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600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勇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7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患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本院600例患儿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并统计其耐药性。结果:600例患儿血培养样本中,阳性样本359...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患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本院600例患儿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并统计其耐药性。结果:600例患儿血培养样本中,阳性样本359例,临床分离率为59.83%。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共251株;革兰氏阴性菌108株。细菌鉴定结果显示,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等。耐药性分析表明,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表现出耐药性,而对头孢噻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表现出普遍的高敏性。结论:儿科临床患儿的血培养病原菌分离率较高,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该研究结果可为儿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细菌分离率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研究分析儿科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结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秀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4期2466-2467,共2页
目的分析儿科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并观察药敏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9023份患儿血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血液标本中存在的菌株,记录病原菌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分布情况、病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常见革兰... 目的分析儿科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并观察药敏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9023份患儿血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血液标本中存在的菌株,记录病原菌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分布情况、病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常见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药敏结果.结果经血培养,9023份患儿血样本中发现896株病原菌,其中≤4周新生儿血样本占比最高,为43.53%;89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73.55%(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较低)、革兰阴性菌占21.99%(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2%以上,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真菌占4.46%(对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儿童血流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耐药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血培养 病原菌 药敏结果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桂莲 吴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造成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 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的作用和意义, 为同行提供借鉴. 方法 成立品管圈, 以 “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为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 目的 总结分析造成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 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的作用和意义, 为同行提供借鉴. 方法 成立品管圈, 以 “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为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由活动前的72%降低至活动后的28%.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