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为“泛宗教”的儒家之“礼”——也论“礼”的建设性
1
作者
高原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1-49,共9页
汉民族向来较不倚重宗教信仰,不是借助一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精神问题。因此在今天为了改变我们粗糙的精神,让精神得到相对安顿而选择信教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恢复、重建中国传统的、十分具有宗教那种能起...
汉民族向来较不倚重宗教信仰,不是借助一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精神问题。因此在今天为了改变我们粗糙的精神,让精神得到相对安顿而选择信教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恢复、重建中国传统的、十分具有宗教那种能起到整合、提升民众精神作用的儒家之"礼",以此来改变今日国人愈益粗鄙化的生活与精神状态,进而提升我们的存在层次呢?本文试从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礼"这种"泛宗教性"生活传统来探讨"礼"的建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之礼
泛宗教性
建设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法典中“礼”的表现
2
作者
李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等级差别是儒家之札的本质特征。清代法典中的"礼",即强调等差性原则的行为规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社会身份的区别;二、特权阶层;三、家族内的身份区别。
关键词
儒家之礼
等差性原则
《大清律例》
社会身份差别
特权阶层
家族内身份差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泛宗教”的儒家之“礼”——也论“礼”的建设性
1
作者
高原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1-49,共9页
文摘
汉民族向来较不倚重宗教信仰,不是借助一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精神问题。因此在今天为了改变我们粗糙的精神,让精神得到相对安顿而选择信教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恢复、重建中国传统的、十分具有宗教那种能起到整合、提升民众精神作用的儒家之"礼",以此来改变今日国人愈益粗鄙化的生活与精神状态,进而提升我们的存在层次呢?本文试从中国儒家所推崇的"礼"这种"泛宗教性"生活传统来探讨"礼"的建设性。
关键词
儒家之礼
泛宗教性
建设性
Keywords
Confucian Rites
Pan-religious
Constructivenes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法典中“礼”的表现
2
作者
李凌
机构
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文摘
等级差别是儒家之札的本质特征。清代法典中的"礼",即强调等差性原则的行为规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社会身份的区别;二、特权阶层;三、家族内的身份区别。
关键词
儒家之礼
等差性原则
《大清律例》
社会身份差别
特权阶层
家族内身份差别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为“泛宗教”的儒家之“礼”——也论“礼”的建设性
高原
《河西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清代法典中“礼”的表现
李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