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儿童成长空间的困境及其化解
1
作者 闵慧祖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空间是儿童生命体验和实践活动的载体,成长空间的建构对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开放和安全是儿童成长空间的应然属性,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创新勃发、个性的整全发展以及身心的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时代,儿童的成长空间却陷... 空间是儿童生命体验和实践活动的载体,成长空间的建构对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开放和安全是儿童成长空间的应然属性,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创新勃发、个性的整全发展以及身心的和谐共生。然而在数字时代,儿童的成长空间却陷入了困境,具体表征为算法建构的信息茧房缩限着儿童的认知空间,网络联通的隔屏互动宰制着儿童的社交空间,数据勾勒的信息图景展露着儿童的隐私空间。为此,应增进儿童的现实生活体验和网络认知智慧以通往自由之境,强化儿童的显身互动能力和关系责任意识以迈向开放之域,完善儿童的数据素养教育和信息保护系统以筑牢安全之基,从而缔造良好的儿童成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儿童成长空间 空间表征 空间优化
下载PDF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校园广场空间设计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泗泾实验学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陆佳顺 赵斌 吴文治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1期56-66,共11页
探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提供和谐友好的成长环境。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遵循图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认知概念,从空间和色彩认知维度对现有儿童公共空间进... 探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儿童提供和谐友好的成长环境。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遵循图示、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认知概念,从空间和色彩认知维度对现有儿童公共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儿童空间应具备环境舒适性、意识私密性、空间探索性等属性特征,而色彩乏味、材质粗糙、功能单一为当前儿童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理论整体结合上述空间属性需求引入校园广场空间设计,从形态认知、色彩认知、功能认知三个层面入手,围绕儿童的行为自发性、社会趋向性、思维多变性进行设计研究,体现了儿童空间构建的多元化需求及学科交叉性,有效改善了儿童成长环境,能够为儿童成长空间的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认知发展 校园广场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 儿童成长空间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视阈下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
3
作者 吴小春 孙文琰 +1 位作者 张曌地 刘海红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6年第9期5-10,共6页
儿童活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存在活动空间缺乏、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活动空间模式单一、设计细... 儿童活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存在活动空间缺乏、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活动空间模式单一、设计细节考虑不到位等问题。在城市居民居住区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应将儿童生长需求和绿化生态理念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计儿童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市 儿童成长空间 儿童活动空间
下载PDF
《基于儿童成长的新型垂直社区计划》——多伦多市城市设计导则草案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卞一之 朱文一 《城市设计》 2019年第2期50-63,共14页
本文对多伦多市议会2017年5月31日审议通过的编号为PG21.3的《基于儿童成长的新型垂直社区规划》1[1]城市设计导则草案进行了全面解读和研究。先介绍了导则的框架及其基础研究过程,而后从垂直社区与儿童成长空间布局、垂直社区与儿童成... 本文对多伦多市议会2017年5月31日审议通过的编号为PG21.3的《基于儿童成长的新型垂直社区规划》1[1]城市设计导则草案进行了全面解读和研究。先介绍了导则的框架及其基础研究过程,而后从垂直社区与儿童成长空间布局、垂直社区与儿童成长空间串联和垂直社区内部儿童成长空间3个方面解读该导则。最后提出了该报告及其相关工作对中国垂直社区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成长空间 新型垂直社区 城市设计导则 多伦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