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的三重意蕴阐释
1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儿童教育主体以自身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为基础与导向,为满足自身对儿童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儿童教育行动方向的选择偏好。陶行知儿童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儿童的世界”的儿童本位取向;二是“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的科学本位取向;三是“小朋友是民族的未来”的民族本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儿童教育价值取向 民族本位 儿童本位
下载PDF
论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课程整合的发展
2
作者 王飞 王晓诚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课程整合通过综合主题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研究视域的界限不清晰,对课程整合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 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课程整合通过综合主题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研究视域的界限不清晰,对课程整合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关注度不足,各育人阵地和人员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在其未来发展中,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超越界限之争,创新课程文化,统筹各育人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课程整合 核心素养 文化 生态圈
下载PDF
浅谈儿童中心取向下小学数学课堂能动学习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军霞 《基础教育论坛》 2021年第7期10-10,12,共2页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教师的授课行为应当契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小组活动、对分课堂四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教师的授课行为应当契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小组活动、对分课堂四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儿童中心取向 学习策略
下载PDF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儿童文化的视野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素华 《美育学刊》 2013年第4期45-50,共6页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的立场需要从"学科取向"转至"儿童文化取向"。"儿童文化取向"反映了一种以儿童天性、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符合儿童感知和反应的整体性特点。儿童艺术世界是一个整体、...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的立场需要从"学科取向"转至"儿童文化取向"。"儿童文化取向"反映了一种以儿童天性、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符合儿童感知和反应的整体性特点。儿童艺术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游戏是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的核心,具体存在两种组织或构建模式:一种是以游戏来生成艺术课程;一种是在艺术课程中引入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 儿童文化取向 整体性原则 游戏
下载PDF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研究
5
作者 李海云 李艳玲 《生活教育》 2013年第10期58-60,共3页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聚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身,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教材内容文本分析的...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聚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身,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教材内容文本分析的手段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探究,从成人价值取向和儿童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来对教材中人物主角、主题思想和插图三个部分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比对,结果教材中的成人价值取向的思想内容多于儿童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材 成人价值取向 儿童价值取向
下载PDF
成人化:儿童消费的误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湘莉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儿童消费取向 中国 成人家具 影视儿歌 儿童用药成人化
下载PDF
中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析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慧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1期89-98,共10页
中国小学教师培养曾经历长达百年的中师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开启专科模式,于1999年步入本科模式,到2014年开始实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探索。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历程中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小学教师和初... 中国小学教师培养曾经历长达百年的中师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开启专科模式,于1999年步入本科模式,到2014年开始实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探索。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历程中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小学教师和初等教育学科建设;具有技能取向、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践取向、研究取向及人本取向等多种倾向。小学教师培养的深层问题关涉师范性和学术性之辨、专业性和学科性之定位、全科性和分科性的理解、教育性和教学性的处理、儿童性和知识性的站位、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矛盾等。对这些专业建设问题的科学回答有赖于学科建设。展望未来中国小学教师培养,必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加强初等教育学、儿童学、小学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着力培养模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模式取向 学科建设 儿童取向
下载PDF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百年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飞 亓玉慧 王晓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67,172,共8页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分别沿着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和学科中心取向两种路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样态。详细梳理和分析这两种课程整合的路径不仅有利于避免因概念混淆导致的理论误读...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分别沿着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和学科中心取向两种路径发展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样态。详细梳理和分析这两种课程整合的路径不仅有利于避免因概念混淆导致的理论误读和实践干扰,也有助于在借鉴其精华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整合 儿童与社会中心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
下载PDF
动画审美价值及美育功能对儿童审美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顾严华 《艺术教育》 2014年第9期124-125,共2页
动画是可超越语言及文字界限而交流互动的独特艺术,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 动画是可超越语言及文字界限而交流互动的独特艺术,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动画是以人类视觉的原理为基础,以艺术与技术为融合的动态视觉产品,其表现形式集绘画、漫画、影视、图像、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语言、造型、动作、声音和计算机技术等众多门类于一体,其传达的信息可跨越地域、性别、年龄、文化和民俗,这些决定了动画艺术的特殊性,而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动画审美价值同样是独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审美价值 动画视觉传达 动画美育功能 儿童审美取向
原文传递
谁最有可能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兼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的方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南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7,共9页
就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来说,当前中小学教师践行的是学科知识取向的专业化方向,因此在其专业知识体系中学科知识的地位远高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对应试教育现实的屈从,使得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只可能跟在学科专家后面,充其量成为一门准专业... 就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来说,当前中小学教师践行的是学科知识取向的专业化方向,因此在其专业知识体系中学科知识的地位远高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对应试教育现实的屈从,使得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只可能跟在学科专家后面,充其量成为一门准专业。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已经走在了中小学教育前面。它迫使幼儿园教师必须以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为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降为工具性知识。循着儿童发展取向的专业化方向,幼儿园教师将最终成长为儿童教育专家,这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儿童发展要求的必然。未来只有统一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才能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提供持续的相同性质的经验与支持,也就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专业知识 学科知识取向 儿童发展取向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