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早期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俞星 昝昊 +2 位作者 万佳丽 徐荣辉 周群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早期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儿入院后,进行头颅定位侧位X线全景影像收集,测量相关数据。完成后,佩戴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佩戴时间选择在晚18:00~早7:00。观察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 目的探讨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早期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儿入院后,进行头颅定位侧位X线全景影像收集,测量相关数据。完成后,佩戴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佩戴时间选择在晚18:00~早7:00。观察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患儿骨骼变化情况、牙齿变化情况、鼻阻力、口鼻气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ANB角、U1-SN角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下牙弓拥挤度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下牙弓宽度、上牙弓宽度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鼻阻力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口气流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鼻气流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戴用Activator干预方法对比,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可以较好的改善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早期矫治效果,调整牙齿咬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慕咬合诱导矫治器 儿童 安氏畸形 早期矫治
下载PDF
硅胶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王庆昱 马晓凯 段银钟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191-194,共4页
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高达67.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矫治已成为儿童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普遍共识和有效手段。现有研究证实硅胶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应用中具有纠正咬合关系、促进牙颌面发育及... 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高达67.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矫治已成为儿童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普遍共识和有效手段。现有研究证实硅胶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应用中具有纠正咬合关系、促进牙颌面发育及改善上气道结构等多方面作用,而其咬合关系矫治的长期稳定性及对比其他功能矫治器的优劣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儿童错[牙合]畸形矫治应充分考虑患者就诊时机、病情、个人生长因素等多方面内容,以选择最优个性化治疗方案。该研究对硅胶矫治器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提高依从性,优化监测手段;拓展研究纵深度,准确评估边界及效用;预防龋齿,材料创新;建立国内儿童牙颌面大数据,助力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矫治器 替牙期 安氏 早期矫治 [牙合]畸形
下载PDF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效果分析
3
作者 萨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2-0085,共4页
分析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应用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的正畸效果。方法 整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40例,以其治疗方式差异,均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正... 分析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应用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的正畸效果。方法 整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40例,以其治疗方式差异,均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组间正畸效果、口腔结构、牙周情况。结果 观察组正畸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正畸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较短,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后6个月牙周MMP-2及MMP-9数值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方案,可在改善其口腔结构、减轻正畸过程引起的牙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提升正畸效果,实现面部美观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畸形 正畸效果
下载PDF
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姚海 王道荣 +2 位作者 胡娟 卞惠惠 刘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84-87,100,共5页
目的探讨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佩戴活动式斜面导板,研究组佩戴CICE-下颌前移器。比较2组... 目的探讨CICE-下颌前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佩戴活动式斜面导板,研究组佩戴CICE-下颌前移器。比较2组牙性及骨性参数、切牙牙根吸收分级、矢状方向角度、矢状方向尺寸指标。结果研究组矫治后骨性参数大于对照组,牙性参数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牙牙根吸收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矫治后SNA、ANB及Is-OLP、Ms-OLP低于对照组,SNB及OLP-A、OLP-Pg、Ii-OLP、Mi-OL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使用CICE-下颌前移器的效果更加显著,还可显著降低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及下前牙唇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畸形 安氏 CICE-下前移器 矫治 牙根吸收 矢状方向角度 矢状方向尺寸
下载PDF
数字化Twin-block矫治器用于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对患儿口颌系统结构形态、舒适度的影响
5
作者 杜雅晶 喻琼琼 +1 位作者 田欣欣 刘朝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112-3116,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Twin-block矫治器用于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对患儿口颌系统结构形态、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数字化Twin-block矫治器用于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对患儿口颌系统结构形态、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数字化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矫治前、矫治6个月后的正畸标准指数(PAR)、牙齿位置、下颌骨结构,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牙齿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前牙排列、后牙排列、颊侧咬合、覆颌、中线和PAR指数总分分别为(1.03±0.10)分、(1.01±0.33)分、(0.63±0.12)分、(0.18±0.06)分、(0.14±0.05)分、(4.19±1.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0.16)分、(1.42±0.41)分、(0.90±0.15)分、(0.36±0.10)分、(0.21±0.07)分、(5.6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覆盖(OJ)、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分别为(1.72±0.29)mm、(3.43±0.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0.34)mm、(3.86±0.42)°,而SNB为(81.17±2.04)°,大于对照组的(79.3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下颌长度(Go-Gn)、下颌升支长度(Co-Go)、面角(NP-FH)分别为(66.69±2.01)mm、(55.56±2.59)mm、(86.6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1.54)mm、(53.24±2.11)mm、(85.3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牙齿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临床正畸效果更为有效,可改善下颌后缩、深覆颌,且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骨性 畸形 安氏 骨结构 TWIN-BLOCK矫治器 牙齿位置
下载PDF
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6
作者 孙滕 鲁明星 李文健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长春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 目的探讨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长春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施以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面部美学效果、咬合功能、口腔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ANB减小;MMCOF、AOF、COF指标低于治疗前,TOF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吞咽、咀嚼、舒适度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够改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效果、咬合功能和口腔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滑动矫治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安氏畸形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7
作者 李榕 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牙合]畸形 颞下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正畸治疗 正畸正联合治疗 咬合板
下载PDF
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治疗联合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双期矫正对牙列影像学测量值、正畸效果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联合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双期矫正对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效果,对牙列影像学测量值影响。方法:以接诊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取分段随机化分组原则设置组别后,对照组(n=40)行正畸治疗,实验组(n=...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联合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双期矫正对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效果,对牙列影像学测量值影响。方法:以接诊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取分段随机化分组原则设置组别后,对照组(n=40)行正畸治疗,实验组(n=39)行双期正畸+MRC矫正器双期矫正治疗。评价临床正畸效果。结果:实验组SNA、ANB、U1NA、U1NA低于对照组,SNB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口腔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期正畸、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的联合实施,可在纠正患儿牙颌畸形同时,改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优化口腔正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 双期正畸 MRC肌功能矫正器
下载PDF
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牙齿美观度、口腔结构及牙周微环境的影响
9
作者 张鑫 张磊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商丘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行正畸微型种植... 目的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商丘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行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口腔结构、口腔健康情况、牙周微环境、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且治疗后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为(7.96±1.12)分、咬合力为(73.49±7.84)Ibs、咀嚼效率为(57.89±4.63)%,高于对照组的(6.01±0.89)分、(75.21±6.48)Ibs、(53.32±4.15)%,磨牙移位距离为(3.69±0.53)mm,小于对照组的(6.31±1.28)mm,中切牙倾角差为(25.71±3.02)°、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9±0.68)mm,大于对照组的(12.48±2.35)°、(2.41±0.35)mm,牙龈指数(GI)为(0.63±0.06)分、菌斑指数(PL)为(0.80±0.11)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为(2.28±0.36)μg/g、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2.40±0.21)μg/g,低于对照组的(0.89±0.15)分、(1.21±0.18)分、(3.67±0.53)μg/g、(3.76±0.29)μg/g(P<0.05)。结论正畸微型种植体能够恢复牙周结构,改善牙周微环境,提高牙齿美观度,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畸形 咀嚼功能 牙周微环境 并发症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覃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池市中医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组,每组35例,甲组患儿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治疗,乙组患儿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年后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颅颌面硬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及对口腔功能的满意度。结果乙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情况优于甲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蝶鞍中心点、鼻根点(N)及上牙槽座点(A)构成的角(SNA)、上中切牙切缘到NA连线的距离(UI-NA)均缩小,下中切牙切缘到N至下牙槽座点(B)连线的距离(LI-NB)均扩大,且乙组患儿SNA、UI-NA均小于甲组,LI-NB大于甲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上唇突点和软组织颏部最前点的连线(H线)与软组织平面的交角(H角)、下唇突点(LL)至H线的距离(LL-H)、鼻下点(Sn)至H线的距离(Sn-H)均缩小,且乙组均小于甲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舒适度、美观度、咀嚼功能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且乙组均高于甲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矫治器,MRC肌功能矫治器纠正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不良口腔习惯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儿口腔功能和面颌部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畸形 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肌功能矫治器 硬组织指标 软组织指标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田华 郝天喜 邓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 目的 探讨与研究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AngleⅡ)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扩弓矫治,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记录髁突形态、上尖牙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ANB、SNA、SNB、Sn-H、LL-E等髁突形态参数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H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的磨牙移位距离显著降低,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与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2.90%,其中龋齿5例、口腔黏膜损伤1例、食物嵌塞1例、牙周炎1例。治疗6个月后的固定性、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髁突、上尖牙牙槽骨会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安氏Ⅰ分[牙合]畸形 髁突 上尖牙牙槽骨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善麟 杨番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研究组;35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对照组。两组矫治疗程均为9~15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矫治结束后的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矫治效果主观评价情况,以及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口腔矫治不良习惯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39/45)比68.57%(24/35)](P<0.05)。研究组佩戴顺利、佩戴舒适性、佩戴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3±0.28)分比(3.56±0.24)分、(3.85±0.27)分比(3.12±0.28)分、(3.54±0.23)分比(3.22±0.21)分](P<0.01)。研究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下颌平面角(FH-M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相比,MRC肌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患儿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分畸形 MRC肌功能矫治器 早期矫治
下载PDF
两种矫治技术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尹雪莲 杨光 +2 位作者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矫治技术与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排齐阶段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效果。方法: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伴上、下牙列中度拥挤患者,分为观察组(PASS,n=16例)和对照组(MBT加口外弓或Nance弓或TPA治疗,n=26例),采用Dolphin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排齐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MP-SN)和软组织指标(面型角∠FAC、鼻唇角∠NLA、上唇突度ULP及下唇突度LLP)。结果:观察组排齐阶段平均时间为(6. 2±2. 12)月,与对照组(5. 0±1. 8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各软、硬组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排齐后∠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及ULP等小于对照组(P <0. 05),∠NLA则大于对照组(P <0. 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U1-NA、U1-NA距、∠L1-NB、L1-NB距、∠U1-SN、∠L1-MP、∠NLA及ULP等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软、硬组织指标排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排齐阶段不会造成前牙的唇倾,可高效、健康地促进牙齿排齐,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安氏1牙合畸形 PASS矫治技术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 硬组织 软组织 排齐阶段
下载PDF
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下颌位置及面部比例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勤 陈曦 +1 位作者 祝军 刘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207-2211,共5页
背景: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低摩擦轻力矫治技术,其无需结扎的自锁托槽与高性能的弹性弓丝的结合使用,带来了临床的高效矫治和固定正畸技术革命性的改变。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 背景:自锁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低摩擦轻力矫治技术,其无需结扎的自锁托槽与高性能的弹性弓丝的结合使用,带来了临床的高效矫治和固定正畸技术革命性的改变。目的:探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择采用Damon-Ⅲ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和Roth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各13例,治疗前后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Damon-Ⅲ自锁组和Roth直丝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增大,下牙槽座点角减小,说明治疗后上下颌矢状向的不调得到了纠正;治疗后与自锁组比较,直丝组下颌有顺时针旋转趋势,下后牙升高量不明显(P<0.05),下前牙唇倾较明显(P<0.05)。提示Damon-Ⅲ自锁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引起下颌及面部比例的改变比直丝弓托槽配合平面导板+Ⅱ类牵引更明显,在下前牙唇倾度上有良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安氏2分畸形 头影测量 矫治技术 上下
下载PDF
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曙光 胡利兵 程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SNA角、SNB角、GO-GN-SN角、OP-SN角等颌面部指标,比较两组前牙覆(牙合)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等错(牙合)畸形指标。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比较,采用医院自制外观功能满意度对两组矫治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SNA值略有下降,SNB值、GO-GN-SN值、OP-SN值略有增加,且观察组SNA值低于对照组,SNB值、GO-GN-SN值、OP-SN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运动功能、饮食功能及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形、舒适度、咬合功能和便捷性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颌面部组织形态,降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 (牙合)畸形 固定矫治术 微种植体支抗 面部
下载PDF
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MMP-2 MMP-9及Bcl-2/Bax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袁瑛 王伦昌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053-2056,共4页
目的: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比值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10例医院收治安氏Ⅱ类错... 目的:分析正畸微型种植体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与Bcl-2相关X蛋白(Bax)比值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10例医院收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取微型种植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P-2、MMP-9及Bcl-2/Bax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MMP-2、MMP-9不同组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分组与时点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对照组治疗前后MMP-2、MMP-9值升高较观察组显著(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Bcl-2/Bax值不同组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分组与时点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对照组治疗前后Bcl-2/Bax值降低较观察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和18.18%,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中所引起的炎症因子水平要低于传统正畸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小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造成的损伤,且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型种植体 安氏畸形 基质金属蛋白酶2 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17
作者 刘思 宋丽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分别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以及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内收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量成正相关,三组相关性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均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骨面型 牙根吸收 拔牙矫治
下载PDF
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彤彤 米宇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3,239,共4页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两组:单颌拔牙矫治组28例,双颌拔牙矫治组24例。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关系、覆盖、...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上颌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两组:单颌拔牙矫治组28例,双颌拔牙矫治组24例。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关系、覆盖、覆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双颌拔牙组患者的牙齿排列、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在矫治前大于单颌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的差值亦大于单颌拔牙组(P<0.05),而两组患者矫治后PAR各项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颌拔牙组患者的错较单颌拔牙组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拥挤方面;只要设计合理,适应证选择得当,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拔牙矫治 [牙合]畸形 安氏
下载PDF
拔牙矫治改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辉 安英杰 彭文玲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 目的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矫正 安氏 畸形 牙弓宽度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丽 聂振轩 古加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全面高、前上面高、前面下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能有效提高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面部美学情况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正畸正 骨性畸形 面部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