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文学想象儿童身份的教育学意义与可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传坤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7-50,共4页
儿童身份问题是教育学具有本体性意义的问题。对儿童身份的假设不同,决定了教育观念、对于儿童教育态度的根本差异。"儿童"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也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成人对于儿童身份的定义,基于儿童/成人文化的冲突与不... 儿童身份问题是教育学具有本体性意义的问题。对儿童身份的假设不同,决定了教育观念、对于儿童教育态度的根本差异。"儿童"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也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成人对于儿童身份的定义,基于儿童/成人文化的冲突与不对称的二元对立话语体系,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种文化想象。这种本质主义的想象只能是现代性的。儿童文学中隐含着成人的童年观念和教育理想,从儿童文学角度考察儿童身份的发现与建构是教育学对于儿童研究的一种崭新尝试。儿童身份在儿童文学中的遮蔽与澄明与教育学中儿童身份的遮蔽与澄明具有意义相关性,而且儿童文学中所显示的童年经验可能超越主流意识形态所赋予的童年内涵。探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身份想象,有助于教育者在摆置自身作为儿童的现代"立法者"与后现代"阐释者"的身份时获得一份更为审慎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份 儿童文学 教育学 意义与可能
下载PDF
德育教材中儿童身份的三重转换——基于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孙银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99,共5页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多重身份的转换,随着接触环境的变化切换着不同主题。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解析儿童身份的现实表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载体的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身份转换问题。作为学校德育依托的德育教材,相应涉及儿童身份首先...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多重身份的转换,随着接触环境的变化切换着不同主题。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解析儿童身份的现实表征,而忽略了作为教育实施载体的教材中涉及的儿童身份转换问题。作为学校德育依托的德育教材,相应涉及儿童身份首先由非学生向学生转换,再由学生向少先队员转换,最后由少先队员向未来公民转换。明晰德育教材引导儿童体认三重身份的过程,有利于把握儿童身份转换的发展脉络,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教材 儿童身份 三重转换
下载PDF
群体认同下流动儿童身份管理策略研究
3
作者 崔丽娟 张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6期214-214,共1页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究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是如何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管理的,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群体可渗透性水平成为流动儿童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群体认同 社会认同理论 流动儿童 身份认同 管理策略研究 重要影响因素 儿童身份 可渗透性
原文传递
书院生活中的场景打造
4
作者 王龙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3期15-18,共4页
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对推动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价值。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紧扣书院文化设计场景,使其“有历史、有气场、有精神”;围绕书院气质构建场景,使其“功能全、审美强、故事好”;创新... 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对推动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价值。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紧扣书院文化设计场景,使其“有历史、有气场、有精神”;围绕书院气质构建场景,使其“功能全、审美强、故事好”;创新运用场景,通过三种场景的深度融入,让学生以“读者、学者、行者”的三重身份,经历一段与众不同的丰盈童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生活 书院文化 书院场景 儿童身份
下载PDF
中国的儿童福利理念与制度需要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佟新 《社会政策研究》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儿童是我国福利制度建设中无声的群体,他们的许多福利权利被剥夺,社会身份消失,以至对其造成身心伤害。为了更好地制定并实施儿童福利政策,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形态上普及儿童福利观,体现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的责任;二是在制度上... 儿童是我国福利制度建设中无声的群体,他们的许多福利权利被剥夺,社会身份消失,以至对其造成身心伤害。为了更好地制定并实施儿童福利政策,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念形态上普及儿童福利观,体现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的责任;二是在制度上建设健全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制度体系,明确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儿童福利体系中,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及相关企业作支持的体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社会身份 儿童福利 适度普惠
下载PDF
根植乡土:地方博物馆教育与文化公民身份构建——以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美仪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9期44-50,共7页
地方性博物馆因其实物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为地方文化公民身份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以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为案例,分析发现其在馆校合作的模式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有利于在隐性公民身份建构中实现地方乡土文化的内生式... 地方性博物馆因其实物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为地方文化公民身份构建提供了新的可能。以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为案例,分析发现其在馆校合作的模式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有利于在隐性公民身份建构中实现地方乡土文化的内生式发展,并通过共同参与实现多元文化共生。这一实践模式对校外教育中的多元文化公民身份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民身份 博物馆教育 儿童身份认同 乡土文化
下载PDF
从“童年消逝”到“童年解放”——一种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娜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 2016年第2期5-8,共4页
儿童心理学家艾尔凯德认为:"压力"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特色,儿童现在被父母、学校以及媒体"催赶着"度过童年。"以儿童为本"解放童年,就是要将童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未成年以前就只是孩子,享受童年这一阶段的无忧无虑和快乐。而从社... 儿童心理学家艾尔凯德认为:"压力"是当代儿童生活的特色,儿童现在被父母、学校以及媒体"催赶着"度过童年。"以儿童为本"解放童年,就是要将童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未成年以前就只是孩子,享受童年这一阶段的无忧无虑和快乐。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合理分配是"童年解放"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份 儿童本位 童年消逝 童年解放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幼儿园乡土游戏的特征与实践研究
8
作者 蒋烨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97-100,共4页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来看,幼儿园游戏应是动态生成的,强调幼儿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活动。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并没有完全做到把游戏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基于个体经验主动进行建构。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解析幼...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来看,幼儿园游戏应是动态生成的,强调幼儿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活动。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并没有完全做到把游戏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基于个体经验主动进行建构。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解析幼儿园游戏的特征为儿童的认知特征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基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幼儿游戏生发的来源,支架建构是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以贵州省Q自治州Z幼儿园为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析进行游戏实践,最终得出儿童身份是主动学习者、教师身份是理解支持者、游戏价值始于游戏性归于教育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乡土游戏 儿童身份 教师身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下载PDF
当代儿童多元身份的辨析
9
作者 郭岚 《中国德育》 2019年第22期20-22,共3页
中国的儿童不仅具有与世界话语体系中"儿童"这一概念所共有的属性,更具有扎根于这片土地所生发的中国特性。基于福柯的规训与治理视角,理解当代儿童多元身份的冲突与张力:既要对"过度治理"展开批判,找回"儿童&... 中国的儿童不仅具有与世界话语体系中"儿童"这一概念所共有的属性,更具有扎根于这片土地所生发的中国特性。基于福柯的规训与治理视角,理解当代儿童多元身份的冲突与张力:既要对"过度治理"展开批判,找回"儿童"的主体性,又要思考如何通过作为一种艺术的治理,使兼具多元身份的儿童不会成为社会变迁的被动承受者,而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对儿童多元身份的冲突与张力的分析,寻找儿童治理体系优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身份 教育治理 教育规训 学校德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