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祯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先秦儒家的哲学构架是始于性情论,而又终于性情论的。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 先秦儒家的哲学构架是始于性情论,而又终于性情论的。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人的性情是天玄地黄、阴阳大化、风雨薄施的摩荡结果。先秦儒家吸收了《太一生水》的自然哲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儒家哲学的表述方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儒家性情论,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整体架构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大化 太一生水 神明 儒家性情论
原文传递
书讯
2
作者 紫筠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0,共1页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欧阳祯人(原名张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42.3万字。本书力图打通出土简帛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先秦儒家性情思想方面的脉络,整合各种研究的资源,对先秦儒家性情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书中对天...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欧阳祯人(原名张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42.3万字。本书力图打通出土简帛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先秦儒家性情思想方面的脉络,整合各种研究的资源,对先秦儒家性情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书中对天、命、性、情四个范畴的本义及其在各种元典性文献中流变、发展的状态,包括它们之间的关联互动,作了深入细致的阐释,从中国哲学原始状态的实际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动态地揭示了这些范畴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展示了一个天、命、性、情流转互动、极具内在张力的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的理论构架。这部著作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到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内部,在与先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相关流派思想的比较中,系统考察了孔子、《易传》(包括卦爻体系、《象传》、《彖传》、《系辞传》和帛书易传)、《性自命出》(涉及郭店楚简其他篇章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些相关篇章与内容)、《乐记》(包含对《乐记》原典的人学解读附件)、《中庸》、孟子、荀子性情思想的意涵及其发展的脉络,以‘天生人成’为理论的背景,强调仁政、人格、境界等诸多方面与性情的互渗关系,既有哲学史研究本身的学术深度,也有重构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儒家的人学宗教性方面、人格修养的境界学方面、美学与人学彼此激发的内在机制建设方面等等诸多问题上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先秦儒家 人文精神 人格修养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 欧阳祯人 书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