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籍译出者文化身份与儒道人格的蕴涵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力游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95-98,共4页
汉籍以其博大精深吸引着无数学者将其译成多种语言。汉籍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外来译者还是本土译者抑或离散译者,其身份往往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译者流动的身份因受汉籍的熏陶而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儒道文化和哲学精髓... 汉籍以其博大精深吸引着无数学者将其译成多种语言。汉籍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外来译者还是本土译者抑或离散译者,其身份往往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译者流动的身份因受汉籍的熏陶而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儒道文化和哲学精髓的融合让译者的文化身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升华 儒道人格
下载PDF
从殊途同归的先秦儒道人格意识看古代中国士格与仕途圆融两难问题的解决
2
作者 杨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3-15,69,共4页
作为中国两大思想渊源的先秦儒道两家虽然对理想人格的认知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不同,但它们都追求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以塑造理想人格为目标,从而走上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古代中国士格与仕途圆融两难又伴随其中,解决此两... 作为中国两大思想渊源的先秦儒道两家虽然对理想人格的认知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不同,但它们都追求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以塑造理想人格为目标,从而走上了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古代中国士格与仕途圆融两难又伴随其中,解决此两难问题又是文之另一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人格 殊途同归 士格 仕途 两难
下载PDF
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及其内在变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涂阳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6-60,69,共6页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人物心理传记法及心理测量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显现出了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儒道互补人格的变动机制与社会环境、个人独特的性格及内在理想三者间的互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 人格 互补人格 文化人格
下载PDF
论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
4
作者 涂阳军 郭永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3-97,120,共6页
儒家互补的文化特征"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理层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形态——儒道互补人格。儒家在人生价值选择及情绪情感调节等方面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儒道两家在人性论等方面的互补,导致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形成。儒道两家对&q... 儒家互补的文化特征"积淀"在中国人的心理层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形态——儒道互补人格。儒家在人生价值选择及情绪情感调节等方面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儒道两家在人性论等方面的互补,导致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形成。儒道两家对"道"的看法及面临乱世时解决方式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人生观及心理行为层面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有合二为一的有机整体性,它正是儒道互补人格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统文化 人格 互补 互补人格
下载PDF
文化的献祭:阮籍现象的文化省思
5
作者 刘砚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9-22,共4页
从文化学的视角关注文学现象,更能深入文学现象本质的探究。从思想溯源、玄学背景、生命情绪三方面省思魏晋风度,可以深入发掘阮籍现象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阮籍 儒道人格 玄学 生命情绪
下载PDF
唐代诗人狂者精神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岳五九 吴怀东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唐诗中有大量"狂"字,"狂"在唐代诗歌中所指主要有吟咏之狂、性情之狂和饮酒之狂等三个方面。唐代诗人的狂者精神在唐代的演进与唐代社会密切关联,亦与儒、释、道相关联。狂者精神具有促进唐诗的创新与超越、塑造唐... 唐诗中有大量"狂"字,"狂"在唐代诗歌中所指主要有吟咏之狂、性情之狂和饮酒之狂等三个方面。唐代诗人的狂者精神在唐代的演进与唐代社会密切关联,亦与儒、释、道相关联。狂者精神具有促进唐诗的创新与超越、塑造唐代文人自信自负的人格范型等独特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者精神 人格范型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海钟 《唐都学刊》 1996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特质的总结和概括,论证了盲目移植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弊端.进而认为,应该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背景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民族性格 心理咨询 本土化 互补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