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道交融:罗念庵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2-42,共11页
"病厄之危—道业未成"构成阳明学者罗念庵生命际遇中悲凉沉重的精神情结。与宋儒避谈生死、顺任生死、侧重世间人伦道德所不同的是,阳明学者明确将"体证心体—超越生死"视为同一主题,完成了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学理... "病厄之危—道业未成"构成阳明学者罗念庵生命际遇中悲凉沉重的精神情结。与宋儒避谈生死、顺任生死、侧重世间人伦道德所不同的是,阳明学者明确将"体证心体—超越生死"视为同一主题,完成了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学理念,这也是念庵以潜心体道来对抗疾病死亡之厄的思想背景。另一方面,因儒道同源的一致性以及念庵与道家的亲缘关系,其终极关怀呈现为一体两面:儒家万物一体的现世关切和道家忘情忘世的生死关切相互交融,构成罗念庵独特的"一体两面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念庵 终极关怀 儒道交融
下载PDF
浅谈儒道交融
2
作者 曲福寿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占中国哲学主导地位的两家是儒家与道家 ,而儒家与道家交融汇合又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斥表现是儒道交融的前提。
关键词 互斥性 相济性 整合性 儒道交融
下载PDF
亦儒亦道 殊途归一——论白居易内心中的儒与道
3
作者 汤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儒、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类相异的经典,它们各自以自己独特的特质深深影响了大多中国文人的人生观和文艺创作,他们由儒入仕、从儒至道的选择使得他们的人生处世和文艺创作有一种亦儒亦道、儒道交融的特色。白居易的为人和为文均显出... 儒、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两类相异的经典,它们各自以自己独特的特质深深影响了大多中国文人的人生观和文艺创作,他们由儒入仕、从儒至道的选择使得他们的人生处世和文艺创作有一种亦儒亦道、儒道交融的特色。白居易的为人和为文均显出这种特色。本文试通过对他身上的这一特色详细论述来说明亦儒亦道是包括白居易在内大多中国文人在立身处世和思想追求上的最佳选择,而正是儒道思想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和谐交融才使得像白居易一样的中国文人们活出精彩的人生和创作出别具特色的经典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仕 儒道交融
下载PDF
杜道坚《老子》注略论
4
作者 刘固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宋 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的老学著作《道德玄经原旨》与《玄经原旨发挥》中的主要思想,认为其 中的核心内容“皇道帝德”说反映了宋元时期以儒家... 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宋 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的老学著作《道德玄经原旨》与《玄经原旨发挥》中的主要思想,认为其 中的核心内容“皇道帝德”说反映了宋元时期以儒家的政治道德学说解释《老子》已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由此也可以具体真切地看出该时期孔老同归,儒道交融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学思想 "皇帝德"论 儒道交融
全文增补中
从苏轼笔记看其儒释道交融的文人思想特质
5
作者 杨丽琼 《作家天地》 2020年第14期19-19,150,共2页
从笔记体的发展史来看,宋代是笔记体发展的繁荣期,在此期间,笔记体一改前代与小说杂糅不分的混沌状态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个时期的文人笔记承载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主流文体历来是研究苏轼思想特质的重要参考,事实上苏轼所作的笔记也... 从笔记体的发展史来看,宋代是笔记体发展的繁荣期,在此期间,笔记体一改前代与小说杂糅不分的混沌状态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个时期的文人笔记承载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主流文体历来是研究苏轼思想特质的重要参考,事实上苏轼所作的笔记也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交融 文人思想
原文传递
道经中所见之“思无邪”
6
作者 陈昭吟 《诗经研究丛刊》 2015年第2期218-253,共36页
检索《道藏》所涉及有关'思无邪'的记载仅17条,经整理后,发现道经引用'思无邪',主要是集中在内炼存思的内涵引证上,其他尚有斋醮道乐、持戒登仙、儒家原意等不同面向的用法,特别是在内炼存思上,很明确地表现出道教的面... 检索《道藏》所涉及有关'思无邪'的记载仅17条,经整理后,发现道经引用'思无邪',主要是集中在内炼存思的内涵引证上,其他尚有斋醮道乐、持戒登仙、儒家原意等不同面向的用法,特别是在内炼存思上,很明确地表现出道教的面貌。然而欲知道教如何延伸引用,仍需由儒家的'思无邪'入手,因此首先简述历来对'思无邪'的讨论,再分别探究在道经中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存思 儒道交融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7
作者 史飞翔 《党政干部参考》 2011年第7期44-44,共1页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儒释道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之中。在古代,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总是从儒家开始,"大济苍生"、"为民请命&qu...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精髓。儒释道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之中。在古代,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总是从儒家开始,"大济苍生"、"为民请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 家思想 精神食粮 梁漱溟 中国古代 家思想 儒道交融 修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