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
1
作者 黎慧 袁莉 +4 位作者 孙杰 钱超 付曼丽 孙丹 邓小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以近端肢体进行性肌无力及肌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由5q13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SMN)1突变或缺失导致,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病^([1])。鞘...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以近端肢体进行性肌无力及肌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由5q13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SMN)1突变或缺失导致,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病^([1])。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为治疗SMA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脊柱严重侧凸者,常需于影像学引导下完成^([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注射 脊髓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一例
2
作者 李文竹 王晨昊 +5 位作者 黄真 魏翠洁 熊晖 徐贝宇 李淳德 阙呈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8-843,共6页
患儿女性,16岁。因肢体无力15年、脊柱侧弯3年,进行性加重并影响上肢功能10个月,于2021年8月30日入院。据家长所述,患儿1岁4个月(2006年9月)时开始独立行走但呈鸭步、易跌倒,双下肢无力,行走时步高小于同龄儿童;3岁时出现卧位坐起、蹲... 患儿女性,16岁。因肢体无力15年、脊柱侧弯3年,进行性加重并影响上肢功能10个月,于2021年8月30日入院。据家长所述,患儿1岁4个月(2006年9月)时开始独立行走但呈鸭步、易跌倒,双下肢无力,行走时步高小于同龄儿童;3岁时出现卧位坐起、蹲起和上下楼梯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5岁时出现双手震颤,多次就医均未查明原因,未予以特殊治疗。之后双下肢无力继续加重,尤以右侧明显,并逐渐出现双上肢近端肌无力,持物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 脊柱弯曲 运动疗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旭 邹丽萍 +3 位作者 周文敏 蔡伏雨 宋昉 潘岳松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006年10月-2007年8月共18例SMA患儿接受臀部肌内注射9 000AU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1个月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006年10月-2007年8月共18例SMA患儿接受臀部肌内注射9 000AU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1个月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肌电图、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评估。结果 18例患儿均完成安全性评估,其中7例患儿完成了所有疗效评估。全体受试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肌力提高了0.5级;肌电图及能力低下儿童评估量表结果均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有一定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神经生长因子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苏 丁华新 +4 位作者 肖波 张丽芳 张宁 杨欢 梁静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3-455,T003,共4页
目的 总结 4 2例儿童型 (I~III型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以探讨儿童型SMA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4 2例做过肌活检的SMAI~III型病例 ,进行临床、肌肉病理学 (常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结果... 目的 总结 4 2例儿童型 (I~III型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以探讨儿童型SMA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4 2例做过肌活检的SMAI~III型病例 ,进行临床、肌肉病理学 (常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结果 不同型SMA临床各有特点 ,主要是病情轻重和起病年龄有关。起病越早者 ,病情越重。肌活检显示SMAI型为大组分布的圆形萎缩肌纤维 ,而非角形纤维 ,呈不完全同型肌群化 ,常累及整个肌束 ;SMAII型少见大组萎缩肌纤维 ,同型肌群化突出 ;SMAIII型病理变化多样 ,以同型肌群化为主。结论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病理 临床表现 电图 活检 诊断
下载PDF
诺西那生钠修正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毛姗姗 冯艺杰 +12 位作者 徐璐 姚妹 夏雨 金佳宁 王灵双 陈婷婷 陈晓阳 章毅 张欢 姜源 李海冰 隆琦 高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索疾病修正药物诺西那生钠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诺西那生钠注射治疗的15例5q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基线及随访资料,对一般资料(性别... 目的探索疾病修正药物诺西那生钠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诺西那生钠注射治疗的15例5q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基线及随访资料,对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因型、临床分型等)、运动功能、营养状态、脊柱侧弯以及呼吸功能等多系统状况进行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7例、女8例,年龄6.8(2.8,8.3)岁,1、2、3型各有2、6、7例,病程55.0(21.0,69.0)个月。诺西那生钠治疗随访9.0(9.0,24.0)个月后,运动量表评估显示患儿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第2部分[13.0(7.0,23.0)比18.0(10.0,25.0)分],2、3型患儿Hammersmith功能性运动量表扩展版[38.0(18.5,45.5)比42.0(23.0,51.0)分]及上肢模块修订版量表分数[27.0(19.5,32.0)比33.0(22.5,35.5)分]均较基线明显提高(Z=-2.67、-2.38、-2.52,P=0.018、0.018、0.012)。13例患儿获得临床意义的运动功能改善,2例量表分数保持稳定。主观报告亦提示治疗后患儿肌肉力量、运动能力等有所提升,治疗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辅以多学科管理后患儿脊柱侧弯Cobbs角、用力呼气肺活量等指标均改善(均P<0.05)。结论诺西那生钠药物治疗可提升5q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安全性良好,药物治疗辅以多学科管理有助于改善多系统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诺西那生钠 疾病修正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家系7例产前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孔祥东 史惠蓉 +2 位作者 张颖莹 王怀立 魏振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CSMA)的特异性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通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首先对7例家系中的CSMA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检测到其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第7、8外显子全部缺失...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CSMA)的特异性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通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首先对7例家系中的CSMA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检测到其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第7、8外显子全部缺失,然后抽取孕妇羊水,盐析法提取羊水中的胎儿DNA,运用PCR-RFLP方法对胎儿SMNt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例胎儿的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提示其为CSMA患者;其余6例胎儿均无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的缺失,提示为正常胎儿,且出生后检测为正常。结论:应用PCR-RFLP技术对有CSMA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CSMA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颖莹 孔祥东 +1 位作者 史惠蓉 王怀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特异性基因诊断平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患儿及15例正常个体的运动神经元存活(SMN)基因第7、第8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SMA...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特异性基因诊断平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患儿及15例正常个体的运动神经元存活(SMN)基因第7、第8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SMA患儿的SMN基因第7、第8外显子全部缺失,而15例正常个体均无SMN基因第7、第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应用PCR-RFLP技术对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SMA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淼 陆瑛倩 +1 位作者 王柠 陈万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4-289,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可以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尤以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发病率最高。本文总结近年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研究进...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可以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尤以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发病率最高。本文总结近年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基因 综述
下载PDF
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携带者基因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肖雪 蔡兰云 +3 位作者 王蕊艳 周红平 李建华 谢基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 aratrophy,SMA)基因诊断及携带者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疑诊为儿童型SMA的患者采用临...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 aratrophy,SMA)基因诊断及携带者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疑诊为儿童型SMA的患者采用临床标准进行诊断。同时,应用DHPLC技术联合双重PCR对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标准确诊为SMA患者的双亲以及一份标准对照进行SMN1拷贝数检测,做出基因诊断及判断携带者。结果(1)35例入选患者,临床标准诊断确诊SMA15例,非SMA20例。(2)DHPLC技术检测35例入选患者:15例临床诊断SMA患者中,12例SMN1拷贝数为0,为纯合缺失型SMA患者;2例SMN1拷贝数为1,为杂合缺失型SMA患者;1例SMN1拷贝数为2,为非SMA。20例临床诊断非SMA者,SMN1拷贝数为2,为非SMA。(3)与临床标准诊断相比,DHPLC技术诊断SMA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100%。15例临床确诊为SMA患者的28名双亲中,1例SMN1拷贝数为0,6例SMN1拷贝数为2,21例SMN1基因拷贝数为1(为携带者),SMA患者双亲的携带率为75%。结论应用DHPLC技术可以检测出SMN1基因拷贝数,进行SMA基因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适合临床应用;应用该技术可以进行携带者筛查,为遗传分析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基因诊断 DHPLC 携带者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综合管理临床实践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雨 冯艺杰 +14 位作者 姚妹 金佳宁 魏佳 崔易沁 王灵双 陈婷婷 陈晓阳 李海冰 徐静芳 隆琦 姜源 刘金玲 楼金玕 高峰 毛姗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多学科综合管理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多学科综合管理45例SMA患儿随访1年的营养状况、呼吸功能、骨骼健康、运动功能等临床资料。管...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多学科综合管理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多学科综合管理45例SMA患儿随访1年的营养状况、呼吸功能、骨骼健康、运动功能等临床资料。管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等。结果45例SMA患儿(男25例,女20例)入组年龄50.4(33.6,84.0)月龄,1、2、3型各6、22、17例。经多学科管理患儿营养不良由22例减少至12例(P=0.030),维生素D水平升高[(45±17)比(48±14)nmol/L,t=-4.13,P<0.001];用力呼气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峰流量的实测值/预计值基线与复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19)%与(76±21)%、(81±18)%与(79±18)%、(81±21)%与(78±17)%,t=-0.24、1.36、1.21,均P>0.05];脊柱侧凸Cobbs角较前减小[8.0°(0°,13.0°)比10.0°(0°,18.5°),Z=-3.01,P=0.003];2、3型Hammersmith功能性运动量表扩展版评分均较前升高[11.0(8.0,18.0)比11.0(5.0,18.5)分,44.0(36.5,53.0)比44.0(34.0,51.5)分,Z=2.44、3.11,P=0.015、0.002]。结论多学科综合管理有助于延缓SMA患儿营养不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脊柱侧凸等多系统损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营养不良 脊柱侧凸 多学科
原文传递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在Ⅲ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进 吴志国 +2 位作者 肖波 杨晓苏 丁华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12-4013,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在提高Ⅲ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的基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对8例Ⅲ型SMA患者及...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在提高Ⅲ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的基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对8例Ⅲ型SMA患者及5例正常人的SMN基因7号外显子的拷贝数定量。结果:8例Ⅲ型SMA患者中发现1例患者的SMN-T拷贝数为0,为纯合缺失,3例患者SMN-T拷贝数为1,为杂合缺失,总缺失诊断率为50%(4/8);所有正常人SMN-T拷贝数均为2。结论: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可提高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 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学技术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道拔管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郭文卉 曹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拔管成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4例患儿中男14例、女20例,就诊年龄10.8(6.0,25.2)月龄,1型31例,2型3例。11例在插管前为被动进食,22例在治疗中使用了气道清理术,28例存在肺部混合病原感染。成功组21例、失败组13例。失败组插管时最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拔管前胸部影像为实变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81(49,86)比48(43,56)mmHg(1 mmHg=0.133 kPa)、6/13比10%(2/21),Z=-2.55、χ^(2)=5.9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被动进食(OR=39.88,95%CI 3.36~473.29,P=0.003)、未使用气道清理术(OR=14.55,95%CI 1.35~156.78,P=0.027)是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插管前被动进食及未使用气道清理术,故插管前患儿能自主进食,使用气道清理术以改善通气及使胸部影像尽量清晰可提高拔管成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脊髓萎缩 儿童 气道拔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Ⅰ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庆 郑碧琼 林兰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对Ⅰ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行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Ⅰ型SMA患儿行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的7次诊疗资料,探讨治疗中的麻醉管理要点。结果两例患儿根据术前情况分别选择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及局部... 目的探讨对Ⅰ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行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Ⅰ型SMA患儿行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的7次诊疗资料,探讨治疗中的麻醉管理要点。结果两例患儿根据术前情况分别选择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均顺利完成治疗操作。结论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Ⅰ型SMA患儿的麻醉管理具有挑战性,宜根据患儿情况经多学科协作诊疗讨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做好术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 脊髓 脊髓萎缩 儿童 注射 脊髓 麻醉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与儿童期脊肌萎缩症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旭 邹丽萍 +3 位作者 方方 肖静 丁昌红 宋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与儿童期脊肌萎缩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疑诊为儿童期脊肌萎缩症(SMA)病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其相应的基因诊断结果。结果不同型儿童期脊肌萎缩症临床各有特点,主要是与病情轻重和起病年龄有关...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与儿童期脊肌萎缩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疑诊为儿童期脊肌萎缩症(SMA)病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其相应的基因诊断结果。结果不同型儿童期脊肌萎缩症临床各有特点,主要是与病情轻重和起病年龄有关。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缺失分析(外显子7和外显子8或单纯外显子7)显示缺失为35例(92.10%),它们与疾病有关与临床分型无关。结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缺失的检测对脊肌萎缩症的确诊有意义,但不能协助临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维亮 李芳(综述) 麻宏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40-541,共2页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微小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其高度同源拷贝SMN2基因可调节疾病的严重性,两个基因间功能的不同是编码区单个核苷酸不同致沉默突变使SMN2转录翻译大...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微小突变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其高度同源拷贝SMN2基因可调节疾病的严重性,两个基因间功能的不同是编码区单个核苷酸不同致沉默突变使SMN2转录翻译大为降低.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在临床治疗实验中已显示出较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SMN基因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
16
作者 郭文卉 孙娜 曹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7-871,共5页
目的总结脊髓性肌萎缩(SMA)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住院的38例1型SMA患儿的临床特征、用药... 目的总结脊髓性肌萎缩(SMA)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住院的38例1型SMA患儿的临床特征、用药及通气支持需求情况。根据住院前是否开始并坚持使用诺西那生或利司扑兰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根据治疗组患儿出院后半年能否脱离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各19例,因肺炎住院年龄1.3(0.6,2.0)岁。治疗组26例、未治疗组12例,治疗组出院半年后无需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者比例高于未治疗组[69%(18/26)比2/12,χ^(2)=9.10,P<0.05]。改善组18例、未改善组8例,改善组首次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年龄更大[1.6(0.4,3.4)比0.5(0.3,0.7)岁,Z=2.07,P<0.05],用药时间更长[3.6(2.4,8.7)比1.2(1.2,2.4)月,t=2.74,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更小(1/18比6/8,χ^(2)=13.58,P<0.05)。结论SMA疾病修正药物有助于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避免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坚持更长时间用药、首次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年龄更大、无基础疾病者更有可能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诺西那生 利司扑兰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苏 丁华新 肖波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SMN已被克隆,该基因有两个几乎相同的拷贝SMN-T(端粒侧SMN)和SMN-C(着丝粒侧SMN)。目前,有关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SMN-T基因缺失或点突变是导致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SMN已被克隆,该基因有两个几乎相同的拷贝SMN-T(端粒侧SMN)和SMN-C(着丝粒侧SMN)。目前,有关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SMN-T基因缺失或点突变是导致发病的决定性因素,SMN-T的突变方式及基因型、SMN-C拷贝数及NAIP的功能和缺失与否与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致病基因 表型关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一例
18
作者 王植嘉 刘春峰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18-319,共2页
患儿,男,1个月,以“阵发性呼吸困难1d”为主诉入院。患儿系孕1产1,足月儿,剖宫产,生后Apgar评分不详,否认窒息史。患儿生后哭声低,四肢活动无力,吃奶有间歇。于入院前1天洗澡后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颜面及口唇发绀... 患儿,男,1个月,以“阵发性呼吸困难1d”为主诉入院。患儿系孕1产1,足月儿,剖宫产,生后Apgar评分不详,否认窒息史。患儿生后哭声低,四肢活动无力,吃奶有间歇。于入院前1天洗澡后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颜面及口唇发绀,每次持续约1min,但可自行缓解。患儿病来多汗,无发热及咳嗽,睡眠及精神尚可,二便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T36.6℃,P185次/min,R46次/min,BP94/66mmHg(1inmHg=0.133kPa)。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状态反应差,面色晦暗,皮肤黏膜无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萎缩 阵发呼吸困难 APGAR评分 入院查体 四肢活动 呼吸急促 自行缓解 近亲结婚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三种基因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晓青 王丽丽 +1 位作者 余永国 傅启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分子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学评价。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上... 目的评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分子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学评价。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41例SMA疑似患者及359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上述3种临床常用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缺失变异检测方法对各样本进行SMN1第7和第8外显子缺失变异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与MLPA结果一致,显示疑似病例中29例患者存在纯合缺失,1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其中27例为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2例为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正常对照标本中5例为杂合缺失,其余病例及对照均为未缺失。对于纯合缺失及未缺失标本,PCR—RFLP与上述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但RFLP方法未能检测出杂合缺失。结论PCR-RFLP方法简便但无法判断杂合缺失,MLPA可相对定量且准确度高,但价格较高难以用于人群筛查。相较于两者,荧光定量PCR检测周期短、通量大,结果为标准判读,准确性高,在SMA的分子诊断尤其是携带者筛查中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 多态 限制片段长度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不良反应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瞿宇晋 田亚林 +6 位作者 宋昉 王嘉 白晋丽 曹延延 金煜伟 王红 程苗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12/23),55.7%(68/122)和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131/192),麻风腮疫苗69.8%(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38/192)比18.8%(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5/192)和3.7%(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43/192)和31.8%(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萎缩 儿童 接种 疫苗 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