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5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流动图书馆资金筹集及运作机制探析——以张掖儿童流动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峥峥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5年第3期48-50,64,共4页
文章以张掖市少儿流动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少儿流动图书馆在提升社区文化水准方面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在“社区体系”中存活和发展的可行性,并对其资金运作机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儿童流动图书馆 社区 社区文化
下载PDF
流动的红利:儿童流动状况与学业成就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斌 王元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51,95,共15页
从社会结构、社会互动与个体能动性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对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总体而言,城市儿童认知能力最高,流动儿童次之,农村本地儿童和留守儿童认知能力最低,农村本地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又有微弱优... 从社会结构、社会互动与个体能动性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对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总体而言,城市儿童认知能力最高,流动儿童次之,农村本地儿童和留守儿童认知能力最低,农村本地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又有微弱优势。原因在于城市教育资源远优于农村,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上,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家校互动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此环境下,流动人口家庭也会受到熏陶,从而更加重视并参与子女的教育。可见,城市教育体系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帮助,可视为一种"流动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农村本地儿童 教育不平等
下载PDF
通辽市图书馆创建“少年儿童流动图书馆(室)”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巴达荣贵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17期160-161,共2页
内蒙古通辽市图书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聚集社会力量,在城市展开中小学生"捐书献爱心共建图书馆"等主题捐书活动。整合和利用少儿闲置的文献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里,创建6所"少儿儿童流动图书馆(室)"。为... 内蒙古通辽市图书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聚集社会力量,在城市展开中小学生"捐书献爱心共建图书馆"等主题捐书活动。整合和利用少儿闲置的文献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校和基层社区里,创建6所"少儿儿童流动图书馆(室)"。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流动图书馆(室) 探索实践 通辽市 图书馆
下载PDF
温岭市强化免疫工作儿童流动情况分析
4
作者 黄宝定 范炜钢 《浙江预防医学》 1998年第1期21-22,共2页
为分析流动人口儿童的一般规律,探索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接种率,现对1997年1月5日第四次第二轮强化免疫时儿童流动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计划免疫 儿童流动 预防接种
下载PDF
2000万儿童流动2000万儿童留守贫困与人口流动构成儿童发展新问题
5
作者 魏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1期80-80,共1页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5月25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目前我国儿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差距较大,人口流动带来影响儿童发展新问题。
关键词 儿童发展 人口流动 贫困地区 儿童流动 委员会 国务院
下载PDF
儿童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桂方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1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工作探讨 计划免疫管理 计划免疫工作 免疫接种率 预防接种工作 流动人口 个体企业 乡镇企业 薄弱环节
下载PDF
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7
作者 陈淳 杨盼 蔡晓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9-1618,共10页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 绘画分析 地理想象 批判地理学
下载PDF
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8
作者 张樱樱 姜涛 +2 位作者 叶子青 王礼申 叶一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385名流动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前、后两次4个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控制年龄和性别作用后显示... 目的: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排斥、自尊、亲子依恋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385名流动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前、后两次4个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控制年龄和性别作用后显示:①流动儿童前测社会排斥可以预测其后测抑郁水平(β=0.12,P<0.01);②流动儿童前测自尊在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即时和延时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11和0.03;③流动儿童前测亲子依恋在其前测社会排斥影响后测抑郁的中介路径前半段中起延时调节作用,调节效应值为-0.12。结论:①社会排斥可以预测流动儿童的抑郁水平;②自尊在社会排斥和流动儿童抑郁中起即时和延时中介作用;③亲子依恋能够延时调节流动儿童社会排斥与自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排斥 自尊 亲子依恋 抑郁 追踪研究
下载PDF
体育参与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
9
作者 张铁民 孙天尧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厘清体育参与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作用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作用机制:学校体育参与消解城市空间隔离,课外体育锻炼编织社会关系网络,运动具身实践构建社会身份认同。困境:体育基础保障体系不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厘清体育参与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作用机制、困境,并提出实施路径。作用机制:学校体育参与消解城市空间隔离,课外体育锻炼编织社会关系网络,运动具身实践构建社会身份认同。困境:体育基础保障体系不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家庭体育文化资本参差,社区体育支持网络滞后。实施路径:健全体育基础保障体系,推动健康发展;优化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体育参与程度;增强家庭体育文化资本,促进多维身份认同;发挥社区体育支持功能,丰富社会交往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参与 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下载PDF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孟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流动儿童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流动儿童1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比较两组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掌握情况、儿童按时接种情况、接种依从性、接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按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接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家长接种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家长疫苗接种知识掌握率、接种依从性及接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管理
下载PDF
国内流动儿童研究概况、热点与趋势——基于热点可视化的探析
11
作者 徐华 潘金玉 任哲宣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7,108,共11页
伴随着人口迁移由个体迁移向家庭迁移的转变,流动儿童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2001—2022年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究流动儿童研究概况、热点以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国内流动儿童研究经历了萌芽期... 伴随着人口迁移由个体迁移向家庭迁移的转变,流动儿童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2001—2022年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究流动儿童研究概况、热点以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国内流动儿童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增长期、多元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变化与同期国家流动儿童相关政策的出台动态保持一致,目前流动儿童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研究角度呈现多样化;流动儿童研究机构与作者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主要集中在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目前机构合作以相同机构间的内部合作、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主;研究热点与政策结合度较高,以教育、预防接种、社会支持和融入为方向;社会工作、影响因素、社会融入、子女随迁将是流动儿童研究的趋势。流动儿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社会生态系统为视角,构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微观层面加强教养、教育和交往支持,在中观层面发挥学校、社区和社工站的积极作用,在宏观层面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研究热点 可视化 前沿演进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教育质量公平视角下我国农村流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研究
12
作者 周春芳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8-106,124,共10页
“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诉求。本文利用CEPS基线调查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教育质量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流动儿童在高质量教育资源获得中呈现“集体劣势”... “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诉求。本文利用CEPS基线调查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教育质量公平视角下我国城乡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流动儿童在高质量教育资源获得中呈现“集体劣势”,但优质教育资源获取对其能力发展的促进效应大于城镇儿童,其中,师资力量和诸如校风及优质同辈群体等“软”环境,是造成教育结果不均等的重要原因。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提升我国教育结果均等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认知能力 农村流动儿童 城镇儿童 教育均等化
下载PDF
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公平与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
13
作者 方超 张又文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8期3-17,共15页
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公平涉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与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进程,故值得学术研究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对不同儿童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 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公平涉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与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进程,故值得学术研究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对不同儿童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基准估计揭示了教育财政投入、家庭教育支出与本地-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间可能存在负相关性的关系,但未有明显证据表明本地儿童的学业表现优于流动儿童,稳健性检验则发现似不相关回归更富估计效率;(2)利用分样本回归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生均财政经费拨款有利于提高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结果表现;(3)利用分位数回归发现本地儿童在各分位点上的学业表现高于流动儿童,但估计结果并不显著,进一步利用MM分解发现本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具有“天花板效应”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财政投入 家庭教育支出 义务教育 似不相关回归
下载PDF
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对策
14
作者 苗春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完善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实现幼有所育是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作为最年幼的流动人口,流动学前儿童属于脆弱群体。由于教育照顾服务等社会支持不足,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对托育机构、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等为... 完善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实现幼有所育是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作为最年幼的流动人口,流动学前儿童属于脆弱群体。由于教育照顾服务等社会支持不足,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对托育机构、幼儿园、社区、社会组织等为流动学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照顾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厘清教育照顾服务的社会支持状况发现,目前还存在针对托育机构、幼儿园等公益性和普惠性教育照顾机构供应不足与质量参差不齐、社区支持力度单薄、社会组织关注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学前教育等机构教育照顾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联动作用,提高流动学前儿童教育照顾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学前儿童 教育照顾 社会支持 普惠性托育服务 普惠性学前教育
下载PDF
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调查分析——基于福建省6地市抽样调查数据
15
作者 刘黎微 陈苑茹 王颖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为探究福建省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状况,以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作用,采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福建省6地市910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存在某种... 为探究福建省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状况,以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作用,采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福建省6地市910名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存在某种适应困难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排除父母文化程度的干扰后,家庭功能显著预测流动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表明流动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弱于城市学前儿童,家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培养流动学前儿童交往的主动性,开展社会情感能力教育,助力流动家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完善家庭功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学前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功能
下载PDF
超大城市流动儿童社会性生存风险分析及干预路径——基于宏观系统视角
16
作者 李雪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4年第4期386-393,共8页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重点探讨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系统层面社会性生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研究发现,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社会性生存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层面的限制,表现为入学门槛的提高和...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重点探讨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系统层面社会性生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研究发现,超大城市中流动儿童面临的宏观社会性生存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层面的限制,表现为入学门槛的提高和异地升学的困难,这直接影响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获得,并间接影响家庭对其教育的期望和策略。第二,社会观念层面的隔阂,包括社会对流动儿童普遍存在负面刻板印象,以及本地居民出于资源竞争意识产生的排外情绪,这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和身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两方面的宏观干预路径:一是政策层面,应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二是社会观念层面,应促进社会对流动儿童的正面认知,通过加强群际接触和交流,建立更加包容和谐的城市氛围。本文揭示了超大城市流动儿童面临的独特社会性风险,强调从生态系统的宏观视角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性生存风险 宏观系统 超大城市
下载PDF
家庭嘈杂度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7
作者 杨莹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家庭嘈杂度是指家庭环境具有高噪音、拥挤以及无序性、无规律的特点。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家庭嘈杂度对于儿童,尤其是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负面影响社会性发展、导致认知情绪问题增多... 家庭嘈杂度是指家庭环境具有高噪音、拥挤以及无序性、无规律的特点。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家庭嘈杂度对于儿童,尤其是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负面影响社会性发展、导致认知情绪问题增多等方面的问题。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家庭嘈杂度水平等级的划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案的改进、探父母对家庭嘈杂度的理解及其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关注生活在不同家庭嘈杂水平的心理问题延伸到挖掘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嘈杂度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
下载PDF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对控制辖区传染病的作用分析
18
作者 李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52-0055,共4页
探讨为了控制辖区传染病针对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年限为2022及2023年全年,前一年共计流动儿童500例,应用常规预防接种管理(对照组),后一年共有流动儿童500例,实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研究组),比较调查... 探讨为了控制辖区传染病针对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年限为2022及2023年全年,前一年共计流动儿童500例,应用常规预防接种管理(对照组),后一年共有流动儿童500例,实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研究组),比较调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疫苗及时接种率更高,传染病发生率降低,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评分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预防接种满意度高(P<0.05)。结论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是辖区用于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多重执行优势,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 控制辖区传染病
下载PDF
流动儿童调查:典型特征与保护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国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流动儿童工作既是当前各级政府兜牢守稳民生保障底线的痛点难点,也是持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切实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抓手。基于近期对我国十个典型城市4352名9-16周岁儿童及百余名利益相关人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工作既是当前各级政府兜牢守稳民生保障底线的痛点难点,也是持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切实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抓手。基于近期对我国十个典型城市4352名9-16周岁儿童及百余名利益相关人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儿童具有婴幼儿阶段集中迁移、区域中心城市广泛聚集、返乡意愿低、家庭照顾稳定化以及亲子关系相对和谐等五个典型特征。同时,流动儿童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和忽视、校园和网络欺凌、青春期心理健康、早期监护照料及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等化等五个关键领域。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全面形成“家庭为基础、政府为监管、机构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关爱保护 基本公共服务 儿童福利
下载PDF
我国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同伴效应研究
20
作者 叶茂盛 高云惠 沐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为了探究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和二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同伴效应对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后发现:1)流动儿童的周体育参与时长少于... 为了探究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和二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同伴效应对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后发现:1)流动儿童的周体育参与时长少于本地儿童,初中阶段差距变大;2)流动儿童体育参与的同伴效应呈倒U型曲线,本地同伴的同伴效应拐点为17.286(周时长),流动同伴的同伴效应拐点为9.12(周时长);3)不同流动状态下,个体受到同伴体育参与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更近的流动距离和更长的累计流动时长可以抑制同伴效应的倒U型现象;4)流动儿童体育参与出现同伴效应的原因可能缘于流动儿童融入群体的情感需求。建议:1)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体育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重要价值;2)体育教师应考虑同伴效应的临界值问题,采用更为合理的分组教学和评价方式;3)流动儿童家长应更关注子女流动初期的体育参与和运动促进;4)进一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并关注流动儿童,满足其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效应 流动儿童 体育参与 健康促进 青少年体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