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儒家礼教思想的人文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昌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儒家礼教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础,如何理解儒家教育思想的性质,关键是如何认识儒家礼教思想与三代政治及封建纲常名教的关系。故本文选择儒家礼教思想为视点,侧重其人文价值,略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儒家礼教 人文价值 “三纲” 专制主义 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思想 “五常” 专制君主 五帝时代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儒家礼教与妇女地位的边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瑞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39,43,共5页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是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男权统治的建立和加强是其主要原因,而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礼教所提倡的妇德是以维护男权、维护父系的宗法利益为出发点的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失落大致是与儒家礼教的正统化...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是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男权统治的建立和加强是其主要原因,而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礼教所提倡的妇德是以维护男权、维护父系的宗法利益为出发点的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失落大致是与儒家礼教的正统化同步的。儒家妇女价值观通过其传承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关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 妇女地位 边缘化
下载PDF
从儒家礼教的功用到当前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朝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4期50-52,49,共4页
关键词 儒家礼教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 日常生活 伦理道德 文化大革命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示范指导 封建礼教
下载PDF
乡约:儒家礼教的基层社会建构途径
4
作者 胡骄键 《当代儒学》 2022年第1期28-32,共5页
各位老师,我发言的题目是“乡约:儒家礼教的基层社会建构途径”。这个话题的引出,其实跟今天两位老师——谢晓东老师和涂可国老师——曾经谈过的社会儒学问题有关。也就是说,在儒家“修齐治平”,“身—家—国—天下”这个链条当中,其实... 各位老师,我发言的题目是“乡约:儒家礼教的基层社会建构途径”。这个话题的引出,其实跟今天两位老师——谢晓东老师和涂可国老师——曾经谈过的社会儒学问题有关。也就是说,在儒家“修齐治平”,“身—家—国—天下”这个链条当中,其实是缺了社会这一环的。两位老师说的“社会儒学”的方向,我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你们都有一个问题没有谈到,那就是社会儒学既然要意图通过儒学的方式重建人的生活世界的社会维度,那具体怎么来建呢?儒学建构社会的通道在哪里?在你们的文章中都没有讨论过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儒学 修齐治平 建构途径 儒家礼教 社会维度 乡约 基层 儒学建构
下载PDF
如何释读清代学术思想史?——从研究史看《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的特点与价值
5
作者 向燕南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年第1期265-282,共18页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东亚系教授,斯普洛克博物馆副馆长周启荣(Kai-wing Chow)的大作——《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继英文版和韩文版之后,终于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了,这部著作应该说也是继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东亚系教授,斯普洛克博物馆副馆长周启荣(Kai-wing Chow)的大作——《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继英文版和韩文版之后,终于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了,这部著作应该说也是继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 Elmen)《从理学到朴学》(初版于1984年)之后,美国汉学界对以考据学为中心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系 儒家礼教 美国汉学界 副馆长 大陆出版 历史系 考据学 清代学术思想史
下载PDF
儒家礼教为什么能够深入人心——兼论社会主义礼教的重建
6
作者 陈朝宗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儒家礼教为什么能够深入人心,而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却长期收不到实效,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人生观的内容,而没有为人观的内容,只讲大道理,缺少小道理,所以,既不亲切也不实用。本文认为,应该借鉴儒家礼教的方法,建立社... 儒家礼教为什么能够深入人心,而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却长期收不到实效,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人生观的内容,而没有为人观的内容,只讲大道理,缺少小道理,所以,既不亲切也不实用。本文认为,应该借鉴儒家礼教的方法,建立社会主义礼教,从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方面重建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 思想道德教育 实效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礼教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胤 《晋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2-25,共4页
"礼教"在近代反封建礼教运动中遭到了猛烈批判,由于其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整个儒家思想在此后的普通大众心中被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由此儒家礼教思想开始走向衰落与崩溃。但必须看到的是人们通识观念中的儒家"... "礼教"在近代反封建礼教运动中遭到了猛烈批判,由于其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整个儒家思想在此后的普通大众心中被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由此儒家礼教思想开始走向衰落与崩溃。但必须看到的是人们通识观念中的儒家"礼教"并非是其原初形态,而是历史上受诸多因素影响异化而成的一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统治工具。这与其原初的精神乃至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都相去甚远。在此将视野回归到先秦,试图还原儒家礼教的原初形态及其合理精神内核,探究儒家"礼教"思想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回顾礼教发展的历史沿革,还原礼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更及形态,以期为当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礼教 道德价值 人性自觉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佛教戎律与儒家礼教的统一——论唐僧的文化人格
8
作者 陈卫华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唐僧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的身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佛教戒律同儒家礼教的完美统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唐僧,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玄奘,唐太宗时曾西去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儒家礼教 唐僧 佛教戒律 西游记 文化人格 世俗化 唐太宗 文化内涵 吴承恩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礼教的当代价值
9
作者 赵胤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礼教"一词,由于近代的批判而日渐式微。但是人们通识观念中的儒家"礼教"并非是其原初形态,而是后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异化而成的一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统治工具。这与其原初的精神乃至所要达至的最终目的都相... "礼教"一词,由于近代的批判而日渐式微。但是人们通识观念中的儒家"礼教"并非是其原初形态,而是后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异化而成的一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统治工具。这与其原初的精神乃至所要达至的最终目的都相去甚远。在此将视野回归到先秦,试图还原儒家礼教的原初形态及其合理精神内核,探究儒家"礼教"思想在春秋战国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提出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性,追溯礼教发展的历史沿革,还原礼教在历史发展中的变更以及近代对礼教的理解,以期为当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礼教 道德价值 人性自觉
下载PDF
探寻清学史推进的多重空间——《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开放出的新视域
10
作者 王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新时期清学史研究除史料搜集整理外也必须建立在视野扩张和方法更新的基础上。《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一书,在批判20世纪清学史研究基础上,以清代儒家礼教主义运动及考据学派兴起两大研究旨趣,运用问题导向性研究思路与思想史、文... 新时期清学史研究除史料搜集整理外也必须建立在视野扩张和方法更新的基础上。《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一书,在批判20世纪清学史研究基础上,以清代儒家礼教主义运动及考据学派兴起两大研究旨趣,运用问题导向性研究思路与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跨学科综合方法,对清初与乾嘉两个时期考据学之别的揭示,清学史话语体系的解构,清代考据学与西方古典考据学中西比较,清代宗族建构特点、动力及所引起的有关祭祀、祠堂制度、古代宗法制争论与儒家礼教主义关联之阐发,为清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域。儒家礼教主义作为古代中国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参与整个中华帝国建构。清代儒家礼教主义事关帝国统治全局,考据学兴起只是其学术推进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清初满汉矛盾中区别汉人与满人的文化符号,更参与到满汉交融的制度建构,是满人汉化及"满汉交融"背后的制度"利器",不仅促进清代考据学派兴起,也影响到理学在清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 儒家礼教主义 跨学科综合 考据学派 清代理学
原文传递
准五服以制罪是对儒家礼教精神的背离 被引量:9
11
作者 屈永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1-197,共7页
准五服以制罪虽然将儒家礼教的条文纳入法律之中,但与儒家礼教精神却是相背离的。儒家礼教的精神、合乎社会实际的家族伦理以及法律应有的公平正义在准五服以制罪的实践中被严重扭曲。准五服以制罪的表层原因是为了维护与君权相通的父权... 准五服以制罪虽然将儒家礼教的条文纳入法律之中,但与儒家礼教精神却是相背离的。儒家礼教的精神、合乎社会实际的家族伦理以及法律应有的公平正义在准五服以制罪的实践中被严重扭曲。准五服以制罪的表层原因是为了维护与君权相通的父权,深层原因则是迫使家族承担自我约束与管理的责任,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五服以制罪 儒家礼教 服丧礼仪
原文传递
六朝文体与儒家礼教文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奋然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2,共8页
本文研讨了六朝文体与儒家礼教文化的关系 ,认为六朝众多文类萌生、发展于儒家礼制、礼仪的需要中 ,文类之下隐藏着权利意志和礼教精髓。诸如颂、赞、祝、盟、封禅等文类与吉礼 ;诔、碑、哀、吊、墓志、祭文等与凶礼 ;诏、策、制、敕与... 本文研讨了六朝文体与儒家礼教文化的关系 ,认为六朝众多文类萌生、发展于儒家礼制、礼仪的需要中 ,文类之下隐藏着权利意志和礼教精髓。诸如颂、赞、祝、盟、封禅等文类与吉礼 ;诔、碑、哀、吊、墓志、祭文等与凶礼 ;诏、策、制、敕与人君之礼 ;章、表、奏、启与人臣之礼 ;誓词、檄文与军礼 ;诗与礼制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文体 儒家礼教文化 关联性
原文传递
论儒家礼教思想的永恒价值——以“男女授受不亲”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进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28-35,共8页
儒家礼教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在于效法天地自然和尊重人情现实,强调圣凡区别等社会常识。在此思想指导下,儒家构建了包括"男女授受不亲"在内的人伦规范以防止人堕落为禽兽、人类社会堕落为禽兽世界。现代思想对儒家礼教的批判忽... 儒家礼教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在于效法天地自然和尊重人情现实,强调圣凡区别等社会常识。在此思想指导下,儒家构建了包括"男女授受不亲"在内的人伦规范以防止人堕落为禽兽、人类社会堕落为禽兽世界。现代思想对儒家礼教的批判忽略了儒家礼教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以思想上的虚构和想象的图景来代替常识,不但不得要领,并且也有使人类堕落为禽兽世界的危险。只要天地自然和人情现实不发生改变,圣凡区别永远存在,那么儒家礼教精神也就具有永恒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思想 男女授受不亲 人情自然 永恒价值
原文传递
阮籍思想中的道家倾向及其对儒家礼教的批判
14
作者 朱亮嘉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阮籍思想 道家倾向 儒家礼教 《庄子》 《大人先生传》 道家思想 儒家学说 哲学思想 《周易》 统治阶级
原文传递
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及其教育蕴义
15
作者 孙德玉 李盼盼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 “面子” 君子人格
下载PDF
梁漱溟对儒家礼俗思想的认识与重构
16
作者 于佳彬 《华夏文化》 2013年第4期19-20,共2页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礼俗思想作为儒家社会思想的模板,曾在中国人思想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儒家礼俗思想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挑战。理论上,民国学者以反对封建等级专...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礼俗思想作为儒家社会思想的模板,曾在中国人思想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儒家礼俗思想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挑战。理论上,民国学者以反对封建等级专制为目标,从礼与专制制度的关系出发对儒家礼教进行批判;运用考古学、社会学手段对礼籍、礼器的考证,否定了儒家思想的神圣性;实践中,兵连祸结下民不聊生,旧日“乡土中国”中的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礼仪的展示空间日益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 礼俗 梁漱溟 专制制度 社会思想 思想世界 清末民初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两汉妇女精神风貌的特点及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静卿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26-129,133,共5页
关键词 东汉 西汉 妇女 精神风貌 自由精神 儒家礼教 时代特点 文化素质 自主意识
下载PDF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学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张学忠(一)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最能代表儒家思想体系落后与消极面的是对待女性的观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信条紧紧地束缚禁锢着占社会成员一半的整个女性以及每个女性的一生。中国...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张学忠(一)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最能代表儒家思想体系落后与消极面的是对待女性的观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信条紧紧地束缚禁锢着占社会成员一半的整个女性以及每个女性的一生。中国女性不仅被排斥于政治、经济等重大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反传统精神 中国女性 封建礼教 赵明诚 儒家礼教 封建社会 女主人公 夫妇关系 李清照夫妇
下载PDF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 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这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道教戒律 儒家礼教 社会伦理
下载PDF
从神话到宗教——论先秦两汉嫦娥奔月故事的长生主题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根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6-61,共6页
从先秦两汉的文献记载来看,嫦娥奔月故事的情节经历了不断丰富和演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文本系统为《归藏》、《灵宪》和《淮南子》高诱注。最初,这个故事几乎不涉及家庭维度与道德维度,在两汉人的视野中,逐渐加入... 从先秦两汉的文献记载来看,嫦娥奔月故事的情节经历了不断丰富和演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文本系统为《归藏》、《灵宪》和《淮南子》高诱注。最初,这个故事几乎不涉及家庭维度与道德维度,在两汉人的视野中,逐渐加入了这两个维度。同时,这个比较原始的神仙家流传的仙话,到两汉时逐渐接受儒家礼教和新的道教教义的裁量,因而不断被进行新的诠释与改写,表现出文本内在的张力。透过故事演化的表象,先秦两汉人对于生命的认识次第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奔月 长生主题 神仙 儒家礼教 道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