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6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经典与“第二个结合”
1
作者 舒大刚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儒家经典是中国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文献,是中华文化的根、魂、源。儒家经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粹的内容,成为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依据。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化活动中... 儒家经典是中国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文献,是中华文化的根、魂、源。儒家经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粹的内容,成为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依据。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化活动中,经典涵养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许多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至今仍具有超时代、超地域的实践价值。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自然应当从经典入手,对经典中的“天下为公、讲信修睦、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观念,进行深入阐释和现代发扬,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中国化,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家在何方?
2
作者 祝安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5期35-44,共10页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 21世纪儒家经典有无可能回归未来中国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理论问题,更是近代百年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与其悲悯儒家经典的物化或者虚化,不如探讨其回归中国教育的可能性。就当代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来说,儒家经典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回归学校是一条可行的优先之路,家庭、社区在未来也有可能参与进来,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则有待观察,而走儒教之路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如果要实现儒家经典教育的适度回归,则需要聚合所有社会组织机构的资源力量。儒家经典回归中国教育有着历史经验、实践案例、课程资源和文化思想的多重根据。21世纪前半个世纪是儒家经典教育回归的历史转折期和机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 家庭和社区 社会组织机构 学校
下载PDF
译者话语视角下儒家经典著作英译对比研究——以《孟子》主要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贾盈敏 张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翻译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文明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中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学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思想核心,是华夏固有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儒家经典著作则集中了儒学思想体... 翻译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文明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中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学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思想核心,是华夏固有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儒家经典著作则集中了儒学思想体系,其中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学载体更是华夏历史文化古籍中的瑰宝。因此,做好“四书五经”的翻译工作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显得尤为重要。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所译文献的独特见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本质量。本文将以“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为例,从译者话语视角出发,窥见译者在翻译时的思想动态,进而将不同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为之后的典籍翻译及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和经验,从而更好的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话语 儒家 《孟子》 英译对比
下载PDF
大学思政教育中儒家经典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杨静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4,19,共5页
儒家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并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这些经典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培育良好社会公民的重要渊源。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儒家经典能够提升... 儒家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并以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理念。这些经典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培育良好社会公民的重要渊源。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儒家经典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规范意识,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思政教育 儒家 道德修养
下载PDF
教师幸福感提升的路径探寻——基于儒家经典的教育干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静 杨一鸣 +1 位作者 李娜 杜霞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84,共6页
文化对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基于儒家经典的教育干预对提升教师作为"人"和作为"教师"的全面幸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对161名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进... 文化对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基于儒家经典的教育干预对提升教师作为"人"和作为"教师"的全面幸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对161名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实验组教师经过为期15周的教育干预,其内在生命状态得到改善,幸福感有效提升,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高于职业幸福感;教育干预对低职业幸福感水平教师的干预效果最佳,自我反省与和谐关系是教师幸福感提升的重要路径。据此,应秉承学以成人的理念,深入挖掘儒家经典对教师幸福感提升的重要价值;遵循修己达人的路径,引领教师在自我反省与和谐关系中获得幸福体验;回应不同教师群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促进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干预方案;积极回应时代与教师发展需求,探索适合中国教师的生命成长和幸福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幸福感 儒家 教育干预
下载PDF
儒家经典“庶人之议”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分田 孙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庶人之议"的政治功能。在儒家经典及其注疏中,有一批涉及平民百姓之议的思想材料,诸如《洪范》的"谋及庶人"与《论语》的"庶人不议"等。从君主制度的一般规定性和理想化的政治决... 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庶人之议"的政治功能。在儒家经典及其注疏中,有一批涉及平民百姓之议的思想材料,诸如《洪范》的"谋及庶人"与《论语》的"庶人不议"等。从君主制度的一般规定性和理想化的政治决策模式的角度,系统考察这类思想材料的宗旨、内涵和逻辑及其对帝制的影响,有助于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儒家理想政治模式理论的本质属性、基础框架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政治模式理论 儒家《论语》 “庶人之议”
下载PDF
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翻译者,抑或叛逆者? 被引量:9
7
作者 梅谦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8,共12页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柏应理 张居正 儒家
下载PDF
莫使百年回归成复古——关于儒家经典重归国民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裕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1912年1月19日,时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签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宣布"读经科一律废止",儒家典籍从此退出中国中、小学生课堂的圣典地位,迄今正好过了一百年。去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 1912年1月19日,时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签发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宣布"读经科一律废止",儒家典籍从此退出中国中、小学生课堂的圣典地位,迄今正好过了一百年。去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并已编出多版教材供中小学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 儒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复古 回归 中小学生 普通教育 教育总长
下载PDF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与儒家经典的译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明清之际,天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为在中国顺利传教而附会儒学,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介到到西方,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明清之际,天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为在中国顺利传教而附会儒学,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介到到西方,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研究本体,将先秦儒家经典的译介时间界定为"学习""化用"和"研究"三个阶段,探讨儒经译介的"文化适应"背景,分别梳理"四书"和"五经"的译介历程,分析儒经译介对当时西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图重现这段重要的"东学西传"翻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耶稣会士 儒家 译介
下载PDF
《礼》经附庸,蔚成大国——《礼记》的思想价值及其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原本不在儒家"五经"之列,只是附属于"五经"之一《仪礼》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编。由于小戴《礼记》中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思想价值,因而先是于曹魏时被列于学官,设博士;后又于唐代撰作《五经正义》... 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原本不在儒家"五经"之列,只是附属于"五经"之一《仪礼》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编。由于小戴《礼记》中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思想价值,因而先是于曹魏时被列于学官,设博士;后又于唐代撰作《五经正义》时,被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五经"地位。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礼记》一书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礼记》最全面、最集中、最系统地论述、阐释了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天道人伦观念、心性教养的途径和原则等等。可以说《礼记》一书是儒家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载体。历史上,《礼记》一书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礼记》所蕴含的"天下为公"的社会政治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以及其他许多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经学 礼学 儒家体系
下载PDF
埃兹拉·庞德对儒家经典文化误读与挪用之根源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文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埃兹拉·庞德一生推崇中国文化,孔子、儒家思想是其翻译和创作的重要源泉,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在如今后理论时代,在"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标签下... 埃兹拉·庞德一生推崇中国文化,孔子、儒家思想是其翻译和创作的重要源泉,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在如今后理论时代,在"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标签下,庞德对儒家经典文化的误读和挪用饱受诟病。本文旨在寻找庞德对孔子及儒家文化误读与挪用的两方阵营之外的一条客观评价之路,探究他对儒家经典文化误读与挪用的根源,并通过东西方宗教与哲学思潮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庞德是抵制西方"两希"文明的哲学思潮而转向从东方尤其是孔儒经典中寻找济世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儒家 误读与挪用 “两希”文明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辜鸿铭之儒家经典英译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红新 《社科纵横》 200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辜鸿铭是儒家经典英译史上第一个中国人,其译文流畅、丰润,融合了中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按照传统译论的语言层面对等转换原则去分析辜鸿铭的译本,他的翻译是不忠实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译者的关注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辜鸿铭是儒家经典英译史上第一个中国人,其译文流畅、丰润,融合了中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按照传统译论的语言层面对等转换原则去分析辜鸿铭的译本,他的翻译是不忠实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译者的关注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这项复杂的活动中,译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辜鸿铭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对他"不忠实"的翻译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从中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辜鸿铭 儒家 英译展
下载PDF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被引量:4
13
作者 乐爱国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 ,甚至还有专门的古代科技著作 ,而且 ,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 。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儒家 古代科技 古代科学家
下载PDF
刍议组织医学生开展诵读演说儒家文化经典活动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德国 赵敏 +1 位作者 王敏 易琳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602-605,共4页
由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大师创作整理的儒家文化经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组织医学生诵读演说儒家文化经典活动不仅能够使当代医学生更好地学习、感悟、体验、领会、把握儒家文化精神要旨,... 由孔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大师创作整理的儒家文化经典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组织医学生诵读演说儒家文化经典活动不仅能够使当代医学生更好地学习、感悟、体验、领会、把握儒家文化精神要旨,激起他们对儒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质素养,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培育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可丰富活跃大学校园文化,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升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诵读演说 儒家文化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国外学者儒家经典研究的词频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世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8,共6页
本文以EBSCO数据库儒家经典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计算机应用系统,对论文关键词进行挖掘、整理,建成关键词词频数据库,采用词频分析软件,应用词频分析方法,对主题词词语进行多途径、广角度的系统性、综合性比较研究。探讨国外学者... 本文以EBSCO数据库儒家经典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计算机应用系统,对论文关键词进行挖掘、整理,建成关键词词频数据库,采用词频分析软件,应用词频分析方法,对主题词词语进行多途径、广角度的系统性、综合性比较研究。探讨国外学者儒家思想研究的异同点,跟踪和了解国外学者儒家经典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开拓研究国外学者古典文献研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学者 儒家 词频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公文对儒家经典的引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明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公文 儒家
下载PDF
儒家经典:北魏孝文帝思想的理论源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金龙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8,共18页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同时又是最富才学的帝王之一,他博览史传百家,尤精于儒家经典,其改革思想和改革新政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色彩。孝文帝改革自始至终都坚持以儒家学说作为理论准则,儒家经典、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的有...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同时又是最富才学的帝王之一,他博览史传百家,尤精于儒家经典,其改革思想和改革新政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色彩。孝文帝改革自始至终都坚持以儒家学说作为理论准则,儒家经典、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成为孝文帝改革思想的基本来源。在孝文帝的整个统治实践中,都能够看到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在诏书及君臣对话中,孝文帝经常征引《尚书》、《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周易》、《三礼》等儒家经典进行阐述,所引言辞有的是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有的是思想家对历史经验和规律的概括性认识,有的则外化为孝文帝的日常用语。具体考察《魏书.任城王澄传》、《王肃传》等史传所载孝文帝言论中的用典,知其在许多场合引用儒家经典的文字时往往脱口而出,表明他不但将五经文字熟记于心,而且完全精通其涵义。孝文帝以中国传统制度为蓝本改革北魏制度,对北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实施全盘汉化,正是因为他对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汉族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思想源泉 改革 诏书 君臣对话 儒家
下载PDF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兼从西方诠释学的角度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浩翔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5,共6页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都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并且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他们批评了乾嘉学派解读经典的方法策略,亦注重客观理解的重要性,并突出诠释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通过生命的体验,以诚、敬的姿态面对...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都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并且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他们批评了乾嘉学派解读经典的方法策略,亦注重客观理解的重要性,并突出诠释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强调通过生命的体验,以诚、敬的姿态面对儒家经典并予以解读。此外,他们的经典诠释方法也多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牟宗三 徐复观 儒家 诠释学
下载PDF
经典、经典的替代及其条件——从儒家经典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关系切入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30,共7页
经典是由历史积淀、认同基础和文化影响三个因素构成的。以此为基点分析近代中国的经典处境,我们会发现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取代儒家经典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两种经典的替代关系,是历史变迁所注定的。其中经典的新旧差异、思想的变局、精... 经典是由历史积淀、认同基础和文化影响三个因素构成的。以此为基点分析近代中国的经典处境,我们会发现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取代儒家经典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两种经典的替代关系,是历史变迁所注定的。其中经典的新旧差异、思想的变局、精英的选择与政治的功用发挥着重要的变量效用。循此路径分析,我们对于经典的历史替代关系,就会有一个基于历史理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马克思主义经 文化变迁过程 替代 替代条件
下载PDF
师古以用今:李觏对儒家经典的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饶国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57,共6页
研究李觏如何在解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拓展李觏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康国济民为意",可谓师古以用今之情怀;"道不以权,弗能相济也",乃李觏对《易》之解读;"摭其... 研究李觏如何在解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拓展李觏现实主义思想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康国济民为意",可谓师古以用今之情怀;"道不以权,弗能相济也",乃李觏对《易》之解读;"摭其大略而述之",体现了《周礼》的回归及对现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师古以用今 李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