出现衰落。现代儒学的重建首先依赖于理论建设。新的理论阐发可以使传统儒学摆脱旧的话语背景,进入现代语境。既针对现代性所带来的具体问题给予创造性的理论回应,又与当代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保持着内在的呼应。儒学需要以自身独特的立场与关怀揭示当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尚未揭示出来的核心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学重建 去语境化 再语境化
下载PDF
儒家历史哲学建构的新探索——评“生活儒学”的历史哲学
8
作者 徐国利 《当代儒学》 2017年第1期41-58,共18页
生活儒学是中国当代儒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它通过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对话,返回原始儒学的生活本源论,提出"生活即是存在"的命题,指出生活是一切的本源,生活显现为生活情感(仁爱),生活的显现生活样式即生活方式,人是由生活生... 生活儒学是中国当代儒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它通过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对话,返回原始儒学的生活本源论,提出"生活即是存在"的命题,指出生活是一切的本源,生活显现为生活情感(仁爱),生活的显现生活样式即生活方式,人是由生活生成的,因此只有在回归生活本源(情感本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重建当代儒学。生活儒学的上述思想内含诸多历史哲学观念,揭示了历史及历史哲学的本源所在。同时,生活儒学还深入阐述了历史的本质、历史的二重性、族类的历史、现代民族国家及其历史、历史与文化和传统的关系等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生活儒学"溯源立新"的模式不仅是中国当代儒学的新建构,也为当代儒学历史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新思路,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历史哲学 溯源立新 儒学重建
下载PDF
论“生活儒学”与“生活的儒学”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玉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01,共8页
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大陆以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为代表,台湾以龚鹏程的"生活的儒学"为代表。"... 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大陆以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为代表,台湾以龚鹏程的"生活的儒学"为代表。"生活的儒学"主张将既有的儒学运用到当代生活中去,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既有的传统儒学由形上学和形下学两个层级构成,其形下学的帝国伦理政治哲学是原教旨主义的,而其形上学的心性论人性论则是先验论的,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因此,"生活儒学"主张超越传统帝国儒学的"形上→形下"架构,揭示更为本源的"生活存在"观念,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从而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生活的儒学 儒学重建
下载PDF
“生活儒学”的历史哲学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国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生活儒学"是中国当代儒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它通过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对话,返回原始儒学的生活本源论,提出"生活即是存在"的命题,指出生活是一切的本源,生活显现为生活情感(仁爱),生活所显现生活样式即生... "生活儒学"是中国当代儒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它通过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对话,返回原始儒学的生活本源论,提出"生活即是存在"的命题,指出生活是一切的本源,生活显现为生活情感(仁爱),生活所显现生活样式即生活方式;人是由生活生成的,故只有在回归生活本源(情感本源)的基础上才能重建当代儒学。"生活儒学"包含诸多历史哲学观念,深入阐述了历史本质、历史二重性、族类的历史、现代民族国家及其历史、历史与文化及其与传统的关系等历史哲学问题。其"溯源立新"的模式不仅是中国当代儒学的新建构,也为当代儒学历史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历史哲学 溯源立新 儒学重建
下载PDF
“后新儒学“时代的生活儒学——兼与黄玉顺先生“生活儒学”的比较
11
作者 郑治文 《当代儒学》 2017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后牟宗三"(后新儒学)时代,儒学发展的出路在于反思新儒学疏离生活世界的理论困境,面向生活世界而思,重建儒学理论范式。后新儒学时代重建儒学可以宋儒理一分殊之睿识作为方法论指引,坚持回溯传统、面向当代两个定向。回溯传统(返... "后牟宗三"(后新儒学)时代,儒学发展的出路在于反思新儒学疏离生活世界的理论困境,面向生活世界而思,重建儒学理论范式。后新儒学时代重建儒学可以宋儒理一分殊之睿识作为方法论指引,坚持回溯传统、面向当代两个定向。回溯传统(返本),契合儒学传统"日用即道"的生命智慧(生活性本质);面向当代(开新),推进"后新儒学"时代儒学的生活化开展,如是这样,后新儒学时代所建构的儒学应该是一种生活儒学。这种生活儒学以仁礼合一的道统论、"形而中学"的哲理精神和"新四书"的经典体系作为理论框架,多有取法林安梧、龚鹏程、李承贵等之处,在"生活"释义、总体设想、问题意识、思想来源、思维方式(建构路径)和关键词语六个方面与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儒学"时代 儒学重建 生活儒学
下载PDF
世界主义当代儒学发展观
12
作者 郭沂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2-111,191,192,共12页
当代儒学发展的使命,是通过重建道统观、经典系统和哲学体系来建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的第三个儒学范式,即当代儒学范式,其宗旨不应该局限于吸收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是应该建构真正具有世界高度和人类关怀的思想学说。道其实就是形成... 当代儒学发展的使命,是通过重建道统观、经典系统和哲学体系来建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的第三个儒学范式,即当代儒学范式,其宗旨不应该局限于吸收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是应该建构真正具有世界高度和人类关怀的思想学说。道其实就是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类基本价值系统,道统则是建立和传承人类基本价值系统所形成的传统。因此当代儒学应立足于传统儒家的天人统和人天统,求同存异,融会贯通,将各种轴心时代所建立并影响深远的各种价值系统综合创新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儒家经典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大,形成以传统儒家五经七典为核心经典、以体现其他轴心文明尤其西方文明道统的核心经典为基本经典的新系统。道哲学试图通过探寻真正的价值本源和真正的道德形上学基础来重建人类价值系统并恢复价值的必然性和神圣性,指出作为物质世界的易界和作为价值世界的藏界是相互独立的,而沟通二者的桥梁是作为灵魂世界的灵界,因而易界、藏界和灵界共同构成了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儒学重建 道统 经典系统 道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