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的中介效应
1
作者 张庭辉 杨秀清 张丽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0期70-75,共6页
目的: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的地理位置分层,选取桂林、柳州、来宾、南宁、玉林5市,抽取5所高校的813名在校生进... 目的: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2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的地理位置分层,选取桂林、柳州、来宾、南宁、玉林5市,抽取5所高校的813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以及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社会交往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813份,收回813份,有效问卷742份,有效率为92.3%。儿童期心理虐待、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社交焦虑间存在多重中介效应(P<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社交焦虑过程中的间接效应显著大于安全感,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社交焦虑的间接效应。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内部机制之一,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应更多地关注个体领悟社会支持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社交焦虑 安全感 领悟社会支持 中介分析
下载PDF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表达抑制与孤独感的链式中介 被引量:2
2
作者 涂威宇 蔡艳菊 +1 位作者 罗莉莉 傅丽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情绪调节量表、手机依赖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8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期心理虐待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280,P<0.001),正向预测表达抑制(β=0.105,P<0.01),正向预测孤独感(β=0.166,P<0... 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情绪调节量表、手机依赖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87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期心理虐待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280,P<0.001),正向预测表达抑制(β=0.105,P<0.01),正向预测孤独感(β=0.166,P<0.01);表达抑制正向预测孤独感(β=0.368,P<0.001),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311,P<0.001);孤独感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157,P<0.01)。经中介模型分析,表达抑制与孤独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手机依赖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会增加初中生手机依赖,同时也会通过表达抑制与孤独感的链式中介增加初中生手机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手机依赖 孤独感 表达抑制
下载PDF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正慧 赵占锋 李功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602,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的情况,分析其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广西、四川、河南、贵州和重庆五省市6所高校的2995名大学生,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PMS)、Olweus儿童欺负问卷(OBVQ)受害分问卷...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的情况,分析其与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广西、四川、河南、贵州和重庆五省市6所高校的2995名大学生,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CPMS)、Olweus儿童欺负问卷(OBVQ)受害分问卷、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的2个关于自杀意念/企图的条目调查心理虐待、同伴侵害、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结果:同时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者占比14.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未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者,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者遭受同伴侵害的风险增加了2.92倍;相较于未遭受人际侵害者,仅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者、仅遭受同伴侵害者、遭受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者发生抑郁症状(OR=3.59、2.32、9.43)和自杀意念(OR=4.42、1.92、9.98)的风险增加。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同伴侵害有一定比例的共发,是大学生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同伴侵害 抑郁症状 自杀意念
下载PDF
中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4
作者 金童林 乌云特娜 +2 位作者 张璐 雷泽宇 孔德华 《心理研究》 2023年第3期273-279,共7页
为探讨2008~2018年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水平随年代变化的趋势及性别差异,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整体水平的变迁。结果表明:(1)近11年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年代呈负相关;(2)我国青少年儿... 为探讨2008~2018年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水平随年代变化的趋势及性别差异,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整体水平的变迁。结果表明:(1)近11年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年代呈负相关;(2)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较为缓慢;(3)我国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整体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但男青少年在贬损和恐吓方面的虐待略高于女青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儿童期心理虐待 横断历史研究 年代
下载PDF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5
作者 朱晓琳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417名拥有亲密关系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冲突策略量表简版来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对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研... 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417名拥有亲密关系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冲突策略量表简版来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对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显著正相关。2) 消极应对方式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关系暴力 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 应对方式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璐 刘丽红 +1 位作者 金童林 贾彦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及特质愤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2名大学生(男226人,女216人;年龄16~25岁),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PMS)、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及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测试,使用Bootstrap方...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及特质愤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2名大学生(男226人,女216人;年龄16~25岁),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PMS)、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及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测试,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PMS、AOABS、TA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0.37、0.48,均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27;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5,0.34]。结论: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与特质愤怒之间关系密切,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 网络攻击行为 特质愤怒
下载PDF
青少年攻击性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等多因素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丽 钱胜 王文霞 《医学与社会》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和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2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青少年攻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②...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和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2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青少年攻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②男生攻击性高于女生,农村学生攻击性高于城市学生,高中学生攻击性高于初中学生。③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等多因素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得到模型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 人际信任 宽恕 青少年攻击性
下载PDF
高中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自我和谐和抑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瑶 钱胜 王文霞 《心理研究》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自我和谐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对35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为32.28±16.97,自我和...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自我和谐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对35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为32.28±16.97,自我和谐总分为92.53±13.17,抑郁总粗分为41.75±7.24。高中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抑郁情绪是比较普遍的。(2)农村生源学生的自我不和谐(94.42±11.07)高于城市生源学生(91.84±13.82)(p<.05),农村生源学生的抑郁总分(43.58±6.28)高于城市生源学生(41.09±7.47(p<. 01)。(3)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和抑郁总分之间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和自我和谐总分相关系数为0.398,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与抑郁总分相关系数为0.319,自我和谐总分和抑郁总分相关系数为0.585。(4)检验发现自我和谐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能直接和间接的预测高中生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 自我和谐 抑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翠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测量个体儿童期心理虐待、忽...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及负面身体自我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测量个体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状况;采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状况;采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SPA)测量个体社会性体格焦虑状况。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有效回收率为92.6%。负面身体自我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63例大学生中,227例(49.0%)儿童期存在心理虐待,252例(54.4%)儿童期存在心理忽视。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虐待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是否存在心理忽视的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整体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自我表现的不舒适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得分与负面身体自我的胖、矮、相貌得分及总分和社会性体格焦虑的社会比较的不安、自我表现的不舒适、他人评价的担忧得分及总分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儿童期心理忽视得分是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00,P<0.05),能够解释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15.5%的变异;儿童期心理忽视得分是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24,P<0.05),能够解释负面身体自我得分17.5%的变异;儿童期心理忽视、负面身体自我得分是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192、0.490,P<0.05),二者能够解释社会性体格焦虑得分35.0%的变异。结论儿童期心理忽视、负面身体自我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且负面身体自我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 社会性体格焦虑 负面身体自我
下载PDF
医学新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感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杰 王美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医学新生的心理虐待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认知偏差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34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医学新生的心理虐待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认知偏差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34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恐吓、干涉、纵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7,2.04,2.18,2.33;P<0.05);男生认知偏差显著高于女生(t=2.15,P<0.05);本科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t=2.11,2.53;P<0.05)、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专科学生(t=2.91,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各维度(除纵容维度外)和自我价值感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47^-0.311,P<0.01),与认知偏差呈显著正相关(r=0.151~0.249,P<0.01)。结论 :医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存在相关;对于受虐学生,认知偏差程度越严重,其自我价值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新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 忽视 认知偏差 自我价值感
下载PDF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侵入性反刍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文武 李兆岚 贾宁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6期341-348,359,共9页
为探究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侵入性反刍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侵入性反刍量表、自然联结量表和抑郁量表对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侵入... 为探究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侵入性反刍的中介作用和自然联结的调节效应,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侵入性反刍量表、自然联结量表和抑郁量表对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侵入性反刍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自然联结在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中起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抑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抑郁 侵入性反刍 自然联结
下载PDF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毓清 张广清 +2 位作者 于洪苏 隋础阳 吴天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发生情况,以及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问卷(CT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发生情况,以及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问卷(CT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20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期心理虐待、心理弹性和抑郁的得分分别为(40.43±9.15)分,(68.63±14.43)分和(3.95±4.08)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1),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31。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虐待心理不仅直接影响抑郁,同时还通过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可从提升心理弹性方面调控改善经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抑郁 心理弹性 中介作用 大学生
下载PDF
小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3
作者 周雪莲 刘明慧 宋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6期279-280,共2页
采用问卷法调查215名小学生,研究小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道德推脱和宽恕作用。结果表明: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道德推脱显著正相关,与宽恕显著负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与宽恕显著负相关。宽... 采用问卷法调查215名小学生,研究小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对道德推脱和宽恕作用。结果表明: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道德推脱显著正相关,与宽恕显著负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与宽恕显著负相关。宽恕与攻击行为负相关显著;②道德推脱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宽恕对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 道德推脱 宽恕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丽君 衡书鹏 +3 位作者 牛更枫 李俊一 杜红芹 胡祥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06,共5页
目的:在一般攻击模型(GAM)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安全感和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孤独感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4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 目的:在一般攻击模型(GAM)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安全感和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孤独感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4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期心理虐待能通过安全感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感—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安全感和孤独感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内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儿童期心理虐待 攻击行为 安全感 孤独感
原文传递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金童林 陆桂芝 +2 位作者 张璐 范国沛 李肖肖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500名,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以及道德推脱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500名,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网络欺负问卷以及道德推脱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负以及道德推脱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直接效应显著;(3)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欺负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道德推脱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 网络欺负 道德推脱
原文传递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童林 陆桂芝 +3 位作者 张璐 魏列聪 马雪 锁海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0,10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5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网络受欺负问卷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60.8%;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5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网络受欺负问卷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60.8%;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直接效应显著(t=8.13,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社交焦虑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0.07]。结论:社交焦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儿童期心理虐待 网络受欺负 社交焦虑
原文传递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亮 王彦东 李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感恩量表和网络欺凌态度问卷对1198名大学生... 目的: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感恩量表和网络欺凌态度问卷对11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即儿童期心理虐待越严重的个体越赞同网络欺凌;②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与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之间均具有显著负相关;③儿童期心理虐待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产生影响,该中介作用包含两条路径: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和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中介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公正世界信念 特质感恩 网络欺凌态度
原文传递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宽恕倾向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林 方慧 +1 位作者 王志广 孙振晓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宽恕倾向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的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76人作为研究组,选取80名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施测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PMS)和Hearland宽恕量表(HFS),以汉...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宽恕倾向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的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76人作为研究组,选取80名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施测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PMS)和Hearland宽恕量表(HFS),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研究组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恐吓,贬损,干涉,纵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宽恕和宽恕他人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00)。CPMS各因子分与HAMD大部分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宽恕与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迟滞,绝望感呈负相关(P<0.05或0.01)。CPMS的恐吓,纵容对HAMD总分有预测作用(P<0.01),可解释方差变异的39.7%;自我宽恕,宽恕他人对HAMD总分有预测作用(P=0.000),可解释方差变异的64.2%。宽恕倾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青少年抑郁严重程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05%。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宽恕倾向是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预测因子,宽恕倾向是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之间的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儿童期心理虐待 宽恕倾向
原文传递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正慧 赵占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广西、四川、河南、贵州和重庆五省市6所高校的29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黑暗人格三联征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广西、四川、河南、贵州和重庆五省市6所高校的29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的检出率为29.32%,男生及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检出率(33.38%,34.60%)分别显著高于女生和无留守经历的学生(25.65%,25.98%)(χ^(2)=21.53,25.47;均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黑暗人格和自杀意念间两两显著正相关(r=0.32~0.41;均P<0.01)。黑暗人格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0.08,95%CI=0.06~0.10)。对黑暗人格三维度进行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效应值=0.05,95%CI=0.02~0.07;效应值=0.07,95%CI=0.04~0.10),而自恋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效应值=-0.01,95%CI=-0.01~0.01)。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还通过黑暗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心理虐待 黑暗人格 自杀意念 大学生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儿童期心理虐待、自尊状态对烟台市某医学院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美玲 高志勇 曲海英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攻击行为现状、自尊水平及儿童期心理虐待情况,探讨后两者对前者的影响,为减少医学生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和自尊量表对39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攻击行为现状、自尊水平及儿童期心理虐待情况,探讨后两者对前者的影响,为减少医学生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修订版和自尊量表对39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低攻击组104人(26.33%),中攻击组274人(69.37%),高攻击组17人(4.30%);儿童期心理虐待阳性率为33.16%;76.71%的医学生处于高自尊水平;不同性别医学生在身体和言语攻击、自尊及除教育忽视外的儿童期心理虐待各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不同年级医学生除身体攻击外的攻击、自尊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医学生自尊与儿童期心理虐待、攻击各得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后两者间为显著正相关(均P<0.01);恐吓、干涉、情感忽视显著正向影响攻击行为,自尊负向影响攻击行为,总R2为37%。结论:医学生普遍存在攻击行为,自尊水平总体较高,儿童期普遍经受来自抚养者的心理虐待,且忽视经历较心理虐待经历更多;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低自尊均会使其更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建议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减少医学生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心理 医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 攻击行为 自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