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中的象征意向 |
孙娜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1
|
|
2
|
试析《儿子和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
王晓燕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1 |
2
|
|
3
|
“花”和“黑暗”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象征 |
冯利
赵青
|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4
|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 |
王占峰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1
|
|
5
|
文化批评视阈中的《儿子和情人》 |
葛静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6
|
从弗氏精神分析学说看D·H·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 |
张晓颖
|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7
|
在《儿子和情人》中的花朵和月亮的独特喻义 |
王丽英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8
|
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象征意象的解读 |
靳爱心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劳伦斯和他的代表作《儿子和情人》 |
冯利
王淑媛
赵青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07 |
0 |
|
10
|
论劳伦斯的创作 |
李敏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1
|
论劳伦斯小说的表现主义 |
肖肃
|
《外国语文》
|
1994 |
1
|
|
12
|
女性世界中的劳伦斯与劳伦斯世界中的女性 |
裴阳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3
|
英国人爱读哪些书? |
|
《华人时刊》
|
1997 |
0 |
|
14
|
解脱恋母情结的D·H·劳伦斯 |
莎珊
|
《海内与海外》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