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的关系看早期儒道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24,共4页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 学术界对于儒家和道家关系的重新认识,不应该开始于郭店楚简的出土。在竹简《文子》中就已经有了"儒道相谋"关系的蛛丝马迹。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可以说明"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儒道关系
下载PDF
道德与仁义--论老子仁义观兼议最初的儒道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汪韶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 老子不认同仁义,甚至要绝弃仁义。但绝弃仁义,不是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而是上达于大道。《老子》又名《道德经》,本来就在"言道德之意"。与仁义相比,道德不会沦为伪善,不会临人以德,不会事事干预,不会依贵贱亲疏而爱有差等,甚至不知道自己合乎道德。道家认为,仁义如果只用作个人修德,那就可以拥有一块存身之地;如果越出个人修德的铁门限来"矫"天下,那就失去存在的合法性。世人需要做的只是不相为害,圣人则需要达到比仁义更高的道德,两种场合都用不着仁义。在学派初创时期,老、孔只是就如何重建秩序提出各自的方案,孔子欲恢复传统,老子则批评传统,两人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没有相互攻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 儒道关系
下载PDF
“互文”与“互动”:儒道关系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海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1,共4页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关系 “互动” “互文” 新论 互补” 内在超越性 家哲学 家哲学 心理基础 生存模式 人生观 个代表 主义 林语堂 中国人 佛教
下载PDF
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道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泽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司马迁的一段话,成为人们形成"成见"的一个重要依据:"... 儒道关系,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黜,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司马迁的一段话,成为人们形成"成见"的一个重要依据:"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楚简 今本老子 简本《老子》 儒道关系 郭店 司马迁 学术思想史 政治斗争 中国哲学
下载PDF
早期儒道关系考辨——从楚简《老子》与今本《老子》比较谈起 被引量:1
5
作者 聂中庆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如何评价楚简《老子》在研究先秦思想史中的作用及价值 ,如何评价早期的儒道关系 ,目前学界还存有不同看法。早期道家虽不排斥和贬损“仁义”,但儒道两个学派的价值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因而二者间的包容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楚简《老子》 思想史 早期儒道关系
下载PDF
试论蒙古前四汗时期的儒道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崇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金亡前后,大量儒士得到全真教的庇佑,儒道关系相当密切。但随着教派势力的急剧壮大,全真教以其有为的倾向、越界的举动,引起了儒士们的警惕与疏离。面对蒙古前四汗时期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竞逐的态势,痛心于儒学衰微的儒士们既对道教予以批... 金亡前后,大量儒士得到全真教的庇佑,儒道关系相当密切。但随着教派势力的急剧壮大,全真教以其有为的倾向、越界的举动,引起了儒士们的警惕与疏离。面对蒙古前四汗时期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竞逐的态势,痛心于儒学衰微的儒士们既对道教予以批判,也加强对自身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儒道关系 全真教
下载PDF
魏晋神仙道教中的儒道关系论——以《抱朴子·内篇》为中心
7
作者 刘立夫 周亚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42-745,共4页
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特的道教形式,其理论奠基者是东晋的葛洪。《抱朴子·内篇》多处论及儒道关系,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儒道关系论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葛洪通过对儒道的比较,论证了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道简儒难,故可离俗世... 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特的道教形式,其理论奠基者是东晋的葛洪。《抱朴子·内篇》多处论及儒道关系,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儒道关系论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葛洪通过对儒道的比较,论证了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道简儒难,故可离俗世而求神仙。同时,葛洪还一再强调积善立功的重要性,将道教的长生成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统一起来,把儒家的忠孝仁信纳入道教戒律,按儒家的伦理纲常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体系。葛洪会通儒家和道教的思想,不仅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关于儒佛关系论的一大总结,也对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神仙 葛洪 《抱朴子·内篇》 儒道关系
下载PDF
冲突与对峙中的并驾齐驱——论《红楼梦》中的儒道关系
8
作者 邱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儒道的对峙与冲突是历代历朝都不少见的社会现象。虽然起初它仅仅是一种教派争锋,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这一范围,而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不同... 儒道的对峙与冲突是历代历朝都不少见的社会现象。虽然起初它仅仅是一种教派争锋,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这一范围,而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生活表征。无一例外,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表现儒道冲突的现象或主题,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关系 对峙与冲突 《红楼梦》 功名利禄
下载PDF
元杂剧《桃花女》中儒道关系论析
9
作者 艾炬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桃花女》杂剧是一部极富戏剧色彩和深刻文化意蕴的作品。其中,周公和桃花女分别作为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代表,二人的斗法过程,展示了元代道盛儒衰的社会现实,而大团圆结局则是儒学与道教相互融合吸纳的象征。文章结合元代儒学和道教... 《桃花女》杂剧是一部极富戏剧色彩和深刻文化意蕴的作品。其中,周公和桃花女分别作为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代表,二人的斗法过程,展示了元代道盛儒衰的社会现实,而大团圆结局则是儒学与道教相互融合吸纳的象征。文章结合元代儒学和道教的发展实际,从儒道关系角度探讨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桃花女 儒道关系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抱朴子·内篇》对儒道关系的论述
10
作者 谢扶民 《魅力中国》 2011年第14期342-342,共1页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儒释道的交锋,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开始从原始的民间宗教向比较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演变,为了为道教的上层化正统化奠定理论基础,道教学者除了要撰集道...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儒释道的交锋,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开始从原始的民间宗教向比较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演变,为了为道教的上层化正统化奠定理论基础,道教学者除了要撰集道经、阐扬教义教理,建立科戒体系,整饬组织制度,完善方法仪式,理清道家思想的渊源外,还要对道家思想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关系进行论述,增强道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实现道家理论的正统化。作为汉晋至南北朝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葛洪,自觉担当了这一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关系 抱朴子 中华传统文化 魏晋南北朝 内篇 家思想 民间宗教 正统化
下载PDF
宋代儒道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评孔令宏教授《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
11
作者 邓国均 《柳州师专学报》 2008年第6期55-56,74,共3页
孔令宏教授所著《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一书,对两宋儒道二家相互影响与演进的史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宋代儒道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上视角独特,新颖科学;结构上儒道互补,经纬交织;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体系;立场上立足现实,以史为鉴... 孔令宏教授所著《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一书,对两宋儒道二家相互影响与演进的史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宋代儒道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法上视角独特,新颖科学;结构上儒道互补,经纬交织;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体系;立场上立足现实,以史为鉴,是宋代儒道关系研究的新进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儒道关系
下载PDF
《老子》的早期版本与儒道关系
12
作者 田兆元 《上海道教》 2002年第2期29-32,共4页
老子及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它与儒家文化并行,是中国文化的主潮。在道家发展之初,它的源头是什么呢?它与儒家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研究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由于今本《老子》成书较晚,以此了解道家早期思想是... 老子及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它与儒家文化并行,是中国文化的主潮。在道家发展之初,它的源头是什么呢?它与儒家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研究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由于今本《老子》成书较晚,以此了解道家早期思想是不恰当的,所有凭借今本《老子》所得出的老子思想肯定不是真正的老子思想,而是有相当多后期道学及其他学派所发挥的思想存乎其间,因为今本《老子》的成书在老子去世后的数百年以后。这样,我们必须求助更早的版本以探讨老子思想之源。近年,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老子》的早期版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老子早期思想的重要资料。1973年,马王堆发现了帛书《老子》甲本、乙本,1993年,郭店楚简出土,有简书甲、乙、丙三篇。这两种《老子》的早期版本的面市,为我们认识《老子》一书及道家思想的发展再现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思想 儒道关系 早期思想 郭店楚简 成书 主潮 版本
下载PDF
市道协举行《老子早期版本与儒道关系》知识讲座
13
作者 葆真 《上海道教》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上海 教协会 知识讲座 《老子早期版本与儒道关系
下载PDF
略论葛洪思想体系中的道儒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玲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仔细考察魏晋时期道教重要人物葛洪的思想体系,我们既可看到其以道为本的坚定倾向,又可看到其内心深处解不开的儒家情结。本文通过葛洪道本儒末、尊道贵儒、孔、老皆圣、评道扬儒、成仙之途等思想主张及其理论活动,对葛洪思想体系中的... 仔细考察魏晋时期道教重要人物葛洪的思想体系,我们既可看到其以道为本的坚定倾向,又可看到其内心深处解不开的儒家情结。本文通过葛洪道本儒末、尊道贵儒、孔、老皆圣、评道扬儒、成仙之途等思想主张及其理论活动,对葛洪思想体系中的道儒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思想体系 关系 魏晋时期
下载PDF
登封古迹所折射的儒释道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洪瑞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12,共4页
河南登封古迹众多,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在登封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基于系统论的视域,考察登封古迹,可以发现儒释道在中华文化中所呈现的复杂微妙关系:一是尔消我长,各领风骚。嵩阳书院的盛衰兴废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在中国大地上尔消我长、各... 河南登封古迹众多,儒释道三家文化都在登封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基于系统论的视域,考察登封古迹,可以发现儒释道在中华文化中所呈现的复杂微妙关系:一是尔消我长,各领风骚。嵩阳书院的盛衰兴废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在中国大地上尔消我长、各领风骚的互动关系。它们的地位与影响常常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以及帝王的喜好而发生改变。二是彼此借鉴,相互吸收。嵩山少林寺和嵩阳书院新儒学的创立,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互相吸收、彼此融合的现象。三是和而不同,各具特色。嵩山少林寺钟鼓楼前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即是三教一体、相互取法又各具特点的一个证明。三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最终的共生共荣,在世界文化中堪称奇迹,这对于正确处理当代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纷争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古迹 关系 系统论
下载PDF
魏晋时期儒道思想的关系——基于名教与自然之辨
16
作者 麻进余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 面对文化交往的全球化,重新审视、发展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和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史论结合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魏晋玄学思想进行思想史的动态考察梳理,着重从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视角理清儒道思想的关系。可以说魏晋玄学思想贯穿了"名教"与"自然"之辨,是儒道思想在碰撞历练中由相融到相斥或超越再到相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中的儒道兼综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儒道关系 名教 自然
下载PDF
朱熹哲学研究的新进展──读孔令宏《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
17
作者 田海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侧面 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构成要素 民族性格 思维方式 哲学研究 朱熹 儒道关系
原文传递
子路问津:儒道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有祥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9-44,共6页
郭店楚简的出土 ,引发了学术界对先秦时代儒道关系的重新思考。有人根据简本《老子》与今本在个别字句上的不同 ,推论春秋时代的儒道学说是相同大于分歧。本文立足于对《论语·微子》及《楚辞·渔父》的重新解读 ,指出儒道的对... 郭店楚简的出土 ,引发了学术界对先秦时代儒道关系的重新思考。有人根据简本《老子》与今本在个别字句上的不同 ,推论春秋时代的儒道学说是相同大于分歧。本文立足于对《论语·微子》及《楚辞·渔父》的重新解读 ,指出儒道的对立和冲突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基本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路 问津 屈原 渔父 儒道关系
下载PDF
文学、宗教与政治:《桃花扇》仪式叙事中的神道设教与儒道互补
19
作者 王亚楠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具有深刻内涵与文化意义的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体系。考察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发现孔尚任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反映了... 《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描述道教的黄箓斋醮仪式,是一场具有深刻内涵与文化意义的仪式,构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体系。考察仪式举行的时空、形式、结构、内容和功能,发现孔尚任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反映了明末清初儒学传统为政治提供价值基础、为社会提供认同凝聚和为个体安顿身心性命的作用和意义减弱时,与儒家互相渗透、影响的道教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构成了对儒家道德的支撑,揭示了中国宗教文化于明末清初社会的碰撞和交融。宗教文化以特殊而显著的形式深入到了《桃花扇》的主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话语表述方式中,折射着文学与宗教、历史与神话、仪式与政治间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入 仪式 设教 儒道关系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晗 吴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玄学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