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门事亲》与《伤寒论》下法之异同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瑞祥 崔家祥 王洪海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63-65,共3页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微知著,多于细微处发现患者存在郁滞,治疗上提倡精细化治疗,深入挖掘攻下药物的性味区别,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攻下方式。同时,张从正还提出了“下法可兼众法”“下即为补”“凡有郁滞者皆可下”等下法思想,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儒门事亲》 张从正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儒门事亲》中张子和对“辨证行为疗法”的应用初探
2
作者 张钰 张兴海 +1 位作者 付利婷 胡英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张子和深受《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医学思想影响,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心理治疗方法。“辨... 金元时期,中医大家张子和深受《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医学思想影响,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儒门事亲》是张子和医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心理治疗方法。“辨证行为疗法”是现代心理学以不适行为作为切入点,辨治个体因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失衡反应引起的心理疾病,对于治疗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现对《儒门事亲》中有关“辨证行为疗法”医案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与现代心理学“辨证行为疗法”的异同之处,以期为中医心理文化现实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辨证行为疗法” 儒门事亲 行为 情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儒门事亲》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美皎 邢叶一祎 +3 位作者 薛丽娟 李媛 黄文馨 汤巧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3期71-76,共6页
目的挖掘金代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拓宽咳嗽的临床证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以《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方剂和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使用R4.0.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 目的挖掘金代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拓宽咳嗽的临床证治思路提供参考。方法以《儒门事亲》中治疗咳嗽的方剂和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使用R4.0.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75首,涉及药物106味,累计用药频次470次,以补虚类、清热类、泻下类药物使用最多,常用药物为大黄、甘草、人参。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分布以脾经、肺经、胃经为主;基于Apriori算法挖掘得到当归-甘草、大黄-白芍等26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黄柏-大黄-牵牛子、白矾-干姜等5首聚类方。结论张子和辨治咳嗽用药主张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辛开苦降、注重调畅气机,脾肺同治,以祛痰止咳、理气降逆为基础治法,根据病邪不同兼以泻下通腑、温肺化饮、疏风清热、培土生金等,并善用吐剂、注重调摄,其辨治咳嗽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张子和 咳嗽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张从正《儒门事亲》五运六气治法述要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峥 杨威 刘寨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1-891,895,共2页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五运六气 治法
下载PDF
《儒门事亲》汗吐下理论特色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丹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2-1363,1373,共3页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建立了汗之开其玄府、吐之令其调达、下之推陈致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对中医理论和临证发...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建立了汗之开其玄府、吐之令其调达、下之推陈致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路,对中医理论和临证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不拘泥古法,勇于创新,精于辨证,知常达变,不仅纠正了当时滥用温补的不良风气,更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追求的宝贵财富。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一,故着重挖掘张子和独特的治疗理论框架,以探寻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的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攻邪 汗法 吐法 下法 张子和
下载PDF
从《儒门事亲》浅析张从正刺血学说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洪亮 薛智慧 +3 位作者 张昕 粟艳梅 向芳 李铁浪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1期2057-2058,共2页
《儒门事亲》是金元著名医家张从正所撰。该书是张从正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对刺血疗法见解独到、应用广泛,为刺血疗法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本文笔者就该书中张从正刺血学说的特点进行了总结:(1)承《内经》,善创... 《儒门事亲》是金元著名医家张从正所撰。该书是张从正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对刺血疗法见解独到、应用广泛,为刺血疗法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本文笔者就该书中张从正刺血学说的特点进行了总结:(1)承《内经》,善创新,主攻邪,喜泻血,邪祛正安;(2)审虚实,辨气血,重养血,勿伤血,刺血补虚;(3)擅铍针,刺穴多,血量大,刺法猛,疗效奇佳;(4)广证治,明禁忌,传后世,道深远,功德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刺血疗法
下载PDF
《儒门事亲》对中医急诊学的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雷枭 张松 许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9期1494-1495,共2页
《儒门事亲》为金代名医张子和所著。张氏主张"古方不能尽医今病",提出"驱邪即所以补正"的理论,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疗各种危急重症,疗效显著、救人无数,在治疗方法、给药途径、急救器械、药物剂型等方面为中医急... 《儒门事亲》为金代名医张子和所著。张氏主张"古方不能尽医今病",提出"驱邪即所以补正"的理论,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疗各种危急重症,疗效显著、救人无数,在治疗方法、给药途径、急救器械、药物剂型等方面为中医急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中医急诊学 张子和 汗法 吐法 下法
下载PDF
张从正《儒门事亲》针灸学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浩然 贾红玲 张永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汗法 针灸学
下载PDF
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中的辨证论治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2-23,共2页
分析张子和《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祛邪理论及相关医案,认为其祛邪理论并未脱离中医辨证论治的藩篱,而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辨证论治特点为辨证重邪实致病,论治重气血流通,汗吐下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关键词 儒门事亲》 辨证论治 祛邪 汗法 吐法 下法
下载PDF
张子和《儒门事亲》治法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卞立群 张引强 +1 位作者 王萍 唐旭东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6期456-458,共3页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其诊断学理论与治疗学理论当分属不同的体系,诊断依据来源于《内经》,治疗学思想则产生于其对人体独特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产... 张子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其诊断学理论与治疗学理论当分属不同的体系,诊断依据来源于《内经》,治疗学思想则产生于其对人体独特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产生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儒门事亲 治法 中医学理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试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疏欣杨 张纾难 +1 位作者 吴鲁华 刘金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3期489-490,共2页
《儒门事亲》是攻邪学派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汗、吐、下三法对当今中医急症诊治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努力继承,积极创新张氏攻邪学说的学术思想,做好汗、吐、下三法的临床和基础工作,使其符合现代... 《儒门事亲》是攻邪学派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汗、吐、下三法对当今中医急症诊治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努力继承,积极创新张氏攻邪学说的学术思想,做好汗、吐、下三法的临床和基础工作,使其符合现代流行病学方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汗吐下 急症
下载PDF
《儒门事亲》医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云松 岳利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儒门事亲》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邪去正安、一分为三、因势利导、以通为用、三因制宜。张从正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气侵入所致,只有祛除邪气,疾病才可以痊愈,治病以祛邪为首务。他将邪气分为天邪、地邪和人邪,天邪多侵犯人体上部,地邪... 《儒门事亲》学术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邪去正安、一分为三、因势利导、以通为用、三因制宜。张从正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气侵入所致,只有祛除邪气,疾病才可以痊愈,治病以祛邪为首务。他将邪气分为天邪、地邪和人邪,天邪多侵犯人体上部,地邪多侵犯人体下部,人邪多侵犯人体中部。治疗应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根据三类邪气致病部位,提出了汗、吐、下三法。张从正认为疾病发生机制是邪气侵犯机体,致气血郁滞不畅,治疗关键是祛除邪气,畅通气血。临证要因时、因地、因人施治,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张从正 医学思想
下载PDF
17世纪晚明“功过格”的新趣向--以颜茂猷“儒门功过格”为中心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23,共12页
17世纪晚明时代以《功过格》等善书为载体的劝善思想正汇为一股潮流,那些原本属于佛道两家独创的具有浓厚宗教伦理色彩的《功过格》竟开始受到儒家士人的青睐和关注,甚至出现了将《功过格》纳入"儒门"的新趣向。福建士人颜茂... 17世纪晚明时代以《功过格》等善书为载体的劝善思想正汇为一股潮流,那些原本属于佛道两家独创的具有浓厚宗教伦理色彩的《功过格》竟开始受到儒家士人的青睐和关注,甚至出现了将《功过格》纳入"儒门"的新趣向。福建士人颜茂猷在袁了凡《功过格》的基础上经由一番大胆的创新和改造,创作了以社会伦理为核心关怀的《当官功过格》以及以家庭伦理为主要诉求的《功过格》(被后人称为"迪吉录格"),便是"功过格"新典范的重要表现。通过对这两部"儒门功过格"的案例设计的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儒家精英一方面并不排斥善恶相报的报应观念,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深入思考德福一致、转祸为福如何可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功过格 当官功过格 迪吉录格 颜茂猷 袁了凡
下载PDF
张从正《儒门事亲》与药邪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光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16-18,共3页
张从正《儒门事亲》与药邪张光霁(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关键词张从正《儒门事亲》药邪张从正(约1150~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张氏师承河间刘氏之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典籍,... 张从正《儒门事亲》与药邪张光霁(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关键词张从正《儒门事亲》药邪张从正(约1150~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张氏师承河间刘氏之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典籍,颇有研究。大定、明昌间(11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药邪 中药学
下载PDF
《儒门事亲》“内积形”之“吐法”应用浅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雷 韩娟娟 袁畅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8,共2页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张氏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三法可以兼众法"、"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张氏把"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归为"吐"法,且提出体质强者,可取一次大吐而愈,弱者可取三次小小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门事亲 内积形 吐法
下载PDF
浅析《儒门事亲》中舟车丸治“湿形”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雷 《河南中医》 2014年第2期359-360,共2页
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善用汗、吐、下三法。舟车丸为张氏所喜用,为"下法"的代表方之一。《儒门事亲》中舟车丸出现的频率较高,张子和用其治湿形之类病。
关键词 舟车丸 儒门事亲》 张子和 “湿形” 下法
下载PDF
《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浅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雷 黄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3-14,共2页
"汗"、"吐"、"下"三法出自《伤寒论》,传承并广泛用于临床却独属张从正。张氏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应用三法的范围和经验远远超过前人,尤其是下法与吐法。"下法"在"湿形"中的应用尤为显现,如"下五... "汗"、"吐"、"下"三法出自《伤寒论》,传承并广泛用于临床却独属张从正。张氏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极善用汗、吐、下三法。张氏应用三法的范围和经验远远超过前人,尤其是下法与吐法。"下法"在"湿形"中的应用尤为显现,如"下五、七行"、"大下一斗"、"下三十余行"等不胜枚举[1]。通过对张氏在《儒门事亲》"湿形"之"下法"应用的浅探,希冀抛砖引玉,为祖国医学事业加砖添瓦。1张氏生平及"下"法观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号戴人,故又称张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攻邪派"与"攻邪"理论的鼻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法 湿形 张从正 儒门事亲 应用浅探
下载PDF
从《儒门事亲》看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维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1-202,共2页
从《儒门事亲》有关条文分析,张从正重视七情因素主要表现在发病学和治疗学两个方面。张氏认为七情致病可导致气机紊乱,内伤五脏,耗伤精、气、神,产生多种病证;张氏善于运用七情相胜原则治疗病证。
关键词 张从正 儒门事亲 七情
下载PDF
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超尘 温长路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儒门事亲》,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波及海外。历代医家对其效仿、发挥、研究者众多,有对张子和的生平事...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儒门事亲》,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波及海外。历代医家对其效仿、发挥、研究者众多,有对张子和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者,有对《儒门事亲》一书中学术观点和用药规律进行探讨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认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以期该项研究能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和 儒门事亲》 考证 辨疑
下载PDF
浅谈《儒门事亲》刺血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玉乐 白玉 《国医论坛》 2006年第6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儒门事亲》 张从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