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东晋南朝时期的佛儒道之争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其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9,共4页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儒道之争 文化交融
下载PDF
关于汉武帝初年儒道之争若干史料史实的辨正
2
作者 秦学颀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汉武帝即位之初 ,儒家学者同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学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双方由学术之争发展为对政权的争夺。建元元年冬十月 ,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文学之士 ,结果所举之士被丞相卫绾全部黜退。这是窦太后对儒学改革人士的第一次打击... 汉武帝即位之初 ,儒家学者同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学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双方由学术之争发展为对政权的争夺。建元元年冬十月 ,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文学之士 ,结果所举之士被丞相卫绾全部黜退。这是窦太后对儒学改革人士的第一次打击。六月 ,汉武帝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虫分为太尉 ,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打击朝中保守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建元二年冬十月 ,窦太后突然发动政变 ,将改革派人物全部黜退 ,政权重归保守派之手。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死 ,汉武帝又罢免了全部保守派人士 ,正式开始了内改制度、外兴功业的有为政治。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为汉武帝所采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窦太后 黄老之学 儒道之争 统治政策
全文增补中
简论嵇康诗文中的儒道之争
3
作者 张婷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5-98,共4页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 嵇康生活在政治制度极为黑暗的魏晋之交。当时的司马氏集团用儒家忠孝思想麻痹世人,这使得部分士人感到极度失望,于是开始用清谈玄学来抒发内心不平,希望通过超脱现实、远离尘世的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嵇康诗文中既有老庄优游容与的生活方式,也有孔孟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儒道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构成嵇康思想中不可开解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诗文 清谈玄学 优游容与 外物累心 儒道之争
下载PDF
论两汉楚辞学评论中的儒道之争
4
作者 吴明刚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7-19,共3页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融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融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鸣,实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楚辞学评论 儒道之争
下载PDF
析论东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及《老聃非大贤论》中的老子
5
作者 王启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7,共6页
东晋孙盛有《老子疑问反讯》和《老聃非大贤论》两篇文章,收录在《广弘明集》当中。其中对老子其文其人有很多的质疑和微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古时期儒家人物对道家、道教学说与思想的传播及影响的排斥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子其文其人... 东晋孙盛有《老子疑问反讯》和《老聃非大贤论》两篇文章,收录在《广弘明集》当中。其中对老子其文其人有很多的质疑和微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古时期儒家人物对道家、道教学说与思想的传播及影响的排斥态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子其文其人在思想史发展过程中所必然面临的来自不同学派的挑战和质疑,从而呈现出儒道两家学说作为本土思想在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相互间共生性和矛盾性地存在的基本面貌。本文主要通过对孙盛所论老子其文其人的话语解读和分析,以见老子的后世影响以及孙盛相关思想的主旨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盛 老子其文其人 儒道之争 中古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