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意欧洲”计划推动的欧盟儿童电影教育项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春林 《视听》 2021年第9期196-198,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影像时代下儿童电影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近年来,电影教育问题在欧洲受到了欧盟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多项以改善电影教育素养现状为目标的政策陆续被提出。在"创意欧洲"计划的推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影像时代下儿童电影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近年来,电影教育问题在欧洲受到了欧盟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多项以改善电影教育素养现状为目标的政策陆续被提出。在"创意欧洲"计划的推动下,各类儿童电影教育项目获得了欧盟的资金支持,儿童电影教育要素也逐渐多元化。本文以"创意欧洲"计划下的儿童电影教育项目为切入点,分析欧盟儿童电影教育的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欧洲”计划 儿童电影教育 教育要素
下载PDF
从“儿童中心”到“国家本位”:“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教育刍议
2
作者 王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教育体现了新中国“国家本位”的儿童教育观,儿童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必须在电影中接受全方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从儿童电影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儿童电影的系统化生产到儿童电影在教... “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教育体现了新中国“国家本位”的儿童教育观,儿童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必须在电影中接受全方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从儿童电影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儿童电影的系统化生产到儿童电影在教学辅助方面的实践与运用,都彰显出新政权利用电影“改造童心”的决心。在儿童电影理论体系的构建上,理论创作界借鉴苏联文论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创作范式,并对儿童电影教育的民族化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儿童电影教育 国家本位 改造童心
下载PDF
儿童“看电影”:民国儿童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洁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年第3期53-63,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儿童“看电影”成为一种娱乐启蒙的时尚新潮。知识界在各大报刊媒介刊发专题论说,开始注意挖掘电影在儿童新式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呼吁各方投身于这场儿童电影教育运动。南京国民政府为整顿儿童电影市场及规范儿童观影年龄起... 20世纪30年代,儿童“看电影”成为一种娱乐启蒙的时尚新潮。知识界在各大报刊媒介刊发专题论说,开始注意挖掘电影在儿童新式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呼吁各方投身于这场儿童电影教育运动。南京国民政府为整顿儿童电影市场及规范儿童观影年龄起见,颁布了相关限令。上海儿童教育界联络热心儿童事业的政府官员、电影制片商等,开创试办“儿童电影院”与“儿童电影日”的先河,以建构沪上“儿童电影网”为目标。儿童“看电影”这一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为儿童带来新鲜体验的同时,也给儿童造成了一些新的精神困扰。其实,儿童电影教育的福利仅惠及了幸福圈内的儿童少数群体,本质上而言,还是有产阶级家庭休闲生活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电影教育 儿童电影 儿童电影 儿童社会生活
下载PDF
媒介素养形成背景下的少儿电影媒介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笑远 《北京青年研究》 2017年第2期14-19,共6页
在"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教育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影在今天承担着重要的电影媒介教育的作用。因为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少年儿童的电影媒介教育成为了少年... 在"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教育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影在今天承担着重要的电影媒介教育的作用。因为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少年儿童的电影媒介教育成为了少年儿童媒介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观影对象年龄细分、观影内容选择甄别、观影场所联动配合等手段的综合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具备正确的电影媒介价值观、基本的电影媒介知识、批判的电影媒介理解和分析能力,并进而促进其媒介素养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电影媒介教育 少年儿童电影媒介教育 媒介素养养成
下载PDF
论新世纪农村教育题材儿童电影的内在嬗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雪颖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8,共4页
新世纪农村"教育"题材的儿童电影与20世纪90年代的同类题材电影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与转变。这主要体现在,儿童人物形象的深化;城乡教育空间内在互动的探索;以及用智性的"轻逸"力量对以往沉重化主题阐释的转化。在... 新世纪农村"教育"题材的儿童电影与20世纪90年代的同类题材电影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与转变。这主要体现在,儿童人物形象的深化;城乡教育空间内在互动的探索;以及用智性的"轻逸"力量对以往沉重化主题阐释的转化。在这些嬗变的背后体现了一种"大关怀"的视野,这是对以往同题材影片狭隘化"小悲悯"道德诉求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农村儿童教育电影 嬗变 伦理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