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辉 王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行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50... 目的探讨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骨折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行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50例)和B组(行喙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50例),比较两组患儿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注药后不同时间点运动感觉阻滞情况,以及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臂丛神经深度低于B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B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注药后5、10 min时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感觉阻滞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注药后10 min时尺神经和桡神经运动阻滞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后12、18、24、36 h时静息VAS评分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B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儿实施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发挥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相比喙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患儿感觉和运动阻滞更迅速,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上肢骨折 麻醉应用 术后镇痛
下载PDF
CT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在儿童上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卫权 张国平 +1 位作者 陈鑫 高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研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在儿童上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CT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 目的分析研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在儿童上肢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CT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上肢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负重时间(8.20±2.12)周、愈合时间(6.65±2.35)周、出血量(285.65±2.30)ml、手术时间(98.23±12.02)min;对照组负重时间(16.87±4.21)周、愈合时间(15.98±3.62)周、出血量(402.32±12.30)ml、手术时间(112.25±32.02)min。研究组负重时间、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Fugl-Meyer评分(41.32±1.35)分与对照组的(41.36±1.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Fugl-Meyer评分为(58.35±1.35)、(65.68±1.24)、(72.68±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68±2.32)、(52.32±2.02)、(61.35±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8%(3/32)低于对照组的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量,利于疾病康复和上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上肢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CT 三维重建技术 前臂骨折
下载PDF
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
3
作者 李祎 沈濬 +1 位作者 王武愉 张爱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4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用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研究用CT与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效果及对患儿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儿童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下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两组术后炎性因子表达、骨折恢复相关指标、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和P物质(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和负重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结论:在CT与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下对上肢骨折患儿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骨折愈合和上肢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导致术后炎性因子过表达,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微型外固定支架 儿童上肢骨折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大攀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选取102例儿童上肢骨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外固定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选取102例儿童上肢骨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外固定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治疗指标,疼痛及上肢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95.63±8.63)min,负重时间为(10.12±2.07)周,愈合时间为(7.28±3.92)周,出血量为(283.06±3.57)m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16±0.57)分,对照组为(4.36±0.85)分;观察组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68.65±4.89)分,对照组为(57.23±4.16)分(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61%低(P<0.05)。结论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上肢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改善患儿的上肢功能,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上肢骨折 CT 三维重建技术 微型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