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人类学的儿童观及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涂元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
儿童人类学的儿童观可以概括为如下3个主要方面:文化之网上的儿童、主位的儿童、具体的儿童。儿童人类学的儿童观对分析教育问题很有价值,例如对当今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儿童个性发展、儿童自主发展这3个议题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 儿童人类学 儿童 儿童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教师儿童观的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雪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6,47,共6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儿童人类学 教师儿童
下载PDF
戴维·兰西的儿童人类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兰芳 滕星 《凯里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儿童人类学发端于人类学的文化和人格学派,主要研究不同时期特定地域儿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文章探究了儿童人类学家戴维·兰西的的理论思想,主要从其对该学科领域的历史脉络梳理、不同时期和地域儿童或童年(尤其土著人)的本质... 儿童人类学发端于人类学的文化和人格学派,主要研究不同时期特定地域儿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文章探究了儿童人类学家戴维·兰西的的理论思想,主要从其对该学科领域的历史脉络梳理、不同时期和地域儿童或童年(尤其土著人)的本质探究和相关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辨析三方面展开。研究的启示是:一是加紧我国儿童人类学学科的系统整理着实紧迫和必要;二是不能“一刀切”式妄断“传统”与“现代”儿童教育的“优”与“劣”;三是在民族志田野考察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人类学 儿童民族志 儿童教育观 戴维·兰西
下载PDF
儿童人类学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钱雨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儿童人类学 童年研究 儿童教育
原文传递
“轻”的书写和“重”的思考——莫言人类学书写中的乡村儿童
5
作者 任红红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莫言在多部小说中对乡村儿童的人类学书写,不但深描了儿童的复杂天性,而且也通过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与文学虚构的增值性重复,以其不经意的语言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轻"的书写,反思乡村儿童存在与生存境遇的"... 莫言在多部小说中对乡村儿童的人类学书写,不但深描了儿童的复杂天性,而且也通过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与文学虚构的增值性重复,以其不经意的语言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轻"的书写,反思乡村儿童存在与生存境遇的"重"。本文通过对这些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指出莫言以其多元的叙事艺术,细致描摹了乡村儿童这一边缘群体的多元存在。这种看似对大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孩童的书写和全面关照,其实是作者本人不经意间对其童年创伤性经历和体验的伦理召唤。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反思了父权文化和家长制思维在养育和抚育孩子方面的文化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儿童人类学书写 创伤 记忆 “伦理召唤”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简介
6
作者 Deepak Kumar Behera 刘志军 秦红增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研究成果 儿童权利
下载PDF
儿童如何融入社会?——托班日常生活与群体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学金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1,共12页
幼儿园作为正式的次级社会化的机构,在儿童社会性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过渡期之内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是儿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研究以北京一所民办幼儿园为田野调查点,以2~3岁的托班幼儿为观察对象... 幼儿园作为正式的次级社会化的机构,在儿童社会性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过渡期之内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是儿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研究以北京一所民办幼儿园为田野调查点,以2~3岁的托班幼儿为观察对象,探究托班幼儿群体秩序建立的过程与机制。通过描述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最初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图景,重点呈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对托班幼儿使用的管教模式,包括行动的程式化、物人互拟转换、多感官并用训练、食物统驭术等,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一种良好的群体秩序。经常发生的幼儿争夺玩具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认识、试图挑战并接受交往原则的过程。幼儿围绕礼物表现出的展示、赠礼、回赠、交换等行为,恰恰是其中心性的失落、重新认识自我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表现。延续涂尔干的整体主义观念,幼儿积极融入群体秩序有利于他们收获各种新的可能性。在此意义上,托班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种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综合运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秩序 行动程式化 物人互拟转换 食物统驭术 儿童人类学
原文传递
家庭文化中幼儿成长的民族志探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学金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本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逻辑,通过民族志呈现了一个儿童"金宝"0—3岁的家庭生活图景,意在阐释在家庭文化环境中幼儿的动作、言语学习、意义获得、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成长过程。研究发现:家庭抚育幼儿实践中存在一种引导图像,它有... 本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逻辑,通过民族志呈现了一个儿童"金宝"0—3岁的家庭生活图景,意在阐释在家庭文化环境中幼儿的动作、言语学习、意义获得、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成长过程。研究发现:家庭抚育幼儿实践中存在一种引导图像,它有意或无意参与了儿童身体机能、言语行为的发展;幼儿具备与实际活动相联系的经验,才能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言语与思维的互动促进儿童经验的发展,经验的拓展又成为影响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家庭中的成长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意志品质、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成长 家庭养育 儿童人类学 教育民族志
原文传递
童年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7,共7页
“童年”在当代世界有着几近普世的界定,然而有关童年的理解并非唯一,相关概念具有历史的变动性、跨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特定文化情境之内的复杂性。在人类学领域,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经久不衰的议题。伴随宏观政治经济... “童年”在当代世界有着几近普世的界定,然而有关童年的理解并非唯一,相关概念具有历史的变动性、跨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特定文化情境之内的复杂性。在人类学领域,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经久不衰的议题。伴随宏观政治经济的变迁以及学科范式的演进,人类学关于童年与儿童发展的研究旨趣日益多元,其研究进路亦呈现出跨学科的特色。“关于童年的政治学”(thepolitics of childhood)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民族志”(child-centered ethnography)成为当下童年研究的重要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儿童研究 儿童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