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文论与曹植颂文的创新
1
作者
丁静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5,共8页
汉魏之际,曹植融汇儒家经典,吸收儒家文论,并将其运用在颂文创作中,在本质论、功能论、形式论等维度使该文体呈现出系列新变:其一,他在儒家文论“诗言志”“诗缘情”等基础上,突破了颂只能歌颂的文体规范束缚,明确了颂“吟情述志”的本...
汉魏之际,曹植融汇儒家经典,吸收儒家文论,并将其运用在颂文创作中,在本质论、功能论、形式论等维度使该文体呈现出系列新变:其一,他在儒家文论“诗言志”“诗缘情”等基础上,突破了颂只能歌颂的文体规范束缚,明确了颂“吟情述志”的本质,在颂文创作中注重作家主体情感的抒发。其二,依据儒家诗教“美刺”论,强调辞赋等文学介入社会的价值,拓展了颂的政治功能,使以往“润色鸿业”“宣上德”的颂还具备了“讽谏讥评”的价值功能。其三,在儒家文论“主文谲谏”的思想下,打破颂体朴实厚重的语言风格与单调的形式节奏,追求颂的形式美,讲究颂的语言技巧,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颂呈现出辞采华丽、文情并茂、音律谐和的艺术特色。曹植对颂文的创新,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文论思想和美学趋向,彰显了儒家文论的价值与意蕴,而且促进了晋代颂文的发展繁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颂文
儒家文论
主体情感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之教”
经典意识
经典释义学
儒家文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圣外王之道与儒家文论话语构建的原初向度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2期59-65,共7页
内圣外王之道是对儒家理想的表达,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以六艺为养”的儒家从内圣工夫看待“诗”、“礼”、“乐”、“言”,不仅从创作方面为文艺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更赋予文艺一种切关存在意义的根源性。从外王事功视...
内圣外王之道是对儒家理想的表达,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以六艺为养”的儒家从内圣工夫看待“诗”、“礼”、“乐”、“言”,不仅从创作方面为文艺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更赋予文艺一种切关存在意义的根源性。从外王事功视野看待“诗”、“礼”、“乐”、“言”,则文艺被纳入制度文化论域当中,对其功能价值的判定也就自然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准绳,其最终指向便是通过文艺整顿人心、和合天下,造就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理想社会秩序。不过,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存在论断裂也造成儒家文论的结构性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之道
儒家文论
话语
原初向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程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77,83,共7页
先秦儒家文论经过汉代经学的改造 ,从一种民间文化立场转化为体制文化立场 ,这一意识形态化过程使汉儒关于文学的言说在本原论、功能论、创造论三方面与此前儒家文论有所不同。考察这些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文论批评 。
关键词
汉代
儒家文论
经学
意识形态化
原文传递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5
作者
程勇
《江南(诗)》
2011年第2期43-52,共10页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之教”
经典意识
经典释义学
儒家文论
原文传递
儒家传统文论的道德理序与价值诠释
6
作者
郭洪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2-69,共8页
在传统社会,文学艺术始终被安放在伦理政治的基石之上。先秦以来,儒家的文化哲学一直将文学艺术视为政治文化的寄生物,普遍用于道德与价值的领域。从孔子主张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缘起,诗歌音乐作为原始人文意识的延伸,就被纳入...
在传统社会,文学艺术始终被安放在伦理政治的基石之上。先秦以来,儒家的文化哲学一直将文学艺术视为政治文化的寄生物,普遍用于道德与价值的领域。从孔子主张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缘起,诗歌音乐作为原始人文意识的延伸,就被纳入儒家理想的文化秩序之中。而历代儒家尊奉的“明道”、“征圣”、“宗经”等传统文论,则把“思无邪”与“文合道”的文学理念,推演到教化世人、整饬社会的道德目标。文学艺术与伦理政治的相互浸润,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早熟,也使得文学不得不背负起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学
价值诠
理序
儒家文论
文学艺术
诗歌
儒家
传统
伦理政治
文化秩序
孔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言志”“载道”及其他——儒家文论学习散札
7
作者
吴小如
《文史知识》
1999年第9期16-23,共8页
儒家的文学观念,从"诗言志"到"文以载道",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到"温柔敦厚,诗教也"在中国古代有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程度不同的理解上的差异,那么今天应如何看待呢?
关键词
载道
诗言志
孔子
诗三百
文史知识
朱自清
诗教
文学作品
儒家文论
思无邪
原文传递
论韩愈文学观对儒家正统文论的解构与超越
8
作者
张国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中唐伟大文学家韩愈 ,尽管其一生并未建构出一套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他在诸多诗文中表露出来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他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坚守儒家道统的同时 ,注意吸收...
中唐伟大文学家韩愈 ,尽管其一生并未建构出一套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他在诸多诗文中表露出来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他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坚守儒家道统的同时 ,注意吸收当时被视为“异端”的道、佛、墨、法等诸家有益的思想成份 ,自觉地解构和超越了先秦两汉儒家正统的文论 ,从而使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符合了时代和人们的审美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文学观
儒家
正统
文论
解构
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初台阁文人诗序文的诗学立场与修辞方式
9
作者
李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明初台阁文人的诗序文中,有大量诗学理论的叙述。在诗学内容层面,台阁文人主要探讨“诗言志”“诗本性情”“世运论”,折射出永乐以来台阁文人从诗教传统到政教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政治实用主义的文艺方针。在诗序文形式体制层面,善用“引...
明初台阁文人的诗序文中,有大量诗学理论的叙述。在诗学内容层面,台阁文人主要探讨“诗言志”“诗本性情”“世运论”,折射出永乐以来台阁文人从诗教传统到政教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政治实用主义的文艺方针。在诗序文形式体制层面,善用“引用”的修辞反映出台阁群体推奉经学的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文人
诗序
诗学思想
儒家文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文论与曹植颂文的创新
1
作者
丁静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17ZDA240)。
文摘
汉魏之际,曹植融汇儒家经典,吸收儒家文论,并将其运用在颂文创作中,在本质论、功能论、形式论等维度使该文体呈现出系列新变:其一,他在儒家文论“诗言志”“诗缘情”等基础上,突破了颂只能歌颂的文体规范束缚,明确了颂“吟情述志”的本质,在颂文创作中注重作家主体情感的抒发。其二,依据儒家诗教“美刺”论,强调辞赋等文学介入社会的价值,拓展了颂的政治功能,使以往“润色鸿业”“宣上德”的颂还具备了“讽谏讥评”的价值功能。其三,在儒家文论“主文谲谏”的思想下,打破颂体朴实厚重的语言风格与单调的形式节奏,追求颂的形式美,讲究颂的语言技巧,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颂呈现出辞采华丽、文情并茂、音律谐和的艺术特色。曹植对颂文的创新,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文论思想和美学趋向,彰显了儒家文论的价值与意蕴,而且促进了晋代颂文的发展繁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曹植
颂文
儒家文论
主体情感
创新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程勇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104644)
文摘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关键词
“六经之教”
经典意识
经典释义学
儒家文论
Keywords
"the teaching of the Six Classics"
the consciousness of Confucian classics
classicalhermeneutics
Confucian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圣外王之道与儒家文论话语构建的原初向度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勇
机构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2期59-65,共7页
文摘
内圣外王之道是对儒家理想的表达,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以六艺为养”的儒家从内圣工夫看待“诗”、“礼”、“乐”、“言”,不仅从创作方面为文艺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更赋予文艺一种切关存在意义的根源性。从外王事功视野看待“诗”、“礼”、“乐”、“言”,则文艺被纳入制度文化论域当中,对其功能价值的判定也就自然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准绳,其最终指向便是通过文艺整顿人心、和合天下,造就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理想社会秩序。不过,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存在论断裂也造成儒家文论的结构性冲突。
关键词
内圣外王之道
儒家文论
话语
原初向度
Keywords
the principle of saint inside and king appearance
literary criticism of Confucianism, prototypical orient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程勇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77,83,共7页
文摘
先秦儒家文论经过汉代经学的改造 ,从一种民间文化立场转化为体制文化立场 ,这一意识形态化过程使汉儒关于文学的言说在本原论、功能论、创造论三方面与此前儒家文论有所不同。考察这些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文论批评 。
关键词
汉代
儒家文论
经学
意识形态化
分类号
B23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5
作者
程勇
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江南(诗)》
2011年第2期43-52,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1556)
文摘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关键词
“六经之教”
经典意识
经典释义学
儒家文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传统文论的道德理序与价值诠释
6
作者
郭洪纪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2-69,共8页
文摘
在传统社会,文学艺术始终被安放在伦理政治的基石之上。先秦以来,儒家的文化哲学一直将文学艺术视为政治文化的寄生物,普遍用于道德与价值的领域。从孔子主张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缘起,诗歌音乐作为原始人文意识的延伸,就被纳入儒家理想的文化秩序之中。而历代儒家尊奉的“明道”、“征圣”、“宗经”等传统文论,则把“思无邪”与“文合道”的文学理念,推演到教化世人、整饬社会的道德目标。文学艺术与伦理政治的相互浸润,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早熟,也使得文学不得不背负起意识形态化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传统文学
价值诠
理序
儒家文论
文学艺术
诗歌
儒家
传统
伦理政治
文化秩序
孔子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言志”“载道”及其他——儒家文论学习散札
7
作者
吴小如
出处
《文史知识》
1999年第9期16-23,共8页
文摘
儒家的文学观念,从"诗言志"到"文以载道",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到"温柔敦厚,诗教也"在中国古代有过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程度不同的理解上的差异,那么今天应如何看待呢?
关键词
载道
诗言志
孔子
诗三百
文史知识
朱自清
诗教
文学作品
儒家文论
思无邪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韩愈文学观对儒家正统文论的解构与超越
8
作者
张国荣
机构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摘
中唐伟大文学家韩愈 ,尽管其一生并未建构出一套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然而他在诸多诗文中表露出来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他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坚守儒家道统的同时 ,注意吸收当时被视为“异端”的道、佛、墨、法等诸家有益的思想成份 ,自觉地解构和超越了先秦两汉儒家正统的文论 ,从而使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符合了时代和人们的审美需要。
关键词
韩愈
文学观
儒家
正统
文论
解构
超越
Keywords
Hanyu
outlook of literature
the Confucianist orthodox ideas
reconstruction
surpas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初台阁文人诗序文的诗学立场与修辞方式
9
作者
李晗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基金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YBB2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初台阁文人的诗序文中,有大量诗学理论的叙述。在诗学内容层面,台阁文人主要探讨“诗言志”“诗本性情”“世运论”,折射出永乐以来台阁文人从诗教传统到政教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政治实用主义的文艺方针。在诗序文形式体制层面,善用“引用”的修辞反映出台阁群体推奉经学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
台阁文人
诗序
诗学思想
儒家文论
Keywords
Cabinet Ministers
poetry preface
poetic thought
Confucian literary theories
分类号
I2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文论与曹植颂文的创新
丁静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圣外王之道与儒家文论话语构建的原初向度
程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
程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
原文传递
5
“六经之教”与儒家文论话语建构
程勇
《江南(诗)》
2011
0
原文传递
6
儒家传统文论的道德理序与价值诠释
郭洪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言志”“载道”及其他——儒家文论学习散札
吴小如
《文史知识》
1999
0
原文传递
8
论韩愈文学观对儒家正统文论的解构与超越
张国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明初台阁文人诗序文的诗学立场与修辞方式
李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