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8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絜矩之道”与“感而遂通”——儒家恕人工夫论前提的哲学分析
1
作者 杨洪武 余治平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不隔,天之则即是人之则。由《周易·感卦》兑上艮下的结构则可知阴阳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感应离不开性情,并以性情为先验基础。类是感应的对象性前提。万物身上都潜藏着可以与别物相交流、相沟通的可能性,物始终开显着自身,等待别物的进入和通达。《易传》强调圣人在沟通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圣人用性情之心去“会通”天文地理与天下之动,实现与天、与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工夫 絜矩之 感而遂通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德育视角下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建设--基于对儒家道德的分析
2
作者 张舜清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儒家的“道德”概念具有特殊内涵。道是德的客观依据和根源,德则是对道的认识、体悟并内化于人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倾向。道本原于天,实质是指天地的创生本性和法则,此道统体万物,但有不同层级的体现。儒家的道德教育实质即是关于道的教育... 儒家的“道德”概念具有特殊内涵。道是德的客观依据和根源,德则是对道的认识、体悟并内化于人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倾向。道本原于天,实质是指天地的创生本性和法则,此道统体万物,但有不同层级的体现。儒家的道德教育实质即是关于道的教育,是以传道为目的,其实践宗旨在于追求万物的生生。这种教育在现实性上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宇宙生态层次上的生命教育;社会层次上的“亲民”教育;个体层次上的“爱人”教育。这种教育立足于“道心”的培育,在方法上侧重心性修养与礼法规则相结合。通过把传道教育事业内在化为切己的生命实践活动,儒家亦建立起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这对当今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师德师风
下载PDF
儒家忠恕之道的管理价值、现实局限和运用策略
3
作者 谭林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儒家忠恕之道以仁学为基本要义,对于构筑现代管理规范、促进组织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仁爱尊重符合人性化管理,宽宥和谐契合柔性化授权,平等公正破除官本位观念,推己及人化解异质性冲突。而在管理实践中,忠恕之道... 儒家忠恕之道以仁学为基本要义,对于构筑现代管理规范、促进组织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仁爱尊重符合人性化管理,宽宥和谐契合柔性化授权,平等公正破除官本位观念,推己及人化解异质性冲突。而在管理实践中,忠恕之道又面临着自身局限,难以对管理中欲望与理想的斗争、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以及权力与责任的冲突进行理性约束。在运用策略上,需要改善管理方法,以公正平等调解公私矛盾;优化管理模式,以博大仁爱化解利益冲突;弘扬管理文化,以开放互信包容异质差异;变革管理结构,以灵活自主代替垂直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忠恕之 仁爱 管理者 管理价值
下载PDF
以礼节情与以道化情——先秦儒道“情”论之比较
4
作者 常丽娜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情”是中国哲学中人性论和性情论的重要范畴。“情”在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地位。儒家“重情”,将亲情视作人伦道德秩序建构的基点,强调对“四端”道德情感的培育;儒家教化本质上是一种性情教,以诗教来兴发感动人心... “情”是中国哲学中人性论和性情论的重要范畴。“情”在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地位。儒家“重情”,将亲情视作人伦道德秩序建构的基点,强调对“四端”道德情感的培育;儒家教化本质上是一种性情教,以诗教来兴发感动人心,使人得性情之正;儒家因人情而制礼,以礼乐来缘饰和节制人的情感,使之达于质文相济的中和之境。道家认为心性修养应以恬淡寡欲为上德,主张以道化情,超脱情执,复返自然,故表现出“无情”或“寡情”的倾向。儒道两家之情论殊途同归,都崇尚真诚,反对虚伪;主张情理融合,达到中和境界;提倡人格修养以能超越一己之私情、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为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情”论 节情 化情
下载PDF
儒家“礼”视角下的可持续景观设计
5
作者 麦富诠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传统思想之一,礼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礼学思想认为礼法于自然,主张敬畏自然,克己节制,重于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结合儒家礼文化而革故鼎新,以不同的思想框架和概念体系引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主要传统思想之一,礼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礼学思想认为礼法于自然,主张敬畏自然,克己节制,重于引导人们保护自然。结合儒家礼文化而革故鼎新,以不同的思想框架和概念体系引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理念。“礼”作为一个活的传统,激活其鲜活的创造性,以对现代景观与自然矛盾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笔者以儒家“礼”作为主要论述和梳理的角度,以中国传统儒家“礼”的思想结合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探寻礼学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可持续景观 儒家 生态
下载PDF
先秦儒家、纵横家的道术异同及其历史评价
6
作者 梅伟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先秦儒家与纵横家在诸子争鸣的时代彼此诘难,又互相吸收。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派,实则有着精神层面的共同点:不惧苦难并坚守志向、皆有辩才且不畏王权。但其行为方式又存在巨大分野:纵横家着眼于大争之世,运用纵横捭阖的实践哲学,彰显进取... 先秦儒家与纵横家在诸子争鸣的时代彼此诘难,又互相吸收。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派,实则有着精神层面的共同点:不惧苦难并坚守志向、皆有辩才且不畏王权。但其行为方式又存在巨大分野:纵横家着眼于大争之世,运用纵横捭阖的实践哲学,彰显进取精神;儒家则高扬先王之道,运用仁义礼仪的理论武器,显得迂阔而酸腐。在诸子博弈过程中,纵横家胜出并开启属于时代的义利之辩。因此,通过对二者道术异同的梳理与历史评价,从而更好地挖掘先秦纵横家的思想价值与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先王之 纵横家 进取之 历史评价
下载PDF
杜甫诗中对儒家“礼”的思想内核体现
7
作者 付英琦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43-45,共3页
杜甫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中带有儒家思想以及对儒家思想的阐释。究其一生,杜甫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家国社稷。作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泛体现了自己从青年至成熟的动态变化。受儒家的审美文化熏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 杜甫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中带有儒家思想以及对儒家思想的阐释。究其一生,杜甫无时无刻不在担忧家国社稷。作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泛体现了自己从青年至成熟的动态变化。受儒家的审美文化熏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就杜甫的诗探讨其中的儒家礼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儒家
下载PDF
“道”“德”“仁”“艺”: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养成路径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刚 杜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4,共9页
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集中呈现和现实形态,儒家通过培养君子来传承儒家文化,进而实现其“修齐治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君子具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基本内涵。道是君子的信仰和方向,德是... 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集中呈现和现实形态,儒家通过培养君子来传承儒家文化,进而实现其“修齐治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君子具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基本内涵。道是君子的信仰和方向,德是其内涵和修养,仁是其德性的合理展开,艺是其现实载体,既凸显了君子作为“理想的人”的一般本质,又富有关切人伦日用的社会现实性。君子以“好学:学思并用”“克己:慎独内省”“力行:改过迁善”为养成路径。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其人格范式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君子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试论儒家“礼乐互建”与交往理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建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儒家礼乐的社会建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真的完全实现过。礼是对人们在某种处境中相对性的情感的规范与约束,如果缺乏约束,则社会秩序无从维持,文明难以为继。礼并非没有限制性,乐可视为对礼的补充。作为理性之实践规范的礼,最后是落实在... 儒家礼乐的社会建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真的完全实现过。礼是对人们在某种处境中相对性的情感的规范与约束,如果缺乏约束,则社会秩序无从维持,文明难以为继。礼并非没有限制性,乐可视为对礼的补充。作为理性之实践规范的礼,最后是落实在乐上的。礼乐关涉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与整体的动态和谐,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制度构想。与交往理性理论比较,礼乐交往力图通过对差异之间的动态互补形成稳定与和谐。反思礼乐在社会建构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此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倒退,进而深入探讨依据礼乐互建推动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乐互建 交往理性
下载PDF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社会运行的理性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社会思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杭生 胡翼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6,共7页
春秋时期兴起的人事理性思潮,促使儒者对社会治乱之根源的探索转向人本性。儒者坚信,人心之仁、人性之善是社会秩序的合理基础,包含着遵守社会规范的内在自觉。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人际互动必须遵从的、体现的价值准则。个人天... 春秋时期兴起的人事理性思潮,促使儒者对社会治乱之根源的探索转向人本性。儒者坚信,人心之仁、人性之善是社会秩序的合理基础,包含着遵守社会规范的内在自觉。仁是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也是人际互动必须遵从的、体现的价值准则。个人天然具有仁爱之心、良善之性,从而能够遵从礼的约束和规定。儒者之礼已经从殷周以来的具有强烈象征的、仪式性的礼仪,升华为具有抽象的礼义,成为独立的、对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和行动规范。这些规范通过个人培养和陶铸自己的仁爱、孝悌、信义等道德情感,内化为个人的品性修养和个人的行动意识。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内化的思想规范确保个人的理性行动,从而能够有效和合家族,由家族而邦国、天下,推动社会的良性互动与有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法律儒家化:关于反思之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腾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9,共14页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该学说展开了种种反思,使其几近处于被抛弃之边缘。但是,若仔细研读各类反思性意见,又会发现,所谓反思往往与瞿同祖所设定的问题意识渐行渐远,或不利于后学准确理解瞿同祖的论断。事实上,即便在今日,瞿同祖的主张仍有较强的合理性,在被适当地调整和补充之后仍可谓传统中国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儒家 经学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2,共8页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诚信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义智信 德教化
下载PDF
儒家礼文化视域下的传统武术道德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蔡峰 张建华 张健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6-61,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儒家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主要从儒家礼文化思想体系下传统武术道德物态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融合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传统武术以儒家礼仪形式与礼义意寓为礼德思想来源,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儒家礼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主要从儒家礼文化思想体系下传统武术道德物态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融合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传统武术以儒家礼仪形式与礼义意寓为礼德思想来源,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武术行为范式和价值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武术的道德体系。当前,武术本身具有的礼德教化价值未得到应有的彰显和重视,新时期下应加快新型现代武术道德的构建,尤其是加快武术道德中礼德的构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文化 传统武术 武术
下载PDF
冠礼与成人之道——由冠礼释义看儒家哲学的礼义诠释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树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4,共10页
冠礼是传统社会男子成年的标志,古代礼仪系统的起点。冠礼源出远古部族时代成人礼,是古初成人礼经过自觉仪式改造和精神提升的全新生活仪轨和文化形式。《礼记·冠义》作为儒家礼仪释义文献的代表作,对冠礼所象征的"成人之道&q... 冠礼是传统社会男子成年的标志,古代礼仪系统的起点。冠礼源出远古部族时代成人礼,是古初成人礼经过自觉仪式改造和精神提升的全新生活仪轨和文化形式。《礼记·冠义》作为儒家礼仪释义文献的代表作,对冠礼所象征的"成人之道"进行了系统解说。古人所谓成人,是社会—伦理价值意义上的,亦是性体论意义上的,人之异于禽兽的礼义本质在其生命中的实现与彰显。成人更意谓成德之人,即礼义在人生命中的充分实现。儒家冠礼释义围绕伦理—政治维度、德性—修养论维度和形而上—性体论维度三个方向展开。通过冠礼释义,使其义理信念落实于社会礼仪活动,同时通过对其内涵的揭示和解释,使礼俗获得点化和提升,从而实现了生活哲学化与哲学生活化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儒家
下载PDF
传统儒家“礼”的社会整合功能与个体道德的悖礼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万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43-149,共7页
传统儒家礼制文化本身存在与其整合社会的职能相背离的机制,这种背离源于礼制对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界限的模糊不清,对私利的虚化处置并不妨碍人们以畸异的手段加以实现,人治高于法制的传统使得道德对个体人的约束显得迂阔而乏力。在... 传统儒家礼制文化本身存在与其整合社会的职能相背离的机制,这种背离源于礼制对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界限的模糊不清,对私利的虚化处置并不妨碍人们以畸异的手段加以实现,人治高于法制的传统使得道德对个体人的约束显得迂阔而乏力。在今天道德重构中个体人理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制文化 人性 个体
下载PDF
儒家传统“礼”的演变及其当代价值
16
作者 胡孝红 郭泽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5-32,116,共9页
儒家传统“礼”通常被用来教化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治理和服务国家统治。儒家传统“礼”不断接受洗礼,历经“礼”的萌芽与形成,“礼”的完善与宣扬,“礼”的传承与创新,其蕴含的进步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 儒家传统“礼”通常被用来教化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维系社会治理和服务国家统治。儒家传统“礼”不断接受洗礼,历经“礼”的萌芽与形成,“礼”的完善与宣扬,“礼”的传承与创新,其蕴含的进步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从个人层面,儒家传统“礼”为培育公民优良品格提供了文化基石;从社会层面,儒家传统“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当代和谐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从国家层面,儒家传统“礼”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要对儒家传统“礼”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做到根植于民,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民众优良品格;理路并举,坚定文化认同,推进社会和谐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当代价值 国家治理 传统文化 演变
下载PDF
居仁循礼至乐——对先秦儒家之“道”的一种尝试性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德清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71-77,共7页
“道”向来被视为道家的最高范畴,但实际上,“道”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只不过道家重“天道”,而儒家重“人道”。从天道到人道,从自然到人,反映了思想史上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道”的观念的发生以及先秦儒家之道的展... “道”向来被视为道家的最高范畴,但实际上,“道”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只不过道家重“天道”,而儒家重“人道”。从天道到人道,从自然到人,反映了思想史上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道”的观念的发生以及先秦儒家之道的展开形式及其构成内容进行探讨,以突显“道”对于先秦儒家学说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道 至乐 “天道” “人道” 构成内容 重要意义 儒家学说 思想史 范畴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18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于器 如一
下载PDF
论儒家“以礼为重”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春苗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2-65,共4页
儒家对人的道德教育是从“礼”开始的,“礼”不仅是人们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更是人们内在的性情品德、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儒家“以礼为重”思想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儒家“以礼为重”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道德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大学... 儒家对人的道德教育是从“礼”开始的,“礼”不仅是人们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更是人们内在的性情品德、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儒家“以礼为重”思想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儒家“以礼为重”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道德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礼之德性修养和道德自觉性,健全大学生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真诚待人等道德人格等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为重 德教育 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立法司法经验探究——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20
作者 马小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4,共11页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立法、司法经验,“礼刑合一”“礼主刑辅”“疏而不漏”及稳定的法律形式与变通的法律形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及法律与时势的矛盾。以儒家为底色的法律体系,不仅兼容了法家思想,而且连...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立法、司法经验,“礼刑合一”“礼主刑辅”“疏而不漏”及稳定的法律形式与变通的法律形式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及法律与时势的矛盾。以儒家为底色的法律体系,不仅兼容了法家思想,而且连接了历史与现实,使夏商西周的礼治经验与春秋至秦的法治经验得以有效的利用,使王朝确立的主导法思想与社会广泛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取得了一致,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主 稳定 变通 法律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